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背景下古镇发展模式初探*
——以浙江省武义县古城为例
2018-11-13杨子乔
张 杰 杨子乔
1 引言
古镇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历史气息以及至今为止仍保留着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抑或是原住民,吸引着中外游客趋之若鹜。随着古镇的发展,古镇开发旅游的目的以盈利为主,古镇本质上变为了一种旅游产品,当没有找寻到差异化竞争方向的时候,很容易“古镇同质化”、“千镇一面”。目前来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着三种模式。
古镇1.0模式是以周庄为代表的文化观光型旅游开发模式。地方政府为其修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周庄的保护经费以当地政府的古镇保护资金和其租房租金为主;将原住民留下,使得原住民成为古镇的一部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诸多问题,周庄过度强调文化价值,文化转化形式单一;同时古镇比较静态呆板,仅仅能够满足游客最基础的观光需求。
古镇2.0模式是以乌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型的古镇开发形式。乌镇的开发模式以政府为其主导对象;其以旅游公司主要股份的集政府、企业和基金公司为主导;景区内塑造修旧如旧,腾笼换鸟;采用商业开发统一管理、个性经营、体验式的度假生活;这一系列都是基于古镇1.0模式的创新,但同时由于乌镇单一的强势开发模式,缺少了原住民的参与及共享,原真文化的魅力逐渐消失。
古镇3.0模式是以新场古镇为代表的生活原真性古镇开发模式。新场古镇采用“藤-叶-瓜”模式,保留古镇生活原真性;古镇的“藤”代表道路与河流;古镇的“叶”是散点分布的各种业态;古镇的“瓜”为保留未来开发的大空间。纵然新场保留了古镇的原真性,并对古镇1.0及2.0模式做出了创新,但是它未形成成熟的旅游景区、缺乏特色经济、资源利用不集约、古镇营销力度不够等等问题也在考验着古镇3.0模式。
古镇的发展均汲取了前期的经经验,并加以创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个古镇或多或少出现了文化景观消退、旅游开发过度、无序乱搭乱建等问题。由此,古镇“同质化”的现象愈益严重,“千镇一面”的呼声也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协调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的矛盾成为亟需关注的焦点。武义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是继续延续上述古镇的发展模式,还是基于武义自身汲取优点并有所创新?
2 武义古城现状分析
2.2 武义古城的外部环境特征
2.2.1 优越的区位条件
武义位于浙江中部,是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山区县,素有“温泉之城,莹石之乡”美誉。武义县城群山环绕,土地肥沃,碧水穿城,先民择水依山而居,创建了唐代江南“都江堰”——长安堰和延烧千年窑火——婺州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明招文化和殴越文化。
2.2.2 得天独道的风水格局
武义古城符合中国风水理论的选址原则,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是中国传统城池中负阴抱阳、易守难攻的典型地理格局。武义古城遵从中国山水城市的筑城理念,城池总体格局严谨,局部地段依山势、水流,形成熟溪桥、书台山、壶山等古城空间节点,山、水、城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环境特色鲜明。
2.2.3 丰富的旅游资源
武义古城位于位于武义县中心、城市商业功能主轴的西南侧,北靠壶山,南傍熟溪,处于壶山公园和梅朗山公园视觉通廊之间(图1),距离著名温泉度假区清水湾温泉仅7公里。武义温泉分布广、温度高、储藏量大;其水质好,达到了国家医疗温泉水标准,适于医疗保健和休闲养生。丰富的温泉资源造就了武义“温泉名城”的美称,也对古城的旅游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武义县拥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就包括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 武义古城山水通廊分析图
2.2 武义古城的内部空间特色
2.2.1 传统建筑
壶山街区保存有陈家厅、杨家厅、王家厅、顾家祠堂、徐家堂楼、壶山书院、抗倭英雄徐平湖故居“忠孝堂”等明、清、民国时期各类建筑80多幢,传统建筑集中成片、脉络清晰,这些风格各异、型制规整、造作精美、充满人文气息和江南特色的传统民居,集中体现了武义县城自明代到民国初年的历史风貌,堪称老武义的缩影和标志。
2.2.2 学宫文化的痕迹
在南门街和城脚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原为武义县文庙,后被改建为壶山小学,但尚遗存有泮池,并被公布为武义县文物保护点,据《清嘉庆县治城图》,文庙东南角建有文昌阁。
2.2.3 商市文化
武义县自明代中期设市,经商者渐多,至清中早期逐渐形成了以壶山上、下街和横街为商业中心的城市雏形,至民国三十五年,共有南货店、棉布店、酒坊等商店 306 家,商业鼎盛一时。目前,壶山上街和横街两侧均遗存有带状的商铺。在老街区的西北部,遗留有武义县第四粮库。
