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左杏坛溢重彩 楹联国粹润心田
——江南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巡礼

2018-11-13傅海青王照斐

对联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太仓市楹联对联

●傅海青 王照斐

第一站:常熟。常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江南福地”之美誉,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了弘扬楹联国粹,常熟市楹联研究会凝聚了一批来自不同行业的楹联人,他们以言子行教为榜样,深入城乡学校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常熟对联教学和发展的重任。

联花开盛世 墨韵续新篇

常熟市周行学校

亮点:联墨双馨

白墙灰瓦的色彩,九宫格的设计,教学大楼宽敞明亮,多功能会议室设备齐全,水性塑胶跑道干净耀眼,所有的标志牌都镌刻着雅致的对联……行走周行中学的校园,仿佛一卷渐次展开的画卷。

在许多人眼里,农村学校一直是薄弱校的代名词——校园小、师资缺、学生少、质量差,常熟市周行学校彻底颠覆了这些人对农村学校的认知。

该校原本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年海虞镇投资1.42亿元启动初中部异地迁建工程。2018年常熟市政府撤销原周行学校,设立周行中学和周行中心小学。8月28日周行中学举行落成揭牌仪式,新校区典雅秀美,庄重大气。

周行学校的书法教学久负盛名,是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有十多年的书法教学经验。2018年初,在常熟市楹联研究会的帮助下,学校将书法特色和楹联教育相结合,成立了三个楹联社——小学生“童心”楹联社、初中生“墨泉”楹联社、中小学教师“诗情”楹联社,聘请市楹联研究会沙荣淦等五位老师为楹联校外辅导员,每周二下午讲授对联知识,并通过专题讲座、联创培训、楹联征集、课堂渗透、群对楹联等方式,提升师生的楹联创作水平。

要让学生学好对联,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由教师组成了“诗情”楹联社,目前成员已达74人,由各科教师组成,在群里对句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周一、三、五、六傍晚5点,由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康老师出句,教师对句,王建康、钱政、朱顺良和沙荣淦等老师逐个批改点评,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对句从五言、七言、到十言,由易到难,逐出逐对,如第一句“联园初学步”对“墨笔欲生花”,31出句“青春有梦须朝气”对“桃李飘香谢暖风”,逢十成联练习,教师们纷纷亮出处女作。如罗国峰老师创作的《落花成玉》:

晨,楸树落花,清风总做偷香客;

夜,寺僧扫地,明月长随怜玉人。

从3月15日对第一句到现在,出句已过百期。

“诗情楹联社群”还吸引了镇文联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一起参与,大家纷纷夸奖:“这是一个长知识的群。”

目前该校已有4名教师加入了江苏省楹联研究会。

2018年5月,周行学校正式挂牌“江苏省楹联教育基地”,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汤洁为学校即席撰联:

联墨飘香,锦绣江南福地;

周行独步,芬芳国粹明天。

第二站:太仓。太仓地处东吴,是娄东文化的发祥地,楹联在太仓源远流长,正如袁枚所言:“吴中诗学,娄东为盛。”为了挖掘弘扬娄东楹联文化,在太仓市楹联学会会长胡永平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江南楹联教育基地联盟,通过帮助学校组建联社、编撰教材、培训教师、组织活动、布置环境等措施,为太仓“楹联文化进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沙溪流古韵 联社育新苗

太仓市沙溪镇第二、第三小学

亮点:社团活动

悠悠戚浦水孕育了古镇千年文化,沙溪古镇人杰地灵,古韵犹存。店铺家户门上皆有楹联,小桥流水间联墨飘香。

沙溪镇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地处古镇中心,学校从地源特色中开发教育资源,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立校园楹联社,编印楹联校本教材,邀请楹联高手进校讲课,在中高年级开设课程,并在办公室外墙、建筑入口、楼宇间的连廊等地精心布置了名家题联、沙溪集联、学生春联、特色征联等,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据专职楹联教师张莉介绍,早在2012年沙溪三小就成立了“溪竹”楹联社,坚持每周三下午开展活动。每年春节前都要组织学生“写春联”,送给老师同学,送入社区,送到古镇老街商家。

沙溪二小“印溪联社”成立于2015年,沙溪二小校长沈志豪说,培训师资是落实教学的关键。学校在太仓市楹联学会胡永平会长的支持下,邀请联家高手轮流到校进行讲座,并向全体语文教师发放廉宗颇的《诗词联基础》。安排教师参加太仓市楹联骨干教师培训班,定期外出参加培训与听课交流。使语文老师学会楹联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楹联艺术水平。同时,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向省内外楹联特色校进行取经,学习经验。

