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影响策略研究
2018-11-13张孟华
张孟华
摘 要: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儿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起来的,具体指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其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对儿童社会化及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控力;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控制
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按耐不住自己,总是东张西望、做些破坏性的动作欺负同伴,很少有孩子能够很好的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有时候作业完不成、上学忘带东西、容易冲动等等缺乏自控力的表现。自控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明确目标、实现自我、结交朋友、收获快乐,不轻易被大千世界的花红柳绿所迷惑,不会轻易地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这样看来,发展和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产生积极而有利的影响,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成就其完美的一生。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自控力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情感和面对一些诱惑时进行的自我控制,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生活中的琐事的控制感,它是能否支配自我的一种能力。自控力主要体现在“控”字上,区别于“自制力”,两者却又密不可分,自控可以理解为自我控制,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缺乏自控力,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控力通过调节自我的心态,增强自我的意志力来提高。
2.少年儿童组织认同
广义的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是指个体在与组织互动中形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总和,具有组织性、政治性等特征,其内容涉及少年儿童组员身份和组织内部关系、组织活动、组织文化及制度四个方面的认同内容。心理学认为在参与组织活动等的情况下,组织成员通过对自我和他我的比较,产生的对少年儿童组织的认识及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行为或者行为倾向。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组织认同的研究对象集中在企业单位,很少关注青少年正式群体组织,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最广泛的群体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预备队,根据少先队的组织性、政治性、教育性等特征及相关认同的理论思想研究,认为少先队组织认同是指少先队员拥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二、少年儿童自控力培养的误区
1.对儿童情感与认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够重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自我控制,家长和教师通常都较为注重对其语言和行为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情感与认知方面的自我控制的培养,如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组织儿童排队,维持秩序时,如若发现插队或者互相推攘、打闹的行为,就会大声呵斥,却未深入思考和探究原因,对孩子的情感毫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情感教育。
2.偏重自我控制的抑制功能
自我控制不仅包括对活动的抑制,还包括对活动的促进功能,即积极地对设定目标的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顺利完成计划的功能,而教师一般更为注重孩子是否能够抑制自己不去欺负他人、不去抢别人的东西等违规行为,只要听话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们是否能在所创设的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积极地发挥自我主体意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不在意。
3.僵化地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在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时,运用的策略越多越能够起到作用,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于是使用大拼盘的形式对孩子自控力进行培养,还有教师不考虑儿童的差异性与身心发展规律,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忽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创造机会,对儿童进行生活化地教育,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
三、儿童自控力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影响
1.在具体少年儿童组织活动中,自控力影响了活动的进程与结果。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具有累积效果,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经常体验到成功,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对这类活动也会越来越有信心;相反则会缺乏信心,甚至会放弃。因此,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在具体的少年儿童组织活动中能更好的认识到组织的存在及其优越性,也更容易地产生组织认同。在成功的条件下,反应的正确率比较高,这就告诉我们在在具体的活动中,自控力会对活动的进程与结果起调节的作用,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产生有积极的影响。
2.自控力可以调节人的行为,自控力较强的人不易受活动的结果左右。自控力是较稳定的心理因素,不易受成功与失败的影响,短暂的失败不会影响人的自信,一个人如果在活动中经常取得成功,那他可能对此项活动产生自信心,如果失败了,可能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更加努力去争取成功,二是采取自我保护性的措施,以取得心理的平衡。如果儿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其行为中可以看出其对少年儿童组织的认同,会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行为,产生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良好成效,为新时期做好少年儿童组织工作提供支持和现实依据。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对完成任务有较高的积极性,但争取讓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不等于不让学生遇到失败,关键的是要让孩子如何正确的归因,让他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引导孩子对少先队组织产生好感,达到对其组织教育功能的认同,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组织的全面发展,以少年儿童为主体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推动少年儿童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
四、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策略
1.给予少年儿童充分的关怀和爱护
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时,要给予其充分的关怀和爱护,既可以增加与孩子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任性不讲理、经常发脾气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爱抚与关心,让他们体会和感受到自己是少年儿童组织的主人,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权,才能更有利于组织的进步与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对其组织成员的关心,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以情化人。
2.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重视对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培养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而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时,不能够太心急,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惯是一点一点积累形成的,不可一蹴而就。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在日常少先队活动中注意细节,不可打马虎眼,让孩子觉得得过且过,不利于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选择性满足少年儿童需求,发挥榜样的作用
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少年儿童的某些要求时,应适当延退满足。延退满足也是培养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少年儿童向家长或教师提出要求时,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在适当的一段时间后或有条件地满足他们,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耐心,让他们学会等待,而且还能培养少年儿童抵抗诱惑的能力。另外,在少年儿童组织日常生活中父母和教师也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对自己的职业和团队组织有强烈的组织认同,给予少年儿童以情感熏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少年儿童的行为,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组织产生认同。
4.通过多元少先队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少先队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主要载体,玩是孩子的天性,少先队教育的主要是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的,在活动中可以对少年儿童进行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一般不喜欢教师或家长一味的说教,更不喜欢参加单调、无聊的教育活动,要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其在组织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并帮助少年儿童制定或者策划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既可以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提高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促进少先队的发展,通过少先队活动,也可以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发挥少年儿童组织应有的积极作用,增强其组织认同。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有很大的影响,在分析自控力的特点和误区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便其更好的为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服务,并最终促进少先队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能更上一层楼。只有少年儿童自己意识到其主体作用,对少年儿童组织在认知和情感、行为、活动等方面能够认识、赞同,才能真正实现其对组织的认同,和少年儿童组织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2]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51-56.
[3]劉桂宏.浅析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误区[J].教育导刊,2005.
[4]张灵聪.不同学习自控力的初中生在成败中的表现[J].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2003(26):654-657.
[5]张灵聪.平衡需求—自我控制的一种机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100-103.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