2.3 街区现状问题
武义地处浙江中部,正面临着古城“空心化”、传统风貌破坏严重、传统风俗濒临失传等诸多挑战。
2.3.1 资源深藏,风貌破损
南门街为上世纪末新开通的城市干道,虽提高了壶山至梅郎山的通达性,但破坏了老街区的街巷肌理和整体风貌。老街区内用地结构不合理,功能分区混乱。居住、商业、学校、仓储等用地交错混杂,电力、电信管线拉设简易,整体风貌处于不断损毁及破败之中。
2.3.2 业态混杂,商贸消失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转型,壶山上街历史上武义商业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由于市场萎缩,店铺逐渐消失,沿街建筑部分改为居住使用。
2.3.3 百年基业沉寂,文化内涵零散
古城内曾经有兴盛百年的学宫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现因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大部分区域特有的历史风貌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已湮没无存,人文景观缺乏生机与活力。
2.3.4 基础设施缺乏,用地功能单一
古城内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居住条件总体较差,缺少公共服务用地,基础设施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相差较远。区域内无景观节点的塑造,绿化形式单一,城市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严重浪费。
3 武义古城解困之道
目前来说江南古镇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各古镇之间虽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文化根基,但是缺乏联动和互通,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景区风貌雷同。古镇景观的共性就是桥梁多,水多,都属于典型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可游览景点多是名人故居,古桥,园子和其他历史遗迹,无各自特点之处。
(2)经营模式雷同。即在旅游开发中,一般以当地政府主导,通过收取游客费用,取部分用于古镇公共设施的投入,也通过市场运作,出让经营权,开发商的投资来开发古镇 。
(3)经营项目雷同。游玩项目基本都是走马观花的古镇观光,坐着小船游水巷,或观赏场民俗表演,吃餐古镇饭,逛些丝织品、剪纸、糕点等旅游品小店。
资源共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擎,武义古城保护发展要以“共享”为契机,规避“千镇一面”,探寻合适的发展策略。
3.1 众智——集古今之智,融百家之慧
3.1.1 国家之智
(1)“一带一路”。利用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将古代丝绸之路的精髓带到今天,从而将文化推广和引进,互利共赢。义乌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起点,武义可以巧借义乌东风,搭乘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而把武义的特色推向世界。
(2)特色小镇。融入当地特色产业,以产业来推动旅游,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与产业特色的小镇。武义将古城产业定位明确,实现产业与旅游共赢。
(3)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教育部目前推崇的一项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外界文化、拓展自己的视野的活动。武义的明招文化和瓯越文化独特,将其与研学旅行结合,在让学生学习武义文化的同时将武义的文化推广出去,延绵不断。
用国家层面的政策象征“智慧”,汇集了众人之智,促进武义古城的发展。
3.1.2 武义之智
武义的风水格局——三山绕古城,熟溪通四水。有着极佳的风水格局,这是武义智慧之一;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明招寺、延福寺等文保单位与武义古城联动发展,形成资源共享,这是武义智慧之二。将武义的温泉与古城联动发展,形成双核驱动,从而产生联动产业链,及“温泉+”产业链与武义古城产业链,这是武义智慧之三。
3.2 众创——集聚现代产业链,荟萃创业之人才
3.2.1 创意
(1)市域共享。将金华与义乌的区位优势带动武义的客群流动量,实现两地的资源共享与互通;宁波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之一,借其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通过武义县与周边古镇资源的共享,将武义打造成周边众古镇中脱颖而出、极具“生态-活力-养生”的领头羊。
(2)县域共享。武义有许多旅游资源,将古城周边的温泉、古寺、古村落、等旅游资源与武义古城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实现武义县域内的资源共享。将武义古城及其周边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乡村-温泉-古城旅游带(图2)。
