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哀是常态,甜蜜是何物?
——读《甜蜜的悲哀》

2018-11-13马晶晶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01

新生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人类学社会科学研究

马晶晶 宁夏大学 回族研究院 宁夏银川 750001

一、萨林斯与《甜蜜的悲哀》

马歇尔. 萨林斯是我们所处时代中最显著的美国人类学家之一.他的人类学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新进化理论、历史人类学以及西方本土文化研究等方面.萨林斯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

《甜蜜的悲哀》是萨林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中全部内容的缩版,即便文章不长,但是却蕴含了深奥广博的意义,充分展示了萨林斯的学术心路历程.1995年4月12日,萨林斯应邀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1993年度西敏司讲座题为《甜蜜的悲哀》的演讲.次年,这篇多大5万字的长文正式发表于《当代人类学》杂志.同时收录的还有6位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类学者的评论以及萨林斯的回应.

"甜蜜的悲哀"是受西敏司《甜与权力》的启发.西敏司将资本主义作为文化经济来研究,通过探讨糖的历史,指出正是西方社会的本土人论在近代历史的特定点上赋予了"甜蜜"经济上是功效.萨林斯认为,西敏司对甜蜜(或糖)的考察精确地概括综合了西方历史中基本的文化主题,同时也揭示了西方本土人论本身的历史相对性.换言之,西方的人论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经济体系、社会科学模型和概念,则是一种西方独特的宇宙观.《甜蜜的悲哀》便是延续了西敏司的这一探讨.西敏司对糖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诞生",而萨林斯的重点缺失要讨论这种资本主义现代性其实有着更为古老的历史渊源.

这本著作的内容涵盖了萨林斯思想精髓的所在,对西方人类学、中国人类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个学科的理论结构深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而萨林斯的研究点和关注点不只是资本主义生成的文化符号逻辑,而且还包括对一系列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范式的批判.《甜蜜的悲哀》是萨林斯著名的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主要核心内容是论述了西方犹太教——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宇宙观,或者说是对西方现在社会科学概念有着严重制约性影响的文化观念形态.

萨林斯探讨的主题是18世纪以后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和逻辑中关于"罪恶"、"利己"、"需求"等观念的宇宙观背景,认为这种以趋乐避苦、利己为基础的功利主义人性观是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原罪,是西方宗教宇宙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体现.其次,在理论与经验链接的层面,萨林斯通过对初民社会中人们经济社会行动的动机、生产模式、经济互动类型、交易方式的系统研究,驳斥了形式主义经济学中盛行的经济理性性、理性选择、理性个体等抽象的观念,使经济人类学回归到了正确的思想轨道.萨林斯在本文中引证了几个非西方宇宙观察个案.证实了他的西方文化批判理论.

二、悲哀是常态,甜蜜是何物?

在萨林斯笔下,他所说的"这种宇宙观,即不起始于启蒙运动,也不终结于启蒙运动.它们是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结构,至今仍然占据学院式人类学(以及其他西方社会科学),并使我们对别的族群的理解产生极为可怕的的后果."

他认为悲哀是常态,是根本性的,是与生俱来的,而甜蜜则是一种试图缓解悲哀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或追求越是恒久,其"哀性"则更持久地被显明出来.因为人之有限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显然是训着奥古斯丁对于罪的经典论证,即恶为善的缺失,上帝并没有创造罪恶本身,但是人有犯罪的可能.人作为有缺乏和需求的不完美造物之本性,即是罪之因,也是其恶之果,萨林斯继续引用奥古斯丁的名言,"惩罚就是罪行",即人因着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但又试图"与上帝一样",因此人成了自己需求的奴隶,人性是永不满足的,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预设之上.现代人依旧是亚当,人性的欲望成为了动力的源泉.人的需求也成为社会的源泉.

三、最真实的评价

由于萨林斯研究的方向较多,涉及到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总体来说,他的个人成就是颇多的且非常显著的.尤其是萨林斯的新进化论,其次还有萨林斯的结构主义的观点.萨林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是受到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萨林斯从人类学角度对库克船长案例进行了经典分析等,在现实与仪式的背离和巧合中发现 土著社会的神话所起的关键作用.

在对西方本土文化进行研究后,萨林斯对西方社会的生物学和文化的两方面的理念做出了批判和反思.通过这本著作,萨林斯指出西方本土文化中存在着秀玉满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出在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对人性的双重解释.即一方面认为人有权利从各种客观的社会制约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认为这种解放与资本主义造成的剥削和殖民主义侵略的表有关.

萨林斯的观点也被一些学者所质疑.《甜蜜的悲哀》这本书在理论建构和局部问题的处理上,还是有不少缺陷,招致了一些质疑与批评.首先,对于基督教内部的差异,萨林斯并没有给与重视.其次,对于西方的历史与现状,萨林斯没有全面、系统的把握.把很多东西都归于"西方",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差异性.

不论怎么讲,萨林斯的学术研究和贡献在人类学学科里都是贡献巨大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创新和公平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类学社会科学研究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人类学视野中的云南旅游史①——兼论茶马古道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