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8-11-13段博楠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文化的渗透性提升大学生思政教学的品质与成效。这既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实践化教学,也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形式,通过创新实现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十九大”政府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相对单调刻板的课堂式教学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须臾不会分离的组成部分。仅仅以众多传统节日为例,蕴含于节日形式之下的无疑都是具有充分教育意义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的家国情怀教育等。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突破三尺讲台的局限性,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发觉课本、教材之外的思政教学的趣味性甚至娱乐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对思政教学单一、刻板的成见有所改观,也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有助于开展渗透式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品质成效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文化的渗透性力量极其强大。由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人文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不是在校园内、课堂上,基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属性依然会无时无刻不发挥作用。显而易见,当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有机融合后,无论是否面对课本,学生都会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到文化对自身思想意识的影响。而只有当教学成为了全面的渗透,学生的精神与观念才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由量而质的彻底转变,才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品质和成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突出实践化教育比重,增强思政教育的体验性与感染力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只有枯坐在教室中的死读书,则培养出的也只能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因此,突出实践化教育比重,增强思政教育的体验性与感染力至关重要。

比如,从2010年开始,针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缺陷,宁波工程学院提出了《宁波工程学院创新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行动计划》,强调以“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举措。在大约三年时间的实践尝试后,学院逐步形成了“寻访红色印记、聆听历史回响”革命根据地调研、“寻访校友足迹,传递母校问候”行动、“建设绿水三江,打造文明城市”实践等实践性思政教育品牌。同时也打造起《弟子规》公益教学基地、海曙区车站路社区亲情教育基地等平台化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而随后的跟踪式抽查结果则显示,近10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与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化思政教学过程,超过八成学生则表达了对这种思政教学形式的欢迎和认同。

(二)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固化和内化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之所以存在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正在于教学形式数十年如一日、以不变应万变,早已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间产生了巨大差距。因此,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推动思政教育的固化和内化格外重要。

比如,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称号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创了“翻转课堂”式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这一思政教育创新手段秉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全程均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展开。院校不仅陆续编撰了个性化的《形势与政策》学习任务书、《思政课基础》学生学习与实践手册,而且打造了以“魅力家乡”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教育活动。“魅力家乡”的核心正在于深入挖掘区域的优秀乡土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展示这些区域化的乡土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魅力家乡”主要由“魅力推介”、“家乡才艺”、“家乡献宝”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各自家乡优秀传统文化進行介绍、展示与演绎。在此过程中,家乡的文明进步、和谐建设、经济腾飞都成为了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翻转课堂和“魅力家乡”,大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更加具象化、感性化、通俗化,而且这一创新形式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的典型范例之一。

三、结束语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核心元素正是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最为强大的文化动力。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现在的高校学子必须具有相当高度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才能在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高校才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大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仅如此,此二者的结合还更加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从而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晓东.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创新途径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5:169-170+173.

[2]姜志兵.试分析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J].中小企业教育与科技,2016,6:109-110.

作者简介

段博楠(1990—),女,汉族,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