(3)城区共享。武义县城内形成“壶山-古城-熟溪”的生态山水旅游带,壶山户外登山体验与熟溪水上演艺相互照应,古城在两者之间作为一个聚集与集散点,打造“生态山林漫活线、商业新城乐活线、非遗文化趣活线、康体养生慢活线、城市滨水潮活线”。
(4)古城规划设想。武义古城处于壶山公园和梅朗山公园视觉通廊之间,武义古城通过两大联动——文化山水轴与古风商市轴进行联动发展(图3)。
图8 武义古城双轴联动示意图
3.2.2 创新
(1)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武义古城的创新之一在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管理模式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街区的运营。
一是集体经营模式。借鉴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的集体经营模式,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村委会将商品按照经营品类和所处位置分成若干组;对外进行土地租赁;免费提供地皮,经营方收回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分成。
二是集中分配-有效保护-凸显特色。借鉴日本箱根对温泉设施和温泉旅馆实行集中分配的方法,利用武义温泉优势明显,采取温泉资源集中分配与管理,使资源得以合理有效利用;同时注重挖掘武义内在传统特色以及当地文化的提炼,呈现武义独特温泉文化,例如与养生疗法结合。
三是整体租赁。整体租赁的模式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代表。阆中古城掌控权在政府手上,由政府授权给一家公司来管理,成片性的租赁和管理,这种政府掌控的模式适合经济水平较低、旅游产业不是非常繁荣的地区。武义古城适当可借鉴阆中模式。
四是体验式个性化经营模式。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是统一管理、个性经营、体验式的度假生活景区。乌镇挖掘其本身的特点,结合统一的管理将业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武义可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关系打造武义特色体验,竹编、泥水画、花灯等非遗的展示与体验;提供个性化休闲度假方式,如特色泉屋,养生体验馆、武义茶文化馆等。
五是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综合体。云南彝人古镇是彝族为主要民族的古镇,其特色在于把彝族的历史文化融入古镇,打造了一个彝族文化大观园。武义县城内有畲族,将古城融合武义畲族文化,形成体验型,开放式文化综合体,如畲族民俗主题路演。
(2)形式上的创新。武义古城的创新之二在于形式的创新,以古城的形式、年轻的方式来活化古城。创客文化起源于美国硅谷的“车库精神”,古城中的老房子用创客的方式将其活化,加以公共办公空间、原型工厂以及创客大街使其注入年轻人的活力,将老房子从使用功能上“变年轻”。同时,老房子不仅是给年轻人使用,还结合了老年人的口味,诸如戏曲演出、国学讲堂、古琴雅集等旧房新用的新手段。
(3)五美。美泉——引温泉入古城,联动温泉与文化,整合两者资源,实现1+1>2;美食——武义特色美食宣莲、郭洞土鸡煲、宣平豆腐等,加上风味小吃麦饼、芋芙、荞麦梳子、竹筒饭等,汇集一席武阳宴;美景——将花灯、萤火虫、水上演艺三位一体,共创“夜武义+昼武义” 的美景;美工——举办非遗文创博览节,吸引各类原创达人、手工大咖;美赛——壶山公园郁郁葱葱,疏密相间,具有很好的举办越野定位赛的条件。
3.2.3 创业
根据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古城在开设商铺的同时为有志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平台,这是推动古城发展、繁荣的重要源泉。
3.3 众筹——合众力,集资金
众筹采取PPP模式主导,同时BOT模式、ABS模式、PFI模式、TOT模式共存。同时采用两面众筹的模式,即大众筹+小众筹。大众筹是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共筹,小众筹是社群与小资金的方式,大众筹与小众筹结合,在全球发布资金筹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无界的众筹模式。其合作模式有三种,一是全程管理服务,即为政府提供全程顾问服务。二是合作开发,即政府与投资公司共同组建一个项目合作开发平台, 双方共同完成投资、融资、建设、招商以及经营管理。三是3P合作,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及配套投资,投资公司负责提供投资、融资、建设、招商以及经营管理。双方依据投入比例作出合理的利益分享。
4 结语
江南古镇同质化现象严重,古镇模式不能照本宣读,古镇1.0/2.0/3.0模式不能适用于武义古城。武义古城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历史古城,至今仍保存着优秀的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武义古城与周边资源联动共享,通过众智+众创+众筹,实现共享模式下的美丽蓝图。这是武义4.0,同时也是古城4.0的新形态,从而引领江南古镇,做古城4.0模式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