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对广式家具融合与创新的影响
2018-11-13杨慧全谢德通
杨慧全 谢德通
摘要:研究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清代广式家具在本土家具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创新。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为广式家具提供特定的历史机遇,促成广式家具装饰、构造、形制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形成独特的广式家具文化,并为广式家具文化的传播提供重要途径。通过对广式家具发展特点研究,为当代中国家具形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广式家具 融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T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5-0102-02
引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影响下,经济上的繁荣与对外文化的交融,清代广式家具得以形成、发展,其独特的风格盛行于中国的家具领域,引领中国清代家具的发展,并对其他家具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秦漢时期,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就开始对外贸易交流,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盛唐时期,广州就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口岸。清朝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达到鼎盛,国内陆路贸易的汇聚点,海上贸易的起点,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汇聚中心,全国最大的对外门户,广州十三行正是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广东的海上贸易主要面向欧洲各国及东南亚地区。在欧洲的贸易上,与英国、法国、俄国等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主要以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出口,以香料、工业器材、家具等商品,促进与欧洲文化的交流。在东南亚地区,与琉球、马来半岛、暹罗、越南、南洋群岛等频繁的贸易,主要以茶叶、瓷器、药材、家具等商品出口,以木材香料等商品进口。在海上贸易的影响下,广东成为内外交融的中心点,陆路贸易的集散地,海上贸易的起点,不仅推动经济的发展,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二、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广式家具从清代中叶形成自己的风格起,在中西家具文化的交融下,逐渐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独特新款式,其特点如下:
用料粗大充裕:由于木材资源充裕,在追求华丽、大气的效果下,用料粗大厚实,讲求一木而制的工艺特色,家具的腿足、立柱、板面等主要构件不用拼接做法,而习惯用一块木料挖成。
装饰手法多样。广式家具的装饰方面除了保留自身高超的雕刻装饰技艺外,包容性吸纳西洋家具的装饰手法,如玻璃彩绘、珐琅等使得中式家具带有强烈的西洋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
装饰题材新颖。在装饰题材方面,吸收了部分西洋家具的典型题材,并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新颖、独特的风格特点,如西莲花纹、贝壳纹、c形纹等。
三、海上丝绸之路对广式家具的创新与融合的影响
(一)海上丝绸之路为广式家具的形成提供市场机遇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之后,进出口贸易隆盛,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轴心点,在海上贸易和陆路贸易过程,抓住良好的机遇,促成广式家具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
1.与邻国友好的贸易往来,为广式家具提供良好的条件
中国一直与邻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往来,特别是对南洋群岛和东南亚国家的和平贸易,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广东主要的贸易邻国有日本、朝鲜、琉球、马来半岛、暹罗、越南、南洋群岛等。对这些邻国的贸易往来过程中,获得了大量以酸枝为主的优质硬木,充足木材资源为广式家具的形成奠定雄厚的材料基础。同时,在这些邻国中居住相当数量的海外华侨,身处外域,但仍对中国文化情节,对具有中国文化特点,又具西洋文化特色的家具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在贸易过程中,广东家具成为出口邻国出口的主要商品,这也为广式家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
2.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广式家具提供技术基础
自明代以来,西方的使节不断涌入中国,将中国文化传播与欧洲,激发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在欧洲的贵族中,将中国的商品奉为高档商品,特别是在瓷器、丝绸、茶叶等方面。海上贸易的繁荣,激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的商品贸易往来。在家具出口方面,许多外国商贩利用中国高超的生产技术,低廉的生产成本,将大量的西洋家具制作直接下订到广州的家具作坊,经由广州家具作坊生产后再转而销售到欧洲、美国。因此,在商品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家具也成为出口到西方的主要商品。广州在家具的贸易往来过程中,不仅积累大量的西洋家具制作技术,同时拥有广阔的西方市场,这也为广式家具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内陆贸易促进广式家具的发展与传播
