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淡如怪联趣赏

2018-11-13陈力钊

对联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巧笑倩兮西湾塾师

●陈力钊

何淡如,名又雄,字淡如,以字行。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生于广东佛山湾华村西街,同治元年举人,一度出任高要县教谕,其后即在省港以教书为生,曾设馆于九龙城之龙津义学(在昔之龙津石桥侧)。其人一生熟读诗书,博学善闻,性格幽默诙谐,擅长撰谐联、趣联,时称“对联圣手”“滑稽大师”,亦有称其为“怪联大王”“方言对联之祖”“幽默宗师”。现选辑他几副怪联和广州方言联,供欣赏。

何谈如的怪联,诙谐有趣。

何谈如幼时聪明好学,文才非凡,塾师蔡西湾非常喜欢他。一日,师生二人同去猪北窦友人家作客,路上塾师以“猪北窦”为上联要何淡如对出下联。何淡如反应机灵,即想到塾师的姓名正好与这上联三个字相对应,这“猪”与“朱”同音,与“蔡”皆属姓氏,“北”与“西”方位词相对应;“窦”与“洞”同义又与“湾”同为地理名词相对,随即对答:“蔡西湾”。蔡西湾一听,哑然失笑,因为没想到何淡如会用自己的名字作答。细一想,他连连夸赞何淡如对得好。

一年,广州府一位才子以旧时西关一街名“丛桂坊”内的“湛露巷”为题出上联,并征下联:

丛桂有坊含湛露;

可是,天长日久竟无人能对,只因条件太苛刻,下联必须也用当地地名来对,而又可将上下联分别为一句诗,一时成为绝句。何淡如得知后,稍加思索,配上一句,偶成一联:

六榕无寺挹清风。

这个配句十分奇巧。“六榕寺”乃广州名寺。因寺中有六棵树而由此得名,寺门上“六榕”二字系苏东坡所书,但他只写“六榕”不写出寺来,故称“六榕无寺”。寺旁有“清风”桥,恰与“湛露”巷相对。

有一年端午节,湖南某地举行扒龙船(划龙船)比赛,湖边搭彩楼唱戏,请何淡如写副对联,他大笔一挥,竟连写九个“扒”字,当场有围观者以为他发了疯,便惊叫起来,何淡如不慌不忙,再加一个“扒”字,然后写就上联: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正当他下联无法写下时,戏班子开台演戏,何淡如根据上联依样画葫芦写出了下联: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

一副奇妙的戏台联写好了,原来场上的惊叫声又变成一片喝彩声。此联,具有创造性之作,别开生面,有声有色,且气魄雄厚,令人喜爱。

何淡如的广州方言对联,更显其高超。

一次一群文人集会,彼此赋诗唱和,其中一文人出了句上联,叫在座的属对,联曰:

有酒不妨邀月饮;

良久,无人能对出,这时,何淡如脱口对出;

无钱那得食云吞。

在座文人听何淡如这么对,觉得这下联既不“沾边”,也不雅致,语涉俚俗,叫人难理解。何淡如即说:“我的下联对上联,恰是巧对,“云吞”是广东方言,即“馄饨”,“云吞”对“月饮”十分妥帖,经他这一解释,在座文人深感“云吞”对“月饮”对得工稳巧妙。用方言入联,颇具匠心,莫不被折服。

另有两副对联,也是何淡如用广州方言写成:

一拳打出眼火;

对面睇见牙烟。

四面云山谁是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此两联是形容“危险”和“捏一把汗”的情况。以“雾水”(方言“危险”)对“云山”;以“牙烟”(方言“捏一把汗”)对“眼火“,巧妙无比,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广东人爱吃狗肉,何淡如撰写的狗肉联颇为有趣,其联云:

狗仔煨浓,巧笑倩兮穿黑服;

虾公蒸熟,鞠躬如也着红袍。

“煨浓”,是烧焦了的意思。“巧笑倩兮穿黑服”是形容“狗仔煨浓”之后“依起棚牙”的形状。“鞠躬如也着红袍”则是形容“虾公蒸熟”之后的弯腰形状。这副联说得很形象化。

何淡如还有一副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虽然不是用广东话的,但更具有特色,联曰: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座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有两大特色,一是上联下联都是句句押韵,而且平仄虚实,每个字都对得甚为工整;二是联语有诗词韵味,情文俱佳,简直可以当作是他“自度”的两阕新词来读。

猜你喜欢

巧笑倩兮西湾塾师
朱唇粉面
赣东北樟树墩-西湾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和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西湾的阳光
澳门
西湾村采风
误会了
改对联
段祺瑞的宽容
段祺瑞的宽容
巧笑倩兮:“一根筋”姑娘,永远心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