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板书
2018-11-13王全胜盐亭县柏梓镇中心小学四川绵阳621000
王全胜 盐亭县柏梓镇中心小学 四川绵阳 621000
教学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它不仅是教学结构的视觉呈现,也是课程精髓的提炼。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教学设计的其他元素一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板书设计时也必须精心策划,板书文本的选择与提炼、板书结构的规划与设计以及板书时机的把握等都应当细致考虑。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强、逻辑严谨,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教学板书中。科学教师应重视板书设计,使科学课的板书成为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的有效工具。现就我的教学经历就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的板书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于学生前概念之时,引入板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其不完整性。在这时,教师把课前所了解到的——学生的不完整知识,及时板书在黑板上,非常重要,这可以为学生纠正自己科学知识的不足或错误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的一堂《水的蒸发》中,教师课前了解学生对水蒸气的相关信息时,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衣服晾在阳台上会干,水都到哪儿去了?你们知道水蒸气是怎么样的吗?这时学生的信息马上爆棚,而且收集到模糊、错误的信息,水蒸气是(白气)。这时,老师就及时抓住机遇,板书他们的信息。最后,一堂课下来,学生去掉错误的前观念,形成新的科学认知。这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本身的需求。
二、于共同疑问之间,切入板书
科学上伟大的结论,都来源于质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来产生疑问,那么,这时正是切入板书的好时机。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出示一瓶啤酒、一瓶雪碧让学生观察,让他们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提问:“面对啤酒和雪碧,你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我想研究他们为什么会冒泡,为什么他们要装在玻璃瓶里,为什么它们里面的液体没有装满等等。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一个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自己“创造”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
三、于层层递进之中,写出板书
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那么,在每个知识层次学习过后,适时板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获得的清晰路径。如一位骨干教师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她是这样教学的: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先讨论,再实验,并实验汇报发现什么现象。她马上板书:气体。2.根据课本方法,分组实验这个气体的特点。当学生看到现象后,板书: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3.引出气体的名称。板书:二氧化碳。4.得出结论。板书:化学变化。学生在这样层层递进的板书线路指引下,感受什么是化学变化这个知识点,又在层层深化的思维下,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于偶然生成之机,插入板书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事情,有时就会碰到。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收获不错的效果,也许会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如在一次青年教师观摩课《食物的营养》中,教师在讲解食物的成分——淀粉时,有学生读错淀粉的淀,把它读成“dìng”。教师只是更正说了一遍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没有深入下去。结果,这个错音字充斥了整堂科学课。从科学课上的角度来说,他没有过错。但不管什么老师,都应该教正确的知识。如果这位新教师能学习老前辈陆园执教的《米饭》这个细节,可能会好点。他偶然遇到这个问题时,马上在黑板上大大地板书:淀——diàn。结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学生再读错。《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说,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于思维碰撞之后,点出板书
科学课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地方,有碰撞就有收获。如果我们把这个收获及时地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其一堂课的重点也一目了然,达到完美收官的效果。
我在上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如下图所示:图示右侧的序号表示教学板书的内容呈现时间的先后顺序。①为课题板书,课堂开始,随着引入问题“食盐去哪了?”,教师呈现、揭示学习主题;②③依次呈现在“食盐去哪了?”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比食盐与沙子在水中的现象,从“有无沉淀”这一具体特征来建立对“溶解”的初步认识:食盐在水中看不见了,没有形成沉淀,可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放入水中后,仍能看见颗粒,静置后沙子沉淀了,沙子在水里没有溶解。④⑤则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的体现:探究活动“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引导学生发现仅用“有无沉淀”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还不够科学,还需要更进一步地运用新的方法——过滤。通过对过滤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对“溶解”又有了新的认识: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盐和水不能通过过滤分离;沙、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可以通過过滤分离。通过上述活动,溶解的概念得到了初步建立,⑥即为这一课的总结的呈现。整个教学板书的呈现时机经过精心编排,随着教学过程而生成,紧扣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总结提炼,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缺的环节。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①
食盐② 面粉② 沙子④
不见了、无沉淀③ 颗粒、沉淀③
不能分离⑤ 可以分离⑤
易溶解⑥ 不易溶解⑥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学信息传递的工具以及教学内容提炼的手段,教学板书也应当具备生成性和及时性,教师跟随课堂教学边讲边书,紧扣学生思维逐步展开。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重难点,还要注意全瞻教学过程,升华提高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记住板书这个环节,适时板书,优化自己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深深吸引着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