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直击病灶,伤口只需2毫米
2018-11-13罗鑫
罗鑫
一天夜里,74岁的钱爷爷一阵剧烈咳嗽后,口中直吐鲜血。被送往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救。该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张韡和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徐建伟为钱爷爷做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瞬间止血。
钱爷爷平时体质较差,有高血压、脑梗、二硫化碳致神经元损伤病史。那晚吐血后被家人紧急送至该院老年科,入院后仍有间断性反复咯血,日均30毫升。像这种急性和反复大咯血随时都会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为及时抢救患者,老年科主任中西医师徐重白和副主任中医师严峰立即组织呼吸科、介入放射科专家会诊。通过CTA检查发现,患者原发病变为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遂决定为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肺部造影發现,钱爷爷右侧支气管动脉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右上叶分支可见造影剂外溢,因此要经股动脉入路穿刺插管,“狙击”病灶。张、徐二位主任谨慎操作,首先在钱爷爷的大腿股动脉切开一个2毫米的切口,将导管引入微导管到达病变血管分支,小心、精确地“瞄准”出血部位。随后便开始发射“子弹”──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并在近端投入一枚弹簧圈起到栓塞作用。“狙击”完成后,复行造影检查,右侧支气管动脉病变支显影消失,效果显著。一个小时不到患者大咯血就被止住,转危为安。
张韡告诉记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门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即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有选择性地注入某一支气管动脉,借以堵塞血管,从而控制大出血。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主要有两个风险,其一由于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大,分支多,准确寻找到病变血管比较困难;其二在栓塞过程中,可能损伤到脊髓动脉或肋间动脉继而引起相关并发症。因此,介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在肿瘤、外周血管、大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等诊疗中,相较于内科治疗而言,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的同时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相较于外科治疗而言,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鉴于这些优势,介入治疗已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介入科也成为继内科、外科两大治疗体系之后兴起的第三大治疗体系。
(罗 鑫、杨萨飒 整理)
(编辑 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