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2018-11-13李永安
李永安
(沅陵一中,湖南怀化 419600)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初中生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出现错误的行为,因此,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现实需要存在脱节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
1.1 多元化教学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初中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同时,不仅只有学科教师,而且学生的父母,接触的社会成员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学生经常会接触人们在不知不觉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
1.2 长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质量不能仅凭考卷来评价。思想道德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数年、数十年甚至终生。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困难
2.1 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
因为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入日常生活,从而影响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在学校,老师会向学生传递各种积极的能量,比如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去帮助别人,但“到底应该帮不帮助老人”等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初中学生不敢实践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一直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生在使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受一些负面信息,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日常行为中产生一些过度反应,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2 来自学校的不良影响
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以学习成绩评判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很多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成绩,忽视了对于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除此之外,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一方面这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一问题。
2.3 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
父母的道德和行为巧妙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学校,老师传授给学生传统优秀美德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学生捡到贵重物品应归还,但在家里,一些家长让孩子们把捡到的贵重物品归自己所有,这种做法的家长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3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 传统教学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情况下,想要在思想品德教学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教师就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响应教师的授课,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目的,让师生和谐关系进一步提高,只有充分地处理好了师生关系,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主动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主动加强与学生的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用教师自身的素养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
3.2 创新教学方法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科学配置教学资源,随时更换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把最具效果的方式用在学生身上,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新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才能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教师也应该按照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来进行教学,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不能是差生差待,优生优待。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3 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有所突破,而且还要把学习中的重点突出,充分把学习效果显示出来,而思想品德课程往往又是最具实践性的,想要把这种效果发挥到极致,就必须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所学的效果。同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偶尔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跟能力。
3.4 进行科学的评价
狭义的师德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指的就是教师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进而会通过言谈举止和行为表现在教学风格、学生管理等方面,从而对中学生的个人品德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会让教师让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通过教师高尚的品德修养会对中学生的个人品德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中学教师必须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两个同样重要的任务进行统一,既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教师作为学生模仿和参照的重要主体,是学生学习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参照,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不断优化,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道德行为表率,促使中学生良好个人品德的养成。
3.5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需要从自身意识觉醒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认知到自身道德品质对学生发展和成长产生的影响,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当中,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伟大,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将自主学习、互相学习作为主线,积极探究、勇于尝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结合理念和实践,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从多个方面为中学生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
4 结语
总之,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极具影响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创新教学方法,时刻关注自己学生活和学习,有效帮助学生,科学评价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最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