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期间华东地区新闻事业遭到迫害的历史研究
——以上海、南京两地报业为例

2018-11-13赵欣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730900

新生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新报新闻业日方

赵欣茹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730900

日军侵华期间,由于报纸相较广播发展更为普遍且成熟,报业成为了日方侵华的重点攻击对象。日方对于我国新闻业的殖民计划虽然是全面展开的,但由于地缘特殊性,不同地域的遭迫害程度不同。东北地区受日方摧残较重,成立伪满洲国、过于殖民化;西南腹地和中原地区由于文化发展水平和侵袭程度,日方对于新闻业的霸占相对较轻。鉴于此,本文以华东地区作为案例来源区,同时在华东区域内,上海、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文化地位,成为日方反动新闻政策的重点开展城市。因此本文将围绕上海、南京两地展开,具体分析日方侵华期间对新闻业的迫害行为及影响。

一、建立伪政权新闻宣传体系

日方在华东地区的新闻管制是前后相继的过程,随着战情变化而不断调整。最开始,日本所发行的报纸经常受到国人的抨击与反对,尽管日方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是卑劣的方式强行售卖,但效果仍不尽人意,于是日方开始把“以华治华”的策略运用到新闻业里来。

(一)建立“自营”新闻宣传网络

日方首先对国内自办的爱国新闻业进行打压,在为期一个多月的烧杀抢夺中,南京本地的新闻传报刊物被扫荡一空,之后半年内,在日方的监视催压下南京城本地再没有出现过任何出版物,民众的文化生活一度空白。到了后期,南京城内市民获得新闻消息的唯一来源则是由日本从上海运来的日本特务机关主办的《新申报》。日方派人将此报各处张贴,散布谎言信息。同时,日方还用张贴宣传画的形式伪造当地人民对日军的支持,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魏特琳教授在其日记中记载到:“新的统治者在安全区外面张贴了大幅招贴画,敦促人们返回自己的家。这幅画上画了两个日本兵、一个农民、一个母亲和几个孩子,日本兵显得非常友好和善,画中的人对他们的恩惠感激不尽。画上的文字暗示人们应该回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城里的紧张气氛肯定有所好转。”[1]1938 年伪维新政府行政院成立宣传局,实则由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特务机关指挥操纵。该局成立后首先在全国多个重要省市建立“报道组”。“报道组”的工作既包括向日军报道部提供新闻消息与情报,另一方面也开始积极筹备各地的新闻机构。1938 年8 月1 日开始,《南京新报》、《苏州新报》、《杭州新报》、《蚌埠新报》等相继成立,“中华联合通讯社”也在南京成立,常熟、扬州、无锡、常州等市县陆续开办报社或通讯社,其中部分报纸也成为当地伪政府的机关报。日方还注重对汉奸新闻人才的培养训练,日方在军报道部的指导下专门开办了“新闻训练所”,每一季度开办一期,专门培训专职的新闻采写人员和速成班性质的日语翻译。1939 年10 月,伪南京政府成立“宣传委员会”,包括事业、指导、总务三个科室,具体协作来为日方的宣传政策服务,如拟定当地的宣传计划、编撰并审查当地各类报刊杂志、调查各宣传团体组织,管理全市的新闻、电影戏剧、广播等。[2]

(二)联合汪伪政权相互勾结

上海沦陷后,一些立场不坚定的报刊、报人或通讯社被日方或汪伪政府收买,汪伪建立的新闻宣传机构,后期成为了日寇进行殖民宣传的工具。如1939 年7 月复刊的《中华日报》因需要经济支持,因此被汪伪政权收买,实际上成为汉奸报刊,成为汪伪卖国集团的重要舆论基地,后于1940 年成为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的直属报纸。以《中华日报》为代表的一系列汉奸报纸,实质成为了日方进行殖民地宣传的工具,其中心任务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刊载‘大东亚圣战’消息,鼓吹‘大亚洲主义’、‘共存共荣’等反动谬论。”[3]

(三)建立敌伪通讯社

1936 年日方政府把“联合通讯社”和“电报通讯社”合并为“同盟通讯社”,这也成为了日本政府在中国的官方通讯社。日方随即派遣大量工作人员进入,使之成为领导日后新闻工作的重要宣传机构。《上海每日新闻》和《大陆新报》是日本在侵华前便已存在的日文报纸,日本全面侵华后,这两家报纸也成为日军的喉舌。后日方又陆续开办了《新申报》等中文日报来直接秉承日军旨意。这些报纸由日本军部报道部直接管理,大肆“进行政治欺骗、军事宣传和奴化教育,以混淆沦陷区人民的视听,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4]

二、总结与思考

上海、南京作为日方侵华期间的重点攻略城市,其对新闻业的摧残虽不能代表全部 ,但透过对这两个城市的梳理,我们亦能在一定程度上窥探出日军在奴役思想方面的具体策略和影响所在。日军通过对内容、经营管理、从业人员、检查制度、出版印刷等方面严密管控,设立相关新闻机构充当宣传机关,并派遣特务汉奸、流氓等对爱国新闻人加以迫害,对流通出去的爱国报纸进行封锁劫掠,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新闻控制网络。对我国原有的新闻业基础产生了极大的摧残,也让当时市民的文化生活一度匮乏。面对真实消息的缺空,市民还要忍受日军粉饰出的一片“喜气洋洋”的战区生活,但为民发声的爱国报刊和舆论阵地都已被日军占领,市民也只能苦求无门。

猜你喜欢

新报新闻业日方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近代传教士与西方期刊概念的中国化
汉方、韩方、日方,自然酝酿完美养肤力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新闻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思维
论贴近民生的报纸改版——《生活新报》改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