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拓展
2018-11-13章喻
章喻
(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西藏昌都 854000)
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学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乐感,借助音乐来起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记忆力提升、艺术感知能力的锻炼等都有极大好处。实际上,音乐能够始终伴随着学生,不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往后的教育生活中,音乐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但是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创新并解决问题。
1 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种语言,且是全球通用的语言,通过音乐可以敏锐地感受到作曲人想要表达的情绪。当然在学前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较高的艺术素质培养,而是帮助学生尝试树立艺术感,借助音乐来逐渐融入到学前教育中来。
1.1 对于个体社会化的推动
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尤其是针对当下幼儿园的学生,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化性格和意识,这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时,普遍存在个性大于共性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对于孩子而言,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他们具备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搭建可以沟通的桥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行之有效的沟通桥梁,音乐有着不同的类别,不同的曲目,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美好且新鲜的,学生愿意去主动接触音乐教学,尤其是在一些儿歌的播放中,潜移默化对于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认知形成改变,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由个性转化为个体社会性,为后续学前教育中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形成良好的团结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独立的、具有浓烈色彩的个体,不同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所处的社会氛围不同,对于孩子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但是个体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群体的发展与成长,现下学前教育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学生对于团结意识的认知不强烈。这与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
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除了能够聆听音乐,感受艺术外,还会或被动或主动地被组织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如学前教育中的合唱队训练或六一儿童的组织节目等,这种节目通常都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意识。借助音乐,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融入其中,在训练或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学会了团结统一地做动作,共同为了班级争得荣誉,形成了集体荣誉感,更加便于团结意识的凝聚。
1.3 形成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褒义的,本文所指的规则是正确认识一些道德与法律的束缚,形成对错、好坏之分,在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很多学生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完整的道德理论学习,对于事物、事件、人的看法全凭个人喜好,仅仅有一些大善大恶的区分,还是来自于家长成人观点下的教育,因此形成规则意识对于幼儿园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他们在懵懂时期首次接受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对于他们日后学生道德学习的启蒙。
那么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如何带给学生规则认识呢?很简单,通过儿歌,很多儿歌本身就是以重复简单的绕口令、话语组成的,配合活泼的韵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反复听反复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于儿歌本身所具备的一些道理进行消化理解,可能其中有一些内容对于幼儿而言过于难,但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学生会将这些儿歌中的“规则”记忆,当遇到类似的事情,如过马路时,就会意识到“红灯停、绿灯行”,当看到行车时就会懂得避让。
规则是孩子逐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来自于道德、社会法律对于个体化人的约束,孩子与成人的世界不同,用成人的角度去与孩子沟通往往起不到任何效果,相反如果运用与孩子能够进行沟通的音乐——儿歌来进行沟通,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规则,了解规则,掌握规则。
规则意识还体现在对于学生的奖惩制度的制定上,做了好事奖励一朵小红花,做了错事就没收一朵小红花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常用的手段,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物质的奖惩制度,而忽略了精神的奖惩制度,对于学生而言,奖励和没收小红花的原因也很重要,如何借助奖惩制度,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才是规则意识树立的根本目的。
1.4 情感意识的形成
音乐作为艺术,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就情感教育方面,让学生通过音乐形成情感意识,就是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本文所指的情感教育是高于日常情感的一种情感教育,如在对学生播放儿歌《小兔子乖乖》时,学生可以从儿歌中获取大灰狼、小兔子、小兔子妈妈三个角色,然后通过儿歌了解三个角色之间的关联与故事,这本身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很好的培养手段。通过故事串联,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儿歌中,大灰狼扮演着坏人的角色,会吃掉小白兔,也会骗人,在此基础上,就会形成对于坏人的厌恶心理和恐惧心理,在通过小白兔的作为感受到机智应对能够有效化解危机,进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得到较好的情感体验。
1.5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音乐教育能够综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种成长是智力、身体、心理上的全面成长。在智力上,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掌握情感,了解规则。在身体上,音乐教育往往伴随着舞蹈、游戏和活动,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运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从音乐教育中获得很多知识,在心理上,学生对于规则和情感的掌握更便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为他们日后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实际上,音乐是人们一生中不断接触的艺术,通过音乐能够有效对于孩子形成美育教学的目的,也是教育教学事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上文中阐述了音乐教育对于接受学前教育学生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相对比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音乐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教学质量反而令人堪忧,多方面实践结果证明,我国当下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不完善的,存在缺失的。
2.1 教师职业素养的缺失
本文特指音乐教育教师音乐素养的基本缺失。开展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于幼师教育专业,由普通高考文理生和艺术生招生教学得到的一批专业化人才,但是随着我国教学政策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只面对普通文理生敞开,学生转化为幼师的过程中,他们本身具备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上在一些艺术层面较为欠缺,如对于音乐教育的艺术专业素养就比较缺失,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受到专业限制,难以有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中对于音乐教育的专业性要求较低,但是对于其知识涵盖的范围面十分广泛,如何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实现弹、唱、跳、编一体化是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基本功底的。专业素养的缺失自然难以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音乐教育的培养力度也自然较小,起不到应当的作用。
而教学方法和音乐教育的教学力度同样阻碍着教师发挥专业素养,有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心得,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由于学期教育本身有限的教学时间,音乐教育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教学课程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2.2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很多教师一味注重了音乐教育的功利性作用,即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与乐感,但是忽略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如情感教育。因此在实际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音乐教育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没有对于学生的美好品格影响。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对于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内涵进行了处理,但是由于经验、教学条件、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最终致使学生难以在领会到音乐教育中的美育部分,难以实现音乐教育意义的拓展。
