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典教学之路
2018-11-13黄玲华
黄玲华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南街小学,四川成都 611530)
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契机,遵循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人常用“书香门第”来称赞一个家族,并且指出“诗书是起家之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那,读什么样的书才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最肥沃的土壤,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认为,读书就像交朋友,非善勿近。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典。
2017年寒假,在周主任的推荐下,我和所有经典海读工作室的老师一道阅读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和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特别是认真观摩了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光盘,我庆幸此刻遇见大师。反思过去的二十七年教学生涯,虽然在不断向学生们推荐有益的课外书,每期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读几页论语,背十几句经典,但是,像两位老师那样在语文课上正儿八经地大量教经典是屈指可数的,为他们能在六年时间让学生“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而佩服。试想,假如一个人所背诵的这十来万字、所阅读的千百万字都是经典作品,这个人的文学素养还会差吗?为此,我在上学期的教学中也大胆地进行着改革。
1 针对语文书的教学
寒假里,我把语文书看了又看,整合又整合,怎么算也无法像陈琴、韩兴娥两位大师那样在两星期内把它教完。两星期教不完,那就教一个月吧,一个月教不完,就教两个月。这本书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2至3篇课文,加上每个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推荐的1至2篇文章,总共有45篇,古诗共有9首,要求背的名言警句共14句,要求积累带“言”“词”“手”“指”“日”“看”字的成语和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以及有关“智谋”的故事。我每个星期8节语文课,一个月约32节,开学第一天两节语文课完成书上的14句名言警句;第二天、第三天四节语文课完成9首古诗教学;要求积累带“言”“词”“手”“指”“日”“看”的成语和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以及有关“智谋”的故事在三节课完成;剩余的45篇课文在30节课内完成(每节课上1~2篇)。真的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语文书的教学,另外两个月的语文课就进行经典阅读。
2 大量的经典诵读
上学期,我班课内经典阅读选用的教材是陈琴老师主编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和韩兴娥老师的《成语接龙》。教学中,我首先叫孩子们认真听陈琴老师制作的光碟吟诵和念读三遍,然后开火车进行每人一句诵读。读好的基础上简单了解一下大意。诵读的方法也像陈琴老师一样一会儿引读,一会儿开火车读,一会儿快读,一会儿抢读……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很快就会背了。
当然,经典诵读的课堂也离不开激励制度。我主要采用了:
2.1 加分激励
我班孩子喜欢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每节课谁表现好了,当堂课的老师就给这组加分,一节课下来,由学习部长和纪律部长上台总分,哪一组本节课加分最多就在总评栏里这组的下面加一分。每周五中午评一次,哪组在本周内加分最多,哪组就得一个苹果贴图,由本组内本周进步大的孩子到苹果树上贴苹果,第二名得到绿叶贴图,同样由得到绿叶的这组中表现好的孩子到苹果树上贴绿叶。每期下来,哪个小组夺得的苹果多,哪个小组就取胜。我就会给取胜的小组每人一个小礼品作为奖励。平时,会背的孩子家长就在书上签“已背”。第二天,老师检查,看见孩子书上签了家长写的“已背”,便在上面用红笔画一个小苹果。有时候,老师忙的话,就由各组小组长代劳,而每相邻的两个小组长互相检查。当然,在家没有背的孩子第二天来在小组长那儿再读,再背诵,并且要扣没有背书的孩子那组一分。久而久之,孩子们由于害怕扣分,所以当天的背诵内容,许多孩子早早地就背熟了。
2.2 加星鼓励
