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
2018-11-13付梦园
付梦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00)
颅脑损伤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的危险性病症,随着病情恶化,会形成重度颅脑损,此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病死率非常高,达到了30%-81%,应给予重视,多选用重度颅脑损手术进行救治,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镇痛镇静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处理不善,会导致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上升,如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关键,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21-45岁,平均年龄为(37.21±1.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1-46岁,平均年龄为(37.26±1.2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重度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依据医嘱,为患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做好病情监护。
观察组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内容为[3]:①当患者进入监护室后,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充分掌握,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记录。②协助好医师,对患者的病况进行确诊,然后对症治疗,对于可能出现些血容量不足、便秘、呼吸道不畅、尿潴留等症状,做好预防措施,检查患者呼吸道,确保呼吸畅通;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在患者床边,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滋生,依据医嘱,给予患者应用药物右美托咪定;针对意识障碍较轻的患者,隔一个小时,对患者实施唤醒操作一次;针对意识障碍严重者,评估神经系统,每天定点实施唤醒操作,停止使用右美托咪定。③随着患者身体的逐渐恢复,为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于疾病和疼痛等方面的认知度,进而配合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判定标准[4]:①优:经过护理后,疼痛、躁动等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②良:经过护理后,疼痛、躁动等有所好转;③差:经过护理后,疼痛、躁动等无变化或恶化;优良率为优与良之和的百分比。不良反应:挣扎动作、攻击行为、继发性颅内损伤、自行拔管、保护性束缚。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情况
两组的优良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情况(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和5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 论
重度颅脑损伤作为危险性极高的病症,一旦确诊,需实施重度颅脑损伤手术进行救治,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躁动,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威胁生命安全,多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但是镇静、镇痛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对该疾病的不断研究,在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计划并实施,能有效降低挣扎动作、攻击行为、继发性颅内损伤、自行拔管、保护性束缚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5]。
综上所述,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效果,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值得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