浅谈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
2018-11-13杨文英
杨文英
摘 要:中国古代史上,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最后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国家。
关键词:古代史;迁徙;杂居;民族融合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中国古代史上,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最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时,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二是把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
从我国以及世界上的民族关系来看,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为了比较妥当和科学地表示这两种客观存在的情况或方式,人们又习惯地把通过政治强制使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称为同化;把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自然地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称为融合。在中国多民族的关系史上,既有强制同化,又有自然融合,相互之间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错综而又复杂。
三、中国古代史上四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史是多民族同化和融合的历史。在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一)华夏——汉民族的形成与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大体在周代,既有涵盖了共同尊奉黄帝为始祖的夏、商、周三族的“华人”,又有华夏化了的戎人、氏人和夷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地区性的局部统一,为华夏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斷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帝国分崩瓦解。之后,经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接连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而鲜卑族也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在南方,通过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三)辽宋夏金元时期
自五代十国以后,历史又进入一个大分裂、大混乱之后的大统一的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民族融合先在各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内进行;二是在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对峙、纷争、冲突与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别格局,从而促进了一次新的民族大融合,为元的空前统一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各大政治实体之间,在冲突与纷争的同时,还通过遣使、朝贡、互市、联姻等方式进行频繁交往,进行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其结果不仅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于汉族,还有不少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四)清代民族融合
清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实现了满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大融合。清军入关后,大批满族迁入关内。同时,满清统治者还主动寻求与汉族地主阶级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的联合。其次,边疆地区各民族的融合较前代有所加强。清初,今天我国境内的55个少数民族已基本上形成,清朝定鼎北京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这在客观上,既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又有利于边疆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内地汉族人民因战乱、灾荒、饥馑等诸多原因,亦大量流入北部边疆,与他族杂居。这种不同民族成分之间的辗转流动与交错杂居,在北方广阔的地区,掀起了以汉、满、蒙古的融合为核心,维吾尔、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也纷纷卷入的民族融合高潮。第三,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反清统治和抗击列强入侵中,增强了彼此间的凝聚、交往和融合。
中国历史是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分裂到统一,再分裂到统一的过程。国家是统一的趋势,在历史发展的脚步中,民族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和原因。正基于历史上不断的民族融合,各民族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才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
[1]周祥.浅谈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J].滁州学院学报,2008,10(4):57-58.
[2]凌家瑜.有关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1997(6):32-33.
[3]魏晓晓.浅谈中国古代的三次民族大融合[J].环球人文地理,2014(2):68-69.
[4]朱大渭.中古空间绝后的民族大融合[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1):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