除了教师的问题外,很多家长也存在一定的意识观念错误的现象,很多家长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本身就带有成人化视角的功利色彩,认为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学会一些乐器的演奏方法,用以表演或其他方面,除了对于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内容有所要求外,还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了很多艺术培训班,如小提琴、钢琴、电子琴、架子鼓等等,孩子本来就对于功利性质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在长期的培训中,更加丧失了对于音乐教育课程的喜爱,使得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难以发挥。
2.3 课堂本身的趣味性缺失
音乐教育课程虽然具备诸多优势和作用,但是音乐教育并不是学前教育的全部内容,而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更多的是辅助学前教育整个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幼儿园的学生普遍处在一个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对于活泼的课程自然比较偏爱,音乐教育作为辅助课程,需要充分调动这种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音乐教育带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乏味可陈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音乐教育的发挥,这一方面与教师对于音乐课程的选择相关,一些民族的、多变的、复杂的歌曲不适应作为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生听不懂,教师也很难讲解明白,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系,很多教师认为活泼就是热闹,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的做动作,一些学生摇头晃脑,一些学生摆动肢体,教师就认为活泼的目的达到了。这其实是一种的错误的教学思维,也是极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实质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自然音乐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没有发挥出现来,更别谈对于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拓展,成为了无稽之谈。真正的活泼不等于热闹,活泼的首要前提是注意力的集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调动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在音乐动的时候学生能够动起来,在音乐静的时候,也要保证学生能够静下来。
2.4 对于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其实在上文中,笔者也反复提到,音乐教育本身是美好的、灵活的、多变的、具有艺术性,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使得音乐教育开展受到阻碍,不仅如此,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好不容易调动好了气氛,准备真正进入到音乐教育中来时,一节课程已经结束了,学生需要在短暂的活动中去进行到另一课程中,导致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浪费了教学时间,同时还影响到了其他的教学课程开展。
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由于当下学前教育对于课程教学设置的不合理导致的,虽然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也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迈入了素质教育中来,这个过程是漫长且艰辛的,途中也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需要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得到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当下素质教育的转变与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的问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其他教育课程的重视性,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了这种思维设定,逐渐对于音乐教育不重视,最终导致在整个学前教育体系中对于音乐教育课程进行了不合理设置,影响了音乐教育在学前教学中的进一步拓展。
3 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拓展
在上文中我们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点和弊端,如何在此基础上将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不断拓展,实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就成为了当下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环节。
3.1 改编音乐游戏
游戏是帮助学生最快融入到学习环境中的手段,尤其是对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寓教于乐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选择。实际上,在整个学前教育中有很多游戏形式来帮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如以结合运动和反应类的游戏: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或以解放孩子天性,培养孩子性格的游戏:情境表演和模仿动物等等,每一个游戏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融入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学习。
音乐教育思维的拓展也可以通过改变音乐游戏来体现,如最简单的通过音乐的节拍、节奏点来完成游戏,当音乐响起到某一个明显的节奏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或抢椅子的游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于音乐艺术的节拍、节点有了初步的掌握和认识。又或者对于韵律的学习可以通过击打来完成,如教师将一些儿歌简单改编,“我的小手,我的小脚,我的肚子”等等,让学生通过音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器官,又通过认识对于音乐的韵律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改编音乐游戏时,要适当注意整个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避免出现由于教学时间的掌握不到位,造成学生难以自如的切换课程与课程的状态。
3.2 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当在音乐教育中得到重点体现,当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需要格外注意对于情感体验的把控,适当地加深情感体验,能够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情感教育与情感体现并不是依靠教师的教学生死搬硬套就能够得到体现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于情感的融合。在进行情感体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其平等的朋友关系,很多孩子对于教师存在本能的恐惧感,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存在,教师说的话就是真理,这种教学关系是错误的、不对等的,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容,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紧张感。在搭建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后,教师再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学生从游戏中引入到教学中,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感知。就以简单的《小兔子乖乖》为例,这首儿歌本质上包含了多种情感,如大灰狼的罪恶和小兔子的勇敢聪明,要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这种情感,然后理解这种情感,而不是简单的学会儿歌就结束课程。
情感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课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着独立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本身只是从教育的角度对于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但是更深层的影响还是来自己家庭、生活氛围等,因此,情感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自主感知和理解情感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告诉他们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开心。情感教育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不是单一就可以完成的,首先需要从教学本身入手,提高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选择;其次是从音乐教育入手,可以引导学生从听到唱,从唱到感受;再次是对于优秀作品的选择,好的作品往往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最后是对于拓展活动的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拓展应当是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如对于情感的应用和感染,让学生在拓展过程中,与音乐本身产生共鸣,能够更深层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意义。
3.3 主动学习
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的重点内容,对于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目的。对于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学中拓展而言,主动学习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特长,因此主动学习并不是特指强迫学生对于某一内容的集体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挖掘自己的特性,不断地深入主动地去学习。
4 结语
结合全文,音乐教育思维在学前教育中的拓展,是要从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去开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人们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发挥这一专业性和艺术性就成为了重点。本文通过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析,对于音乐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和实际拓展方式进行具体分析,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继续深入探究,提出更多创造性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