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与青少年品格培养初探
2018-11-13孙健伟
孙健伟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山东济南 250013)
1 教育戏剧起源
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或教学活动中采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使得学习者能够通过戏剧性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和目标。而学员的参与是教育戏剧的重点所在,能够使其对知识的意蕴有着深刻感受和领略,并可从彼此的交流中发现创新性和可能性。
戏剧融入到教学中起源于法国的思想家卢梭(1717年-1778年)提出的实践中学习和戏剧实践中学习这两个教育理念。随后美国的教育思想家杜威(1859年-1952年)提出渐进式的教学“实践学习理论”以及赫兹.麦恩斯的创造力教学理论等,在欧美国家有了深远影响。1930年温尼.弗瑞德、瓦尔德-美国的戏剧教育家,通过自己的实践编写并出版了《创作性戏剧技术》一书,提出了“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
戏剧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人们在与环境的冲突与斗争中,逐渐产生了感受与认识。人们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这种感受、体验、态度和理想加以符号化、对象化、审美化,就形成了精神产品,它是人类文明的独特产物。戏剧,就是人类精神产品中重要的一类。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然的教育。卢梭要求服从对自然永恒法则的自然教育,任由学生身心进行自由发展。实践与生活是其手段,并采用直观与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生活与实践,并通过自身的感官感受而获得学生所要学的知识。教育戏剧,它非常的生动有趣,顺应儿童好动的天性。孩子们会为戏剧内容准备各种道具,还会为戏剧内容设置各种情节,以及台词,甚至是表情动作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孩子们会表现的积极主动,身心愉悦,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从中获得满足,增强自信。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是哲学中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功能心理学的先驱者。杜威提倡孩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应该从其天性出发。教育也是生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和最高目的是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与教育的过程都是统一的,在他看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地位就是德育。杜威始终认为推动社会进行前进的力量是道德。在具体的实践中,他认为首先儿童应该从活动中进行培养其道德和品质,然后再结合智育来实现德育的目标。同时,他对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方面极其注重。教育戏剧,秉承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在教育戏剧实施过程当中,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学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实质上,传统的教学计划来源于外部和上面的灌输。对于正在成长且逐渐趋于成熟的儿童而言,传统教学是将成人的教材、方法以及标准进行强加的。它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教科书与教师上,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儿童的活动与本能方面,因此,对儿童的教学只是控制和训练指导。只有将教育的重心进行转移才能去除该种弊病。
2 当前品生品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和以社会性的发展为目的的《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本应作为课程中心的德育学科处于学校教学的边缘地带。方式相对陈旧,观念也极其老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体现和满足新课标对其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品德课课堂上交头接耳、打打闹闹课堂秩序混乱,教师们反映,品德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越来越难管……基于这种情况,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教育戏剧理应成为推动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新动力。
3 李婴宁和她的教育戏剧
李婴宁,中国教育戏剧第一人,著名剧作家,多次对外交流,遍及欧美亚数十个国家。参与组织上海、台北、香港两岸三市教育戏剧三年互动出席第五届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会议等。2005年开始,相继组建静安戏剧工作坊、陶冶教育剧场、抓马宝贝教育剧场、关爱未来教育科技中心、闵行戏剧人协会等社会戏剧组织。作为“教育戏剧第一人”,从1994年开始,她将教育戏剧从国外带到大陆,起初学校并不认可,直到2007年,经过多次努力,教育戏剧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设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专业之下。回顾近20年的教育戏剧之路,李婴宁觉得既坎坷又艰辛,坎坷在推广之难,艰辛在社会认可速度之慢。
语言学习最好的手段和方式是戏剧,学生可通过戏剧角色的身份在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中进行听和说,是极其符合其语音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品德课教学以灌输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打打闹闹者有之,自娱自乐者有之,交头接耳者有之,就是认真听讲者缺之……如果,把课堂内容用教育戏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接受,效果会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4 教育戏剧的每个细节,都是精心安排的教育契机
在排练每一个戏剧之前,老师可给学生构建一颗树,叫“问题树”,学生可在将自己的问题写好贴在这颗“问题树”上,这样学生可自行选择角色,也能自己提问题。孩子们在排演《我是小客人》时,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应该注意什么?该用哪些礼貌用语?作为主人,又该如何去招待客人?孩子们自己分配了角色,有的演妈妈,有的演孩子,还有的演客人……。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戏剧的表演结束后会更加生动的理解,最终,他们的问题也是由他们本人解决了。孩子们在教育戏剧的排练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想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戏剧能让儿童更好的面对未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刻理解人生,从而将生活中的角色演好。
5 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坎坷而又艰辛。很多学校并不认可,学校领导会从安全等方面考虑,取消学生的排练,或者外出看戏的机会。包括李婴宁的教育戏剧团队,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等情况。在现实的运营过程中,作为总监,李婴宁自己不拿钱,如果她要拿了钱,那就什么也剩不下了……场地缺乏也是个大问题,学校投资少之又少,道具、服装、配乐、音响等这些环节都要用到钱。而在英国,教育戏剧却能够顺利推行下去,这得益于政府重视。政府重视了,民间团体的基金才会尾随其后。在英国,教育戏剧成了学校的传统项目,德威国际学校的创始人在当初进入中国时,要求每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就要配一个剧院。但是在中国,申请政府补贴却很难。
除了缺资金,还缺师资。教育戏剧的教师是需要专门培训的,我们学校的师资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作为一门学科,教育戏剧的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戏剧学三方面的知识。但当前,我们学校、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并不够。教材的编辑也要提到日程上,应该有一本专门的课本,教师在教学时能直接复制书中的案例。
6 加强教育戏剧的研究力度,振兴中华教育事业
虽然教育戏剧的开展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品生品社课堂带来无限生机的时候;当看到学生在教育戏剧的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自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行动积极,对适合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规律方面的品德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不断探索。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事情,我们就要去做。既然国外能搞好,我们为什么搞不好?正像1977年叶剑英元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题写的诗句《攻关》: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研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诗应该成为我们教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的教育事业而努力拼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戏剧这一秀美的奇葩,一定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