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2018-11-13金玲吴文忠
金玲,吴文忠
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宜兴 21420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且好发于中老年人[1]。该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容易出现误诊,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性,例如患者会出现贫血、肾功能不全、神经症状、骨痛、淀粉样变等情况。经有关人员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指标水平出现异常,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行研究,具有较重要意义,为此,该次研究以该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78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78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上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VAD),治疗组 39例(PAD),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 22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龄 60~70 岁,平均(58.25±2.2)岁;治疗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5~72,平均(67.23.±2.3)岁;均排除恶性肿瘤者、免疫系统疾病者。以上78例老年骨髓瘤患者经Durie-Salmon分期,包括Ⅱ期43例,Ⅲ期35例;IgG45例、IgA18例、轻链型15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式
1.2.1 对照组(VAD)对该组患者采取长春地辛(国药准字 H20057072)1 mg/d,多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13334)9 mg/(m2·d),取500 mL生理盐水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第1~4 天。地塞米松(国药准字 H20033553)40 mg/d,口服,第 1~4 天,第 9~12 天,第 17~20 天,单周期,第 1~4 天双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3个疗程见疗效[2-3]。
1.2.2 治疗组(PAD)对该组患者取硼替佐米(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258)分别在第1、4、8、11天给予1.3 mg/(m2·dose),分别以 3~5 s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地塞米松20 mg/d,取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第1~2天;第 4~5天;第 8~9天;第 11~12天。每 3周为 1个周期,1个疗程结束后,停7 d,进行观察,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该院78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技术均对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钙、免疫功能进行监测以及临床效果[4]。
1.4 疗效判定
依照欧洲骨髓移植(EBMT/ABMT)标准: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检测血清及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明显消失,经检测骨髓浆细胞显示<0.5%,溶骨性病变的大小及数量未见明显增多,属于完全缓解(CR);经治疗,IFE检测显示阳性,其他指标达到CR,为接近完全缓解(nCR);经治疗,血清IEF显示M蛋白减少为50%,且轻链型为尿轻链蛋白分泌减少至≥90%左右,则判断为部分缓解(PR);经治疗,血清IEF显示M蛋白减少至25%~49%,为轻微治疗反应(MR);经治疗,无进展,为治疗无变化(NC)。 CR+nCR+PR=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IL-6、IL-17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IL-6、IL-17 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 2 治疗前后 IL-6、IL-17 水平变化比较[(±s),pg/mL]
表 2 治疗前后 IL-6、IL-17 水平变化比较[(±s),pg/mL]
组别 时间IL-6 IL-17观察组(n=39)对照组(n=3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50.2±35.2 76.2±6.8 151.5±34.3 108.3±10.2 186.3±20.1 92.2±5.8 185.4±21.4 149.6±22.6
2.3 比较两组血清中免疫细胞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细胞水平变化[(±s),%]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细胞水平变化[(±s),%]
组别 时间CD3+CD4+CD3+CD8+ CD3+CD4+/CD3+CD8+观察组(n=39)对照组(n=3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4.23±2.56 42.87±2.52 34.14±3.38 37.31±2.15 36.22±3.62 22.7±3.27 35.54±2.73 30.25±2.51 1.03±0.14 1.84±0.18 1.02±0.12 1.22±0.11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又称为骨髓瘤。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5-6]。为发生于B细胞淋巴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在前期会出现发热、尿改变或腰腿痛等症状,因此可能会呗误诊为呼吸系统类疾病或是肾炎等疾病,以至于延误患者病情,进而耽误治疗。临床医生应在诊治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多发性骨髓里预后的因素包括:①某些染色体异常;②浆细胞标记指数;③β2-微球蛋白水平;④血清白蛋白水平;⑤血清肌酐水平;⑥高龄人群>75岁;⑦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⑧多发的髓外浆细胞瘤;⑨血浆可溶性1L-6受体水平;⑩C反应蛋白水平。
硼替佐米使一种二钛基硼酸盐类药物,由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身份的首次进入临床应用中。可通过选择性结合位于蛋白酶体活性位点的酸同时可逆地抑制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凋亡并参与细胞的耐药,更好的提高了老年患者疾病的发生率,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进行观察组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水平 分 别 为(42.87±2.52)%、(22.7±3.27)%、(1.84±0.1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这与苏保雄[7]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 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水平分别为 (43.2±2.51)%、(23.7±3.7)%、(1.9±0.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对老年骨髓瘤患者采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AD)进行治疗明显优于(VAD)硼替佐米治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