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11-13王海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

王海民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治疗介入,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脑梗死偏瘫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BMI评分、NHISS评分和FMA评分优于對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脑梗死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有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脑梗死患者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停止或血流减少,可导致血管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引起脑梗死。脑梗死偏瘫是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研究显示[1],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预后和恢复综合功能,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5~77岁,平均(56.71±2.52)岁;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33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8例,慢阻肺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7岁,平均(56.75±2.45)岁;左侧偏瘫13例,右侧偏瘫32例;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7例,慢阻肺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栓、降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治疗介入,在常规治疗后30d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在常规治疗后14d进行康复治疗。①运动功能康复:综合用Rood、PNF等技术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痉挛抑制训练、躯干控制、肢体负重训练、上下楼、减重步行训练等。②物理方法:用磁刺激仪和多功能超声脑血管治疗仪进行患肢刺激和脑部超声波治疗。③传统中医康复:给予针灸和推拿头皮相应运动功能区,针刺躯体相应穴位,并按摩患肢、头部和躯干相关穴位。④作业疗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康复作业内容,利用患侧肢体贱存功能或在辅助器具的帮助下锻炼自理能力。⑤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白行刷牙、洗脸和穿衣等,培养其平衡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⑥心理康复: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上述干预20min/次,1次/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康复情况决定治疗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脑梗死偏瘫改善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BMI评分、NHISS评分和FMA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肢体功能显著改善,NHISS评分改善>90%,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②有效:肢体功能改善,NHISS评分改善45%~90%,生活自理能力提高;③无效:症状、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lOO%[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后BMI评分、NHIS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BMI评分、NHIss评分和FMA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MI评分、NHISS评分和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致死性疾病,多数幸存者可伴发不同程度残疾,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脑梗死偏瘫患者一侧肌力和自主控制力降低,肌肉张力发生变化,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限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研究显示,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重组能力,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细胞未完全凋亡,经适当刺激和锻炼可再生。因此,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重建神经侧枝循环、轴突和突触联系,重组侧脑半球功能,提升患者整体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5]。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治疗介入,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介入脑梗死偏瘫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娓.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50

[2]黄萍,丁玲.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效果评价[J].中医药导报,2014,20(3):120-123.

[3]杨琼,王普清.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34-937.

[4]邢希梅,潘双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4):49-50.

[5]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5.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护士早期(介入)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