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2018-11-13张海霞张艳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程序化急性期体征

李 静,张海霞,张艳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外科中心,北京 100015)

急性期脑出血可由外力冲击和体质因素两种原因造成,例如外力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等[1],可导致患者脑部出现急性出血,具有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危重等特点,死亡率非常高[2]。多项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措施的选择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提高患者存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明确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我院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3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63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为实验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实验组共有患者13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2.3±1.5)岁,其中体外冲击至脑出血患者46例,体质因素至脑出血患者84例;普通组共有患者133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患者62例,患者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62.3±1.2)岁,其中体外冲击至脑出血患者43例,体质因素至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患者经脑部CT检查均诊断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死亡病例,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此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吸氧、输血治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卧床静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颅内降压,并尽快展开手术治疗。其中普通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等。实验组患者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其内容如下:

(1)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针对患者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检查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排痰和排异物处理,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2)吸氧护理

合理调节氧压和氧浓度,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注意观察患者新陈代谢情况。

(3)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变化及引流情况,准确判断颅脑有无二次出血或脓肿等情况,积极的给予抗感染治疗,避免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叮嘱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静养,避免大幅度活动,同时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4)环境干预

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适当通风,控制病房温度与湿度,减少亲属探视和交谈,控制病区人流,保持病房的安静舒适。

(5)康复训练

待患者病情恢复,有一定体力之后,可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等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使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评量表分为10个问答条目和三个维度,分别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130(133)*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以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统计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

3 讨 论

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较为棘手,依据2016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看,其临床死亡率约待30%~40%之间[3],致残率也非常高,并发症多,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术后生存质量极为低下,生存周期也比较短。

研究发现,临床护理方式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所采用的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依据患者的治疗周期和病情变化实施护理,包括了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内容,同时也从体位护理、呼吸干预、环境干预等多个层面给予了患者更加全面的管理,有助于尽早的发现不良问题,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5]。

此次临床结果显示: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5%(5/130),护理满意度为95.38%(124/130),两项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护理可减少临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

猜你喜欢

程序化急性期体征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