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壁画和现代壁画的若干思考
2018-11-13于晨
◎于晨
作者:于晨,三亚学院。
古代壁画和现代壁画,他们的存在本质均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我们可以在以下几点做个对比:
一、使用材质方面
中国传统壁画普遍存在于墓室的墙壁上,绘画的材料主要包括烟灰、石灰以及钻的矿物质等等,画匠先将这些材料研成粉末,然后将树脂或者胶状物质与这些粉末混合在一起,目的是将粉末固定住,使其成为还有黏性的绘画材料,这样画匠在绘画时才能将颜色固定在墙面上。画匠在画画之前要先在墙壁上涂抹一层黄土或泥浆,等墙面彻底干燥后开始作画,这样做能更好地固定颜色。通常画匠不会直接在墙壁上作画,他们要先在纸上画出底稿,在充分掌握整幅画的整体布局后再从墙壁上作画。画匠在墙壁上完成画作后,要在画的表面涂上一层胶状物质,进而使壁画的颜色更加鲜艳。例如,敦煌壁画的原材料以石青、朱砂、赭石等矿物质的粉末为主,这些粉末使画作的表面更加鲜艳,不同的颜色分布在画作的不同位置,将画作的精髓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使壁画中的景象更加真实。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大量公共建筑拔地而起,建筑艺术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此时艺术界出现了大量新概念艺术家,一大批时代气息浓郁的大型壁画在他们的笔下产生,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新面貌。现代壁画装饰艺术具备多方面特点,但它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在创作过程中使用多样化材料。在建筑设计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现代壁画的多元工艺得到相应完善,同时创作壁画使用的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建筑与壁画装饰的有机结合形式不断增多,人们对现代壁画的认知有了巨大突破。壁画创作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其带有的自然艺术特征在现代工艺以及创作艺术的推动下,成为艺术家向世人传递审美观念以及创作理念的“艺术品”,例如陶瓷、金属等等,这些艺术品不仅成为空间装饰物,同时也满足了客观受众在视觉以及心理上的审美需求。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材料不单单是公共艺术的表达手段,同时也能利用自己的原始美感提升壁画艺术的表达效果,不仅如此绘画材料也让客观建筑更加生动灵活。如果设计者能从多个角度感悟到材料的自然属性美,例如陶瓷釉色多彩、坯体坚实、表现形式更是千变万化,所以陶瓷的装饰手法独一无二, 永远不会被其他绘画材料的所替代。建筑的耐久性相应地也要求壁画有一定的持久性。
二、功能方面
壁画主要用于供人观赏,所以审美功能使其主要功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与往常有所不同。最初壁画用于记载统治者的战争世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受技术的限制,很多画作都表现得非常抽象。先秦时期,壁画主要用于国家统治以及人文主义等内容进行宣传,宣传教育作用排在第一位,装饰作用排在第二位。在朝代的更迭中,壁画的主要内容发生一定变化,西汉朝代后佛逐渐进入中国,壁画成为宣传佛教理念的载体,所以那时佛教的壁画最为兴盛,特别是在中国的边疆地区,那里的壁画形式千奇百怪,内容非常丰富,敦煌莫高窟就是极其经典的作品之一。
现代陶瓷壁画主要出现公共场所中,为社会公众提供观赏服务,所以现代陶瓷壁画属于公共艺术,与以往壁画的艺术概念完全不同。在现代都市中,陶瓷壁画不仅可以装饰环境,同时也能丰富人类的心灵空间,所以陶瓷壁画的“美”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体验,这也是美学教育与艺术需要共同关注的内容。作为现代艺术存在的公共艺术能更加直接地提升人们的美学观念,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学教育。
三、艺术与审美方面
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时间较长,所以在中国壁画不单单是装饰品或艺术品,它记录着整个国家的变迁与发展。在传统壁画中,佛教的壁画艺术是不能被忽视的特点,绝大多数佛教壁画的绘画方式以线条为主,简单、流畅是其最大的特点,在线条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绚丽的色彩与其交相辉映,使壁画的内容更加逼真。很多艺术学者都喜欢对中国佛教壁画进行赏析,他们称佛教壁画为移动的画像。不同时期会有完全不同的审美标准,所以不同时期的壁画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现代壁画的创作目的在于与广大群众达成审美方面的共识,在更多更加独特的方面通过完全不同的形式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唯美性壁画大量涌现,公众迟早会产生审美疲劳,一个缺少新内容的作品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一幅好的壁画不仅要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超出公众的期望范围,让更多人眼前一亮。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约翰 ·基西克.理解艺术[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2003
[3]赵云川 .陶瓷壁画艺术[M ].沈阳:辽 宁美术出版社 ,2001.
[4]唐鸣岳 .壁画设计[M ].济南 :山东美术 出版社 ,1999.
[5]徐志坚 .走近壁画[M ].福州 :福建美术 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