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

2018-11-13高丽娜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人翁语段图式

高丽娜

(威兹永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1 问题的引出

在多年英语学习与实践中笔者发现,同样语段被不同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速度与正确率呈现明显差异化倾向,体现出一定的群体规律。例如通过语段A与语段B的比较阅读表现出的有趣现象。

语段A:John wanted to do the exam, but his pen ran out of his pencil broke. He tried to find a pencil sharpener, but there wasn’t one in the room. Finally he borrowed a pen form another student. By then he was so far behind he had to rush, and the teacher took off points for poor penmanship. Q1: What had happened to John?

语段B:Since June 1 Jan Kaal has been editor in chief of the monthly. Kaal was approached last year by the publisher, Maurice Keizer, after he had written a critical article in NRC Handelsblad on the first issue of the magazine. Q2: What had happened to Jan?

2 问题的发展

当许多同样的在校生面对两篇语段时,大多数学生读者在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读完并准确把握了语段A的场景及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但多数学生读者对语段B阅读起来并不如语段A那样顺畅而一气呵成,部分读者甚至存在多次阅读现象,耗时比语段A多了几倍,也有部分学生读者不能以确定的口吻表达语段B中的主人翁Jan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通过笔者和这些读者交流发现,由于语段A场景发生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语境即学校中,且事情的内容也是学生们经常自身体验的,所以可以做到短时间内一气呵成断定主人翁John发生了什么事,但由于语段B所涉及的editor、publisher、article等象征本语段发生环境的语素所编织起来的场景,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非常熟悉更几乎没有体验过,于是基本通过语法和语篇描绘的逻辑顺序对大概意思进行猜测,尤其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假如对构成这一场景的核心词汇意义认识肤浅,例如 in chief、approach等,就会造成误解,比如有的学生认为Jan的主要工作是编辑,也有的认为这个月里主要从事了编辑工作,但其本意相当于“主编”chief editor,而非把chief和of the monthly从形式上联系起来分析,且学生也不可能懂杂志社的职称和晋升办法,所以对那篇critical article对主人翁前途的作用力并不提前知晓。但其实本篇的意思主要讲述Jan在写了一片批判性文章(而获得赏识——依据语境判断)从而(被某刊物看上)获得担任了新晋主编的机会。Approached的本意是吸收采纳,在这里暗含认可、高度评价的意味,至于主人翁是被社内晋升还是被“挖人”、“跳槽”后重用,我们不得而知。后来笔者将语段AB同时让从事editor职业的人群看,发现相关人员一般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就读完并准确复述出语段B的本意,editor们认为语段AB没有难度差异,甚至语段B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并唤起一些职场上的共识。

3 图式分析

不同人群对语段AB的阅读速度与效能差异,清晰揭示出在英语学习与运用过程中,读者受“图式原理”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作用,会对现在面对的阅读材料进行场景唤醒和匹配,这样在遇到似曾相识的熟悉场景及事物时,就会倾向于采取和以往反复经历过程所建立图景相一致的结论判断,而就个人喜好而言,许多学生读者认为语段A更为亲切和具有可读性,而对于语段B则好感度下降,反映出图式思维下的人们对信息存在一定内容和倾向偏好,而且好多学生反映当他们看到主人翁遭遇考试用笔乌龙事件时,就判断其成绩必然受影响,从而体现了图式思维的预见性和判断性,而且这样的主观能动性时常沿着一个较为准确的预知方向发展。从生活密切度来看,显然校内生活语境比社会在职编辑语境语言距离近的多,学生们在知觉中记忆的往往是对他们以前和现在经常有用或者比较熟知的客观存在,换言之即个人经验基础上的定式思维,但在面对陌生而神秘的社会工作事件时,却体现出不耐烦或者兴趣低落的倾向,反映出图式思维作用下,个人感知他人或者他事,看到的往往是他想看到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在角色与事件场景的对号入座过程中,反映了角色图式与事件图式对读者思维的认知预先作用,比如语段B的在职编辑读者群就容易产生共鸣,对语段B所描述的场景甚至感同身受记忆犹新,因为一则高水平社论或者专访不仅能在当年绩效中有助于获得A+成绩,而且获得重大影响的还可以在职称晋升方面获得杠杆,甚至有的读者能清晰回忆起类似语段B中主人翁Jan的身边同事经历过的荣誉表彰大会,而且还会开玩笑的说这个主编一定满脸严肃、咬文嚼字、笔耕不辍,从而体现角色图式思维下,他们在经历大量重复类似场景元素时,对特定的人产生的相对模板化推测,这样有助于相关读者在转移至下一段涉及的可能对Jan的一贯描写上获得“预告”。很显然,在语段A与语段B的特定相关人群方面,都属于一道非常简单甚至“读了一半就知道会发生什么”的语篇素材,但如果发生跨领域交叉阅读,则语段A的学生读者未必能产生语段B读者即在职编辑经由长期特定角色图式与事件图式产生的认知结果与题外语言交际热情。

4 图式原理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各种与英语相关的考试题目在阅读理解上呈现多元化取材倾向,从而避免对某些特定背景的读者产生偏爱误解,这就在体现反图式思维营造的公平氛围时,也客观上提高了应试难度,据笔者观察试题所选主角和场景越发具有专业性和封闭性,应试者的得分率也就越低,比如比较陌生的科技及异域文化论题。图式思维认知原理的客观存在,不仅对我们在试题设计方面存在难度可控的启发,还启示我们应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客观的图式思维,防止过分主观而以偏概全,也防止过度任由角色思维和事件思维左右而导致的部分错误预断,从而有效避开设题设计人故意利用反图式思维设置的命题陷阱,做到习惯经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合,避免“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此外,为丰富学生对于丰富和充实各种图式场景的渴望,还应加大多媒体立体直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强学生的模拟临场性,同时平时就应避免单一性质语篇的反复介绍,而应使语篇多元化,提前增强学生对不同场景和话题的兴趣,防止临场因陌生而引发的阅读兴趣低下现象,同时在数量上下功夫,优选热点和重点话题让学生经常沉浸在相通的语篇练习中,形成新的图式思维,用于弥补原有定式思维的不足或者弥补局部图式思维缺乏的空白,甚至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形成一定的正确预断,从而在结合具体语段介绍的同时,利用图式预断与临场判断的“双引擎”优势实现阅读速度与精度的优化组合。

猜你喜欢

主人翁语段图式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已来的主人翁
已来的主人翁
主人翁的教育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