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党建:提升组织力的“张家港路径”
2018-11-13■周颖王维王虎
■ 周 颖 王 维 王 虎
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随着中国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基层社会正在从“延安体系”下“团结的基层”转变为“市场体系”下“松散的基层”,处于越来越分散化、原子化的时代,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封闭式单位制的党建方式面临着新挑战。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新定位和新举措。新时代提升组织力,把基层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必须要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改变基层党组织圈内循环、封闭运行的传统模式,以更加开放的组织体系和更加开放的党建思维促进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党组织由“自成一体”向“开放融合”转变。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开放式党建工作新模式,牢牢树立“开放、融合、统筹、共享”的党建工作理念,综合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迭代思维”,以“思维开放、组织开放、载体开放、活动开放、形象开放、队伍开放”为实现路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二维码)
1、把党的元素植根肌理,让党的引领无处不在——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把突出政治功能摆在首位,政治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要让基层群众了解党、感知党、认识党、跟党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党的意志和思维传导到街头巷尾、传递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光辉形象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大街小巷。
张家港实践:
利用一切可展示、可认识、可感知的视觉听觉触觉手段,不断推进党建元素显性化、有形化、可视化,让党员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建设。
●让“共产党员”站出来。建立入党对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制度,为842名新发展党员发放《入党纪念册》、与3000余名新转正党员签订承诺书,让党员身份能够“被激活”“被唤醒”;开展党员“双亮”活动,通过佩戴党徽、制作党员形象栏、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使党员身份能够“被看见”“被感知”;建立党员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制度,推行党员评价“先锋指数”,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倒逼党员自我加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身份能够“被信任”“被认同”。
●用“红色元素”感染人。深入开展“党旗飘扬、党章指引、党徽闪耀、党日红火”主题实践活动,统一设计基层党组织氛围布置标准效果图,在各类公共服务大厅、办公大楼、便民中心等各类场所布置“红色”元素,探索建设党建主题广场、党建主题公园、党建政治小屋等,打造沿江党建带、田园党建带、沙上党建带等党建集群,形成党建“红色堡垒”示范群,设计推出全国首个县级市党建动漫形象代言人—“沙”“洲”,开发周边文创产品,让党的形象可亲可近可爱,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影响力,让广大群众像石榴籽般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2、把党的网络织密延展,让党的组织包容多元——
组织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严密的组织体系。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格局,催生了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的组织形态,传统的按单位设置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党建模式显得日益滞后和效率低下,如果这些区域党的工作不及时跟进,就会成为“党建真空”。
张家港实践:
打破传统基层党建封闭运行模式,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构建起“区域化为经、网格化为纬”的开放式组织架构。
●“区域统筹”,下好下活“一盘棋”。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强化系统思维、开放意识和整体效应,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在全市划分112个党建区域,以工业园区、产业链、综合商圈等“两新”组织集聚区为单元,布点建立41家实体型区域党建工作站,兜底覆盖11060家“两新”组织。同时,推动建立“联盟型+功能型”的组织网络,将全市631家行业单位有效嵌入区域架构,打造个私企业“光彩先锋”、民营医院“红领YI家”、公益组织“先锋益友”等20多个工作载体,推动行业资源融入区域。
●“网格辐射”,织紧织密“一张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全面实施党建网格与综治、民政、安监等网格多网融合、一网联动,探索把支部建到网格上,将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党建责任区,实现“一网格一党组织”;配套建立网格活力指数、星级网格考评、干部直联网格等制度,通过网格化大数据指挥平台,以“定格、定员、定责、定点”的形式推进网格化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形成“支部建在网格、党员作用发挥、党心民心凝聚”的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
3、把党的阵地系统整合,让党的存在常刷常新——
