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8-11-13徐洪兰
徐洪兰
摘 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中,采取暗示的方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淡化言行、转移兴趣、激励机制、以静制动等暗示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暗示;效应
“暗示”一词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阐述“暗示的影响”时指出:关于良好的举动习惯风俗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暗示来养成。
在班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淡化言行
“淡化言行”指老师对学生的某种不良言行表示不感兴趣,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引起学生的思悟,从中获得启示。它包括面部表情、说话态度、语言轻重和手势运用等把信息输送给学生。
我班分来一名新生叫邱思,这孩子上课特别忙:一会儿要扫地,一会儿要吃零食,不时还要弄出点“人工地震”——掉东西,要么抢周围同学的学具,要么拿出铅笔在削啊刨啊,直把一支长长的铅笔弄到不能再短为止,然后就把笔屑撒向同学,接着就会传来同学气愤的指责声和哭诉声。好啦,教学活动是不能继续进行了,师生一齐来“讨伐”他吧。他呢,则眨着一对无辜的大眼睛。
刚入学时为了训练学生们的课堂常规,我特想把他给“强化”了。两个星期过去了,他是“变本加厉”,我是“气急败坏”。
我静下来想对策:这孩子属精力旺盛机灵爱表现的类型。课堂上学的丝毫满足不了他。加上班级人数多,一些教学活动一旦轮不上他,他自然不甘心寂寞,就要设法引起老师的注意,即使被批评,他也会觉得受了重视。
于是,我决定采取“冷处理”——淡化,交代学生和老师们“屏蔽”他的“伎俩”。
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对我说:“老师,我把莹莹的笔抢到手了!”
我点点头。
他觉得很意外,追问:“你不说我吗?”
我摇摇头。
他挠挠脑袋,觉得没劲,主動把笔扔还给同学。
坐立不安了几分钟后,他提出要上洗手间,我点头。返回教室时,见大家都在朗读没空理他,他也跟着同学们一起读。这一次竟然坚持了5分钟!
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不觉中他上课“好动”习惯慢慢被淡化了。
二、转移兴趣
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的去靠近它、学习它、研究它。
有阵子,我班学生在课间兴起了玩“纸赛车”。把纸张撕成条后折成车型,然后一个个地趴在地板上举行“车赛”。教室里的纸屑捡了又捡,就是捡不净;他们穿得干干净净的校服不到一个上午就脏成“泥猴子”。我强调了一次,可“车”还在悄悄地“生产”,“赛场”也转移到了校园角落或家里。
这也难怪他们,爱玩的年龄没有了玩怎么行呢?
于是我找来毽子、跳绳、跳棋、围棋等等在班里演示,课间活动陪他们玩,不时还来个小比赛。孩子们很快就享受到这些活动的乐趣,课后三五成群地玩得特开心。才两三天,“纸赛车”就“失宠”了。
孩子们也可能懂得玩纸赛车会浪费纸张,不讲卫生,只是又管不住自己。如果我强行禁了“车”,他们又会开来“飞机”。我用别的玩具激发他们热情释放他们的精力,很快把他们的兴趣转移了。
三、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要及时地对某一行为进行正确的激励,这一行为就会在孩子身上不断重复出现,良好的行为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然而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时会产生教师都无法意料的暗示效应。许多人在他们成名成家或长大后,还牢牢记得老师对他的一次表扬,一次奖励。
班里的罗明明刚入学只会写他自己的名字,识字障碍是他自卑的主要因素,他往往以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自尊。
他交来的第一张试卷是只写有名字的空白卷,我竖起大拇指夸他名字写得真漂亮!从此常能收到他交来的抄写本,虽然抄写的字不成形,但干净,看得出来是一笔一画用心写的。我常夸他很用功,并在作业里评上笑脸。
不久进行的检测中,他的试卷不再空白,有了内容,打破了零的纪录。我又表扬他付出了努力,并在班里为他举行颁奖仪式。在同学的掌声中他兴奋地举起奖状绕着讲台跑了三圈!
平时我有意安排他为同学分发报纸,给班级关灯、关风扇等,还及时在班里表扬他勤快、责任心强。
同学们对他也就另眼相看,他也慢慢洗掉了留给同学们的不良印象,找回了男子汉的自尊,对同学的态度也平和了。
美好的语言令人有无穷的动力,正是这些点滴激励,暗示了罗明明要进步的意念,保护了他脆弱的自尊。看着他能与同学好好相处,每天高高兴兴地来学校,我也就快乐着他的快乐!
四、以静制动
当学生做错了什么事时,如果让他们安静地把事情的经过及此时的心里话都写出来,将会是孩子学会冷静反省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情况。比如,有两个学生发生争吵或打架时,一般来说都会互相告状争论不休,老师把他们分开,说:"噢,你们一定不想这样的争吵的,把你们真正的想法写一写。”在这样的暗示下,可能什么问题都轻松地解决了,孩子之间只是在一时冲动罢了。
暗示法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作用在于它以无批评的形式接受教育,不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但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在平时的实践中,只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好它,就能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暗示在培养健康心理品质上的效应.
[2]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的运用.
[3]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