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与“慢生活”
——虚实相生 顺逆同境
2018-11-13谢香银
谢香银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
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做有意义的建筑,复合有机建筑,让建筑与自然和人有机结合,赋予其生命力,在四维空间的基础上创造五维空间,触碰人的内心感受。
迁徙·慢生活,空间虚实相生,时间逆顺同境,用建筑的艺术放慢人的脚步,沉淀思想的深度,感受自然的纬度。
引言
当快节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最原始获取知识的途径,“慢生活”是否适合现代社会……
一、“慢生活”书店定义
因为这是在湿地中的书店,所以鸟类是迁徙的,人也是“迁徙”的,带冒号的迁徙。慢字,有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另一种老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慢,我们是为了精益求精。
我们定义建筑以时针,分针,秒针的具象排列方式,阐述抽象的空间与时间的交错。建筑分三层,以11米圆柱分轴心分层单独旋转。建筑最长悬挑27米,透山观景,每一次抬头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我们试着打造一个多重景象的建筑。因为,秒针转3600圈是一小时,分针转60圈是一小时,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说的,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这就叫慢生活。
在现在飞快的生活节奏下,有几个人会去书店看书,是,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比如说字典,有几个人还会用它去查字,算盘有几个人还会打。现在人们的知识,更多的是电脑,手机网络带来的。大家可能又说了,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下,谁会去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书,其实,我们做这个图书馆不是为了说让人们在这里看书,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合适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现在这种轻易就能得来信息的情况下,慢慢的变的对好多人和事漠不关心,我们想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加有人情味!
二、有机建筑理论与复合有机建筑理论
大家可能知道什么是有机建筑,什么现代建筑中的一个派别,什么代表人物莱特,可能大家比我背的还熟,但什么是复合有机建筑?简单说就是,人~空间~自然,的融合。如果设计有生命,它应该是有机存在,不只反应建筑、造型和空间的关系,还应蕴含设计者对人活动状态的满足、生活方式的引导、以及文化与艺术的渗透。
既然有机建筑是对特定自然环境形成的建筑,也就是空间自然的关系,那么我觉得还需要加上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人。设计最终要服务于人,所以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尊重人生活习惯的条件下,设计与自然并存,达到相互平衡才是最佳的设计,设计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创造着事物,反过来事物有服务于人。这也是古人讲的五行八卦,阴阳平衡吧简单来说,复合有机建筑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然--空间--人的平衡。
四维空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新的空间观
三维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为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加心理空间为五维空间
(五维空间:five-dimensional space)
其实任何有效实用美观的设计,最终都是回归服务于人们的心理空间.
(一)虚实相生,顺逆同境
我们更多的传播的也是一种精神。在柱子上我们更多的运用了铁网,让整个建筑充满了空间感和未来感,灰砖交错叠加,一顺一逆,漫步其中,感受人生百味。
(二)建筑的“近山”与“远山”
配合虚实相生,远山,近山,虚无缥缈,看似有山却无山,小窗就像鸟巢,生态湿地,迁徙的鸟儿,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以三角形(山)作为观景,
看似有山却无山与仿“筑巢”的建筑局部构造,融合生态湿地公园,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归属感。从建筑里透山望景,在建筑外面体验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三、设计愿景
1.可持续性
城市导管引水灌湖,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结合起来。
2.识别性
仿生复合有机建筑,人、空间、自然的融合。赋予建筑生命。使人与建筑、自然产生共鸣,结合当地特点、将观赏性高的经济作物融入景观设计中,设计出不流于俗套的乡土特色景观。将湿地还予村落、融于民间。
3.可达性
城市中的生态湿地公园,区域性休憩场所。闹中取静,建立城市雨水生态公园,城市导管汇聚雨水于湿地公园,解决城市雨水排放问题。
4.体验性
慢生活书店,放慢速度而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还心灵一个雅静。
四大愿景也是设计的亮点: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给人的一个体验性--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总结
首先湿地公园里做书店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想法,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下,很少会有人静下心来去认真地读一本书,经过我们的解释,大家慢慢了解了我们的用意,我们是想传达一种精神,一种最朴实,最原始的人文社会,我认为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与意识的提升也带来了不少学科的进步和升级,其实设计这门艺术的进化就是一种去繁求简的过程,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传统的建筑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不适合现今人居生活需要,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已经不单单的是一座建筑,更应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