孩子们在背诵韩兴娥创编的《成语接龙》时,每本书的最后一页专门设计有加星的表格。为了激励孩子们背成语的热情,我便规定凡是读准确一页便加一颗星,背一页便加两颗星。十五颗星可以换一天的同桌,五十颗星可以换和一位老师合影,一百颗星可以换和学校一位主任合影,二百颗星可以换和学校校长合影。一周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背成语的热情高涨,而背课文的热情却没有那么高。我便又规定在语文书和《经典素读范本》书最后一页打上加分表格,凡是能读准确一课的孩子加一颗星,能背诵一课的孩子加两颗星,换星的规定和背《成语接龙》一样。我还承诺孩子们,到期末,只要把老师要求背的内容全部背诵下来的孩子,老师会奖励他一本课外书。这样一来,孩子们背书的热情便越来越高,每天一到校,孩子们便拿出书来背,琅琅的读书声从我班传出,连平时调皮的几个孩子也安下心来呱啦呱啦地读着、背着。当然,为了激励孩子们,平时的小奖状不间断地发。这样,孩子们的热情就不会减弱。看,我班原来的三大金钢下课后也不去惹同学、打同学了,而是站在小组长面前认认真真地背书了。两个月的时间我班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学习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一册和第七册两本书。
3 利用好寒暑假
三个月的寒暑假正是孩子们弯道超车的时机。寒假里,孩子们背诵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二册;阅读了《小猪唏哩呼噜历险记》《中华上下五千年》,《小猪唏哩呼噜历险记》故事有趣,学生们一看就懂,而《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很多生僻字,历史人物多,名字难记,事件复杂。当我看完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后,我后悔当初给孩子们推荐书时没有推荐韩兴娥编制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因为韩老师把里面的生僻字注了音,有文言文和现代文对比读,每个故事后面还有一些练习,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和历史知识。当然,我当机立断采取补救措施,叫儿媳帮我在网上买了韩老师创编的6本书,一睹为快。开学了,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韩老师创编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指导孩子们回顾书本上的内容,效果很好。这个暑假,从7月1日开始,我班孩子每天读背一篇经典,直到8月30日,孩子们已经背完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四年级和二年级)的内容,阅读了《草房子》《列那狐的故事》。当然,我每天先录制好微课,发到班群里,让孩子们每天听到老师的声音,知道老师每天和他们一样都在学习。我计划着,这个学期,在完成课内知识后,我班孩子将完成《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五年级全部内容。
4 取得的效果
(1)2017年元月,我班成为首批“经典海读班”。八个月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上学期学校进行的“寒假经典海读”汇报比赛,我班孩子集体背诵了《弟子规》、《声律启蒙》、《朱子家训》、《春》,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国旗下演讲《弟子规·谨》,舞台上,孩子们一会儿吟诵,一会儿拍着节奏男女生对诵……他们的表演受到了我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国学现场会中,我班孩子的十分钟精彩展演又一次得到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此后,孩子们背经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2)上学期,我一开学就大胆地学陈琴老师、韩兴娥老师的做法,每天给孩子们布置背书的任务,所以每天写的作业就布置得很少,语文练习册上的题,我也只是选一些有价值的题来做,一天最多一道阅读题,有时甚至没有。同时,在教培中心和我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上了两节示范课。大家知道,上这样的课要不断磨课,不断上课,再不断磨课……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没时间改作业,我就只布置读书背书。当得知抽考到我们年级时,我当时好紧张,生怕学生的成绩会滑坡。但事实证明,陈琴老师和韩兴娥老师的方法是正确的,考试结果出来,我都出乎意料,我校的均分比第二名的学校整整高了五分,我班的均分居然得了第一名!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将继续让孩子们大量读背经典。
(3)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国学功底,还写起了古文。一个孩子写到:“思夜寂静,明月圆,游子思乡千里外。长亭外,蟋蟀鸣,思乡之情,难以忘。忆!忆!忆!静如镜,风相伴,身隔千里望家园。古道边,花飘落,游子他乡,不忘故里。思!思!思!”还有一个孩子到草原旅游回来写了一篇小古文发给我:“草原 碧水青,蓝云天。连绵山丘,羊群在山巅。日落黄昏天水边。芳草无际,花引蝶翩翩。夕阳落,照原边。夜迎凉,吹拂清心安。月圆楼高似泪痕,天水相隔,忽见一缕烟。”……我们才开始学习一学期,孩子们能大胆地写,能写出这样的水平,真的很不错了。我相信,只要坚持,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