与广式家具同时期的西方,盛行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西洋风格给人以奢华、富丽辉煌的视觉印象,深受当时中国盛世王朝的喜爱。广州在内外文化交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国文化、欧洲美术、欧洲的工艺技术等先经由广州,再流向国内各地,这为西洋文化在广州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
(二)广式家具文化的形成
1.家具形制的融合与创新
西洋家具文化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崇尚生活的美学思想,以浪漫主义的精神追求为设计的出发点,以反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拘谨为设计形式,追求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形成以华丽、精巧、奢华等家具风格特点。与之相反的中国封建文化,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以禁锢人们的思想,以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中式古典家具形制拘谨、刻板、方方正正的风格,体现出浓厚的封建体制形态。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外来文化不断冲击本土家具文化,西方人文化的艺术形式冲击封建体制思想,激发广式家具创新与交融,体现出生活化的艺术形态,将西洋家具优美、典雅、奢华的艺术风格与中式家具相融合,形成具有西洋风气的中式家具新气象,形成独特的广式家具风貌。(如图1),椅子的设计在圈椅家具形态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曲线化的造型形态,将座面设计成倒角圆形,靠背设计成弧形,靠背采用屏风式连接座面,家具的装饰方面仍以中式漆绘和如意云纹,创造出新的家具形制,这充分体现了广式家具对西洋家具形制的理解与吸收,也体现了广式家具的融合与创新。(如图2),以太师椅的家具为原型,保留中式家具的主要构成形式基础上,加入西洋家具的贝壳形,靠背以经典花瓶作为造型,扶手采用灵芝云纹与车旋件托,托尼上方采用动物爪的形式作为家具的腿足,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是中西文化艺术巧妙结合的典型范例。
2.家具装饰手法的融合与创新
西洋家具浓烈的装饰性,给人以金碧辉煌和雍容华贵的印象。西洋家具在装饰上常采用优美的曲线为主,如c形、s形、贝壳形、涡卷形、植物花卉等[刀。在对外的贸易活动下,西洋文化不断被吸收、理解,大量的西洋装饰纹样不断被采用在中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上,形成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气的中式家具。(如图3),家具的腿部细部装饰方面,保留传统回纹的基础上,大胆与西洋的卷草纹相互融合在一起,这种中西装饰图案同时运用到一件家具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大量的西洋家具装饰技艺传入中国,如镶嵌、雕刻、玻璃油画、彩绘、珐琅等手法,逐渐被广东的工匠理解、掌握,并广泛用于家具的装饰设计上,使广式家具与中式传统家具形成鲜明的对比,提高广式家具的视觉效果,促成广式家具的独特风格特点。(如图4),紫檀边座嵌牙雕十三洋行图插屏,是一件采用玻璃油画装饰家具。整体屏风形式采用中式家具手法,但屏心以世俗景象为题材,将十三行贸易码头的西洋建筑、外国旗帜,河中繁杂、忙碌的舸帆,远处的山景,越秀山镇海楼等描绘出来,整体色彩明快,层次分明,强烈的写实效果,表现出世俗繁忙的生活景象。这种生活化的写实装饰,突破中式家具典雅、规范的风格,是广式家具在吸纳西洋文化的基础上的一种突破与创新。
3.家具构造的融合与创新
西洋家具的构造沿承其石材建筑的设计手法,以立面式的构图进行构造设计将建筑的形式沿袭到家具设计中,保留浓厚的建筑风貌。中式家具以木制结构为主,形成框架式的构造形式。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繁荣,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中,在西洋家具的制作技术影响下,廣式家具在保留自身木制构造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家具的立面造型特点,以中国建筑的形式形成内在木制框架结构的立面构造特点,独特的家具构造形式成为广式家具独有的构造特色。(如图5)所示,屏风的构造设计采用中国特有的建筑基台作为家具底座,以木框架的形式构成屏心,以雕刻繁重的建筑屋顶形作为屏风冒头,整体的形式类似于压扁的中国建筑形式,这种设计手法有别于明式家具的构造设计,是对西洋家具的理解与吸收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形式。
(三)陆路贸易推动广式家具文化的传播
具有奢华、富丽、厚重、洋气的广式家具,受到海外市场的广泛欢迎,广式家具借助海上贸易,大量销售到东南亚地区,成为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家具风格。广式家具风格亦迎合盛世王朝的审美追求,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追捧,更受清代朝廷的喜爱,吸收西洋文化的广式家具成为清廷主要家具来源,从广州购买大量广式红木家具,如嘉庆皇帝的结婚大床是在广东制作而成,再由陆路运往北京。同时,清朝宫廷造办处还从广东诏进大量娴熟的广式家具制作师,在皇宫专设广式家具造办处,直接为朝廷制作许多优秀的广式家具,将广式家具的制作技术直接传播到朝廷,促进广式家具风格的盛行,成为清式家具的主流,影响京式、苏式、宁式等家具流派的设计与制作。
结论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广式家具抓住独特的历史机遇,在形制、装饰、构造等方面吸收西洋文化的长处,与传统家具文化不断融合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式古典家具的韵味,形成自身独特的家具风格,受到海内外的喜爱,盛行于清代,成为清式家具的主要代表,并影响同时期的其他家具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