有了人,还要有本,两所学校均编印了一至六年级的楹联教材,让教学有章可循。学生不仅能在“天对地,雨对风……”的琅琅诵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理性美、音律美、对称美、意境美,更能通过楹联了解一个个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随同读、诵、熟、化,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灵魂。

课上联花香四座

卷中俪韵溯千年

太仓市实验中学

亮点:创作提高

在太仓市,实验中学是人人向往的好学校,也是太仓最早开展楹联教育的中学,至今已十年,虽然历经四任校长,但楹联教育一直稳步推进。学校3000名学生普及了对联知识,基本掌握了对联常识,并能够写出合律的对联。现在校有校联,班有班联,学生都有自己创作的嵌名联和励志联。其中不乏意境高远,文辞精美的佳作。

校园内,一弯碧水从教学楼下蜿蜒流过,所有的回廊、教室都有诗联。还有学生们撰写的学科嵌名联:

语文

语重心长,语言之道;

文从意顺,文字之根。

化学

化原子分子为变化,趣也;

学有机无机做科学,乐哉。

史地

唐风宋韵,一段荡气回肠史;

地大物博,万幅山欢水笑图。

生物

翠柳红枫,满目苍生传妙韵;

朱鹮白鹭,世间万物现真情。

……

楹联文化廊镌刻的作品都是学生作品。

锦帆亭柱联:

通博秦汉谈天地;

理事春秋论古今。

叠翠亭柱联:

满眼金秋铺画笔;

一江碧水映古今。

凌云亭柱联:

花舞春风蝶入梦;

梅携冬韵雪含香。

观其景、品其味,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荡漾着诗情画意,这是学校以“雅文化”为主题,构建的一幅校园“楹联文化”画卷,展现了江南学校崇文、内敛、温婉、儒雅的精神风貌。

2009年学校成立“娄东联社”,选聘高健为专职楹联教师,配置专门的楹联教室,选拔基础扎实的学生组成诗联提高班,进行深层次楹联教学和诗词入门教学,并自编校本教材《娄江联韵》和《娄江诗韵》,编辑出版了《联韵飘香》和《联花绽放》学生作品集,在全国各项征联中提高班学生多次包揽初中组各项奖项。

时时雅韵时时景

处处联花处处春

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

亮点:点面线三结合

或许是因了江南的灵气,江南的校园建筑和环境布置都透着江南园林式的精致与典雅,使每一位走进学校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宁静、快乐。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是太仓市最早开展楹联教育的小学,漫步新区三小,校园内因景而生的联作随处可见,无论走到哪里,处处可见楹联,时时可读楹联,时刻都会沉浸在浓厚的楹联文化气息之中。

墨香大厅悬挂着一位位全国著名联家的亲笔题词,传统文化长廊张贴着历代文人的妙语佳联,联墨长廊展示着师生的优秀联墨作品,楹联展厅展示着楹联教育的累累硕果。“墨香楼”有十二花神联,“乐趣楼”教师办公室内外有励志联、教师嵌名联。漫步校园中,一步一景,一景一联。

全校所有教师自己撰写的嵌名联很有品味:

周黎霞

周鼎汉书文外味;

黎光旭彩岭头霞。

胡书馨

万卷诗书馨染手;

九州山水韵传心。

吴天阳

破雾方知天在望;

向阳才悟志初成。

……

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2009年成立“娄江吟社”,将楹联纳入教学课程,制定了《楹联教育课程实施纲要》,编写了《蒙学稚唱》《经典雅诵》《娄水联馨》等楹联校本教材,其中《蒙学稚唱》《经典雅诵》是从“面”上入手,供一到六年级学生进行优秀楹联的积累。《娄水联馨》是在“线”上,对五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楹联课,系统地进行联律知识的学习。“点”上,选择一部分喜爱楹联文化,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组成楹联社团,开展拔尖学习和楹联创作。并通过“擂台联赛”“六校联动”“节日联语”、“楹联生活”等楹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楹联、运用楹联和创作楹联。在全国性征联活动中,有几百名学生分别获大奖。

学生用两行对句,表达着童心看世界的美妙,感受着楹联文化的魅力。教师也乐在其中,不仅学对联、教对联,还用对联写评语,专职楹联教师张艳萍给学生写评语都要写成对联。著名楹联教师周黎霞将对联教学延伸到诗联的吟唱,2017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她指导编排的古诗文吟诵节目荣获青少年组一等奖、十佳选手奖。

江南楹联教育,帮助师生将生命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浓厚了中华情愫,提升了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太仓市楹联对联
太仓市摸清底数管风险 带着问题去执法
大爱有光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孔府的年节楹联
他有一颗明亮的心——记太仓市浏家港镇双目失明退休教师王福铨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