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旅行

2018-11-13

云南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畴老山信仰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红色旅游,寻找那些在波澜壮阔的革命中留下的众多足迹,感知革命先烈艰苦创业、勇于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质。但过去我们到过的红色旅游景点大多是1949年以前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战争年代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那个年代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让我们很难体会到旧中国的种种阶级矛盾与外敌入侵的苦难。其实,对我们来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成就与奋斗精神更加能够引起共鸣,因为这种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精神信仰仿佛不可触摸,但它确实存在。整整一个月,我都在进行一场精神的旅行。对于改革开放40年的采访,原本以为就是一堆增长的数据和工农业兴旺发达的图片,并没有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感天动地的精神力量。但是,当我来到每一个地点的时候,才发现在枯燥的数据背后,有着無数人的努力、奋斗、牺牲,有着一种探索创新、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

麻栗坡县的老山,因3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而闻名天下,在全国都开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时候,这里却弥漫着硝烟。当年那场战争创造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如果没有“老山”的奉献,又如何保障全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登临老山,体验战争的残酷,方能深刻理解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样,在德钦县的羊拉乡,这里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自然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但是却有一代又一代民警在这里践行着“羊拉公安精神”,努力并奉献着他们的青春。

西畴县的岩头村,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西畴县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岩头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条弯弯曲曲,从悬崖上通过的公路,它背后的故事是全村人用了12年的时间,修筑了一条能走得出去,也能进得来的幸福之路。这条路就是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铸造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的一个缩影。

相对于战争年代的那些传奇英雄,一般人可能觉得难以拥有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但平凡人做平凡事,当我看到这些军人、农民、警察……在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和他们身上焕发出的种种精神,这些精神汇聚在一起,就是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的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西畴老山信仰
老山兰——战士的魂
信仰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漫画
民工给你上一课
窗外
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