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的宿命(组诗)
2018-11-13赵晓梦
赵晓梦
“打开它们需要极其小心”
——英国汉学家吴芳思
一
是的,历史的天空绝不只有三角梅
在阳光照不到的伦敦亚非学院,一页纸
本来不会被我们看见,就像我和你之间
本来横亘着一个沉默寡言的木匠
还好,纸的灵魂不需要摆渡也不会出售
即使王道士的橡皮擦在洞窟密室放过了它
斯坦因也会用马蹄银把它送进大英图书馆
让这些“吾国学术伤心史”被我们看见
故国已远。敦煌犹如一只被时差颠倒的闹钟
你不得不与时间的泥石流来一场赛跑
让税单、合约连同佛经发出历史的声音
那是茶叶与丝绸的故乡,散发着浓郁的气息
二
这可能是你对那片蛮荒之地唯一的兴趣
文明被写在山体的脸上历史被藏在密室里
比起欧洲早产一千多年的纸页
被无数书写者遗弃给了时间和风雨
轻轻打开这些黑暗里散发光芒的纸张
你会听到迷人的声响,就像历史的声音
在文明的长河里回响。敦煌经卷
截住走过丝绸之路南北分界点的脚步
你看见道士的脸上写满生活日常的焦虑
而你正困惑于听不到历史的声音
这些断章残卷聚集了前秦到南宋的生活嘈杂
佛祖和世俗大众都在纸上安详发出声音
三
这声音是风,是水,是滚滚红尘里
中国人一千多年生活日常的痕迹
都被时间隐藏在这一万四千件经卷里
书写只是以转瞬即逝的方式呈现永恒
只要纸上的文字一开口,执笔者就失去自由,远离他的身体和思想
因为字迹覆盖不了历史的声音——
没有一个聪明人愿意以第一人称出现
守护这些声音显然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因为它们并不属于守护人自己
即使是强盗斯坦因也懂得分享
你只是为拥有过保管它们的特权感到自豪
四
必须说到特权者的自私。比如唐太宗
以惊世骇俗的自私让山阴兰亭的硕果陪葬
永不消停的复制品不得不为文人心病疗伤
质朴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失去本来面目
一张纸的命运不该由特权者掌控
世道人心的凶残都与纸无关
它只是以转瞬即逝的方式呈现永恒
阻止城与物的时间丢失于记忆和传说之中
纸本身并没有精神也没有傲慢与偏见
时间悄无声息在上面留下痕迹
再大的人群再多的物也都能收容于一张纸人只需要在上面努力把话说清楚
五
所以纸能掌管历史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堆砌出一个人与物极大丰富的城
却不能还原书写者本来的面目
比如张择端 比如孟元老
人能走出地理的迷宫却走不出纸的迷宫
从马可·波罗到博尔赫斯,他们都曾
试图甩掉神秘的追踪者,疯狂的漫游
最终只是在纸的地图上画出杂乱无章的线条
书写者可以说谎但无法封住纸的口
文字本身会失去方向但纸却不会迷路
所以吴芳思有了质疑马可·波罗的勇气
他的游记里遗漏了吃茶、筷子和长城
六
可以肯定,纸不会像白菜一样以貌取人
它只会向一个好奇多思的心灵敞开
如同声音只会向倾听者发出声音
迫使听到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这个世界纸永远比人了解自己更多
就像在漫长的岁月里纸比人走得更远
从敦煌到伦敦,从书桌到图书馆
你时刻感受到纸尖锐地存在
决定人一生命运的离不开一张纸
或者说人的一生逃不过一张纸的宿命
不需要词语堆砌纸就会要了人的命
在时间的任意角落都会让第三者看见
七
纸的声音通过人变成另一种声音
当声音落在纸上,我们是震撼还是惶惑?
如同屏幕上那页来自敦煌的《金刚经》
是洗去强盗的罪恶还是感激修复者的辛劳?
纸上的阳光雨露清风明月耻辱和怅惘
都在时间的长河里与因果报应和解
无论《寒食帖》还是《富春山居图》
终能在时间的某个站台与你相逢
从前秦到南宋,从丝绸之路到全球一体化
纸从未走远。即使人和物的原音消失了
一张轻薄的纸又能还原他们的声音
这些循环重生的声音又改变着我们的声音
八
人的眼睛可以在纸上不着痕迹
手中的笔也可以力透纸背
纸是如此吸引人却又让你无法舍弃
尽管它记录历史的功能正在衰老
存在于一张纸仍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尽管我不是佛教徒,但只要佛祖开口
我仍然乐意从一张纸上听到安详的语调
——没有比这更令人心旷神怡的了
纸上的声音纸上的轮回如此令人着迷
尤其夜深人静打开一页空白的纸
谁都免不了一吐为快的冲动
尽管你想说的一切都已发生
九
空白的纸是敦煌留给时间的飞地
当你从远方收回无所适从的目光
还真只有它们是最好的着陆场
透过纸背光芒,便知曾经心高气傲
掌握大唐盛世《金刚经》里的声音
我想你内心的苦难多少有些减轻
站在麦积山上,芬芳的丝路又活了过来
守护这些经卷,你成为永远的敦煌少女
阳光洒在五彩斑斓的山岩上
无数次照亮从伦敦到敦煌的往返旅程
一万四千件经书的血已经融入你的骨血
无形中,你觉得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十
是的,陪你到最后的看来也只有它们了
这是你把最好年华献给大漠戈壁的唯一乐趣
修复整理归类挂网,这些经卷迎来新生历程
并试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分享给世人
让每一个站在这些纸前的有缘人
都会在心中找到属于自己声音的交汇点
只有倾听历史的声音才会知道自己的位置
才会在循环中找到对抗死亡的力量
流逝的生命和记忆都在纸的循环中再生
无论是开启密室的王道士还是守护今生的
女博士吴芳思,关于我们祖先的信息
都在远涉重洋的经卷上找到归宿
十一
如果你到伦敦,请给敦煌经卷留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