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11-13潘林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髋部下肢血栓

潘林香,吴 进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江苏 扬州 225001)

近些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例数不断增多,因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本身的特点,术后并发症比较多,特别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性比较高,对于患者会形成严重的身心影响。另外,在手术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静脉性疾病,具备快速起病的特点,如果没有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形成严重的血栓,并且导致肢体坏死[1]。对此,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视度相当高[2]。对此,为了更好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足底静脉泵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6.2至1.4)岁;常规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7.9±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多方面的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是以下肢静脉血栓的针对性预防护理为主。具体措施分为术前(教育与指导为主)、术中(控制手术时间、优化静脉回流为主)、术后(早期康复运动为主)。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进行护理干预。在常规组方式基础上,在患者术后回到病房之后及时给予足底静脉泵实行物理治疗,每次30分钟,双足同时进行治疗,以8小时为单位实行一次足底静脉泵物理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相关研究中发现,下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在手术开始之后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一般为正常值的60%左右,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相对于正常速度而言有明显的下降,其约为正常值的50%,其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所导致的肌肉松弛和紧张性丧失而导致的[5]。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非常多,根据具体现象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机体和血液方面、患者自身原因、术后恢复原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短时间的卧床休息,虽然临床当中有肢体气压治疗、抬高患肢等术后处理措施,但是因为敷料、绷带缠绕着下肢从而实现压迫止血,同时患者术后短期内活动量又比较少,从而导致患者的患肢血流在凝血系统激活之后的基础上进一步回流减缓,这也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足底静脉泵的工作原理是以Gardner理论为住,人的足底静脉丛类似于最为剧烈的生理性血泵,在负重和行走的过程中足底静脉丛的血液会被排挤进入到下肢静脉当中,在术后患者无法及时有效的负重或行走时,借助足底静脉泵可以实现一定的模拟性作用,促使足底血液收挤压回到下肢,从而实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面对,实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足底静脉泵,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有效的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术后安全性,可以作为临床中首选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髋部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