平台建设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保证,直接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张家港市在巩固提升、优化升级传统阵地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线上新型阵地建设,积极研究“指尖党建”,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党建阵地建设延伸,实现线上线下“双阵地”的互动互融。
张家港实践:
●构建“一核多元”党建阵地体系。“一核”即将市级开放式党建综合基地作为核心党建阵地,建立党性体检区、先锋直播间等多个功能区,组织党员以体验式、沉浸式的方式参加开放式组织生活、先锋志愿活动开放日等,“多元”是指在市级阵地的基础上,按照“四个一”的标准(一个布局方案、一份宣传折页、一部形象短片、一条参观线路)评选10个首批市级党性教育基地、10个首批市级党建示范基地,按照“一厅五区”的标准(服务大厅、党建功能区、教育培训区、文体活动区、项目孵化区、综合服务区)建立镇村两级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
●打造“内外联动”红色网络矩阵。依托“智慧党建”“张家港先锋”两大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按需抓取“党组织考核实时排名”“区域活力指数”“党员积分”等集成数据,通过实时智能分析,促使各级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为党组织精细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探索对党委部门、群团部门等党建新媒体进行系统整合,制定“联盟公约”,实行重要信息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统一推广,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党建新媒体“红色矩阵”,打造家喻户晓的党建名片。
4、把党的服务融入日常,让党的活动日益红火——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升基层组织力,要把服务人民群众放在重中之重。张家港市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满足多元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多样、更有效益的党建服务。
张家港实践:
●“项目化管理”让党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立足于“党员群众痛点、基层党建难点、综合工作交汇点”,由党组织牵头列出需求清单,形成项目模块,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党建服务项目超市,集中优势资源,吸收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有力推进项目实施。同时,从2015年开始建立由市委常委领衔、各级党组织书记层层包挂联系“书记项目”制度,采用“年初领、年中督、年底述”的方式,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实现4100多名书记全覆盖。
●“公益式推进”让党建服务受欢迎、有实效。综合运用“公益方式、社工力量、众筹理念”,将“PPP模式”引入党建服务项目实施全过程,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或与之共同实施,推进党建项目,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有效撬动、聚集各类社会资金,用有限投入产出最大效果。目前,全市135个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已推进463个党建服务项目,直接受益党员群众3万余人。
5、把党的声音传向前沿,让党的形象亲和开放——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而严峻,在各种话语权的争夺中,党的声音不能缺席,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站在前台、发出声音,讲好党建故事,把广大党员群众牢牢凝聚在党的周围。
张家港实践:
●打造“先锋擂台”,让书记走向前台。创新打造《先锋擂台》直播活动,围绕社会治理、富民强村、服务群众等主题,邀请基层党组织书记走进电台直播间,开展“书记讲党课”“书记来PK”“书记说项目”等一系列活动,在网络直播平台同步播出,请广大党员群众“点赞拍砖”,让党建的“老话题”,成为广大党员群众自带流量的新热词。目前已举办21期邀请42名书记进行了“现场PK”,累计获得点赞50余万个。
●创新“先锋朗读”,让党员主动发声。在商圈广场、旅游景区、党建示范阵地等人流密集处试点建立先锋朗读亭,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开展“党章接龙”“众说十九大”“党员心声”等活动,将朗读亭建成“讲习所、诵言堂、留言亭”,让党员讲出心声、讲出感悟,讲出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传递党建好声音的新平台。
6、把党的人才聚拢发力,让党的使命薪火相传——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基层党组织处在落实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必须充分整合基层党建人才,汇聚“红色力量”。
张家港实践:
●首创“先锋合伙”,让党建更“火”。借鉴经济领域“合伙人”理念,在全国首创“先锋合伙人”制度,建立以党员出资人为主的“领航联盟”、以新生代企业家为主的“新锐联盟”、以区域党建工作站专兼职党务工作者为主的“青春联盟”、以“两新”领域党建能人为主的“匠心联盟”等,通过跨行业、跨地域、跨实体党务人才的多元叠加,促进“先锋引领、力量聚合”,共同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工作。
●建立“红领学院”,让队伍更“红”。依托市委党校探索成立“红领学院”,系统整合优质党建教育资源,建立“一图三清单”(目标任务图、阵地清单、课程清单、师资清单),综合运用党建“红色阵地”,聘请50名优秀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能人党员等担任“红领导师”,开展“雏鹰培养计划”“红色工匠计划”等“红领课程”,共享阵地、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培育和孵化一批“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党建人才“红领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