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题材纪录片的价值与启示

2018-11-13王庆福,宣莉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题材纪录片现实

自2013年以来,伴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一系列反腐纪录片如《底线》《新中国反腐第一案》《鉴史问廉》《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须自身硬》《廉政公署》相继推出,由于反腐问题正在成为当下廉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这类纪录片的价值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现实题材纪录片的拓展与深化

首先应该看到,反腐纪录片所切入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议题。对这一议题的触及改变了以往现实题材纪录片只在凡人小事的灰色地带徘徊的状态,从而使纪录片具有观照现实的价值。

关注现实是中国纪录片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纪实主义的浪潮中,中国纪录片开始了一次视角向下的转向,即从关注领袖、劳模、英雄人物,向普通百姓转移,从仰视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到平视百姓日常生活转移。这一创作潮流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媒体纪录片开始到本世纪以来的民间纪录片一直在延续。然而,当将这一创作趋势放在整个现实题材纪录片的生态格局中,就会发现,这种因单一类型而形成的创作趋势其实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误区,因为作为主流的政治生活内容在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没有出现,现实题材纪录片创因此一直处于灰色地带,难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比如近期播出的纪录片《人间世》就以悲情的目光关注了中国现实社会中最敏感的领域—医患关系,但因为创作者将摄像机仅仅对准医生与患者,而缺乏对这种关系紧张背后原因的透视,就造成一部本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的纪录片变成了双方相互谅解与信任的温情故事。

反腐纪录片所触及的正是社会肌体病变的根源所在。由于腐败分子本身就是权力的持有者,在其操纵国家权力时期,新闻媒体对其贪污腐化的原形是无法报道的,因此官员腐败问题就成为纪录片题材的禁区。正是基于此,能够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就考验着一个国家执政党的政治智慧。当下中央正在进行的反腐败行动,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勇于直面自身存在问题、自我净化的一种表现,它同时也为纪录片介入主流的政治生活提供了一次契机。正是通过纪录片,普通观众看到了曾经位于神坛的达官显贵的真实面目,洞悉了他们如何进入政坛、又如何走向腐败的整个过程,从而强化了自身的公民意识。如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推出后,就“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据统计,《永远在路上》在推出过程中,“媒体指数”和“网络指数”大致呈正相关,而且其议题“地域分布”几乎遍布全国。这一结论充分显示了反腐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给纪录片创作者以启示:现实题材纪录片只有触及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政治宣传片模式的新突破

在影片类型方面,反腐纪录片属于政治宣传片,这一类型最早发端于上个世纪30年代,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就是其代表。其后又融入英国“格里尔逊式”的画面加解说,发展成为二战时期的战争动员片。中国的政治宣传片沿袭的是苏联的“形象化政论”的模式,即从政府的工作需要出发,强调其政治宣传功能,从早期的新闻电影纪录片到后来的电视专题片都是沿用的这一模式。这一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制作行动由政府发起,制作目的为政府工作服务,虽然纪录片的选题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由于其选题阶段都是所纪录的事件已经基本完成,创作者的任务不是纪录事件过程,而是总结成就。因此这类节目往往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宏观叙事有余而微观叙事不足。反腐纪录片与之前的政论性宣传片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是讲述宏观的道理,而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通过大量的人证与物证,理清每一腐败案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腐败分子的忏悔,形成警示价值。例如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2014年7月,在中央巡视组公布的问题清单中,一些地方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农村腐败不容轻视、基层反腐败问题比较严峻。10月,新一轮公布的问题清单中,“苍蝇式腐败”“基层腐败”“小官巨腐”等词汇再次高频出现,根据这一线索,摄制组选择河北、四川、安徽等几个基层腐败严重的省份加以集中拍摄,通过对案件卷宗的调查、相关案件的纪检人员的采访,以及受害村庄、人物的实地拍摄,让一系列惊心的基层腐败案浮出水面。纪录片《底线》对长春二道区建设局局长、英俊镇镇长、党委书记刘兆义贪污腐败案进行呈现,首先从这一人物的成长历程讲起,然后采访刘兆义本人第一次接受贿赂的经过,揭示了周围环境对他的腐蚀。呈现出他如何从一位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转变为利用手中的权力主动向他人索取的心路历程。《底线》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其涉嫌的每一重点案例加以解剖,挖掘其腐败行为的心理根源,从而使这部作品的思想性与故事性兼具。在画面的呈现方式上,影片大部分画面采用情景再现的制作方式,令现场气氛更强。

多维视野的影像建构

腐败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亟待解决、也是古今中外执政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历史不同时期、当代世界不同体制背景的政府惩治腐败的经典案例为反腐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从而为反腐题材纪录片的影像建构赋予多维的视野。就涉及的内容来看,当下中国的反腐纪录片有涉及廉政文化的,如《鉴史问廉》就将视角转向历史。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分别是《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责》《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从不同角度总结王朝的兴衰与廉政的关系,为当下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有境外反腐,如纪录片《廉政公署》就以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和发展为线索,以大案要案为切入点,专访了廉署不同历史时期40多位关键人物,记录了香港从一个贪腐猖獗的城市演变为全球著名廉洁城市的历程。有党内反腐,如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该纪录片根据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原则设计主题,分《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八集内容,为十八大以后从严治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因为素材来源不同,这些纪录片的视角也不一样,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采取的实景拍摄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演员的扮演再现古代清官断案情境,以航拍镜头为观众创造以今天的视角进入历史的路径,这种类似于电视剧的画面营造方式,既避免了纯纪实拍摄的随意性,又通过对演员造型、背景、灯光的控制,为观众营造出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纪录片的艺术魅力。与历史题材纪录片不同,党内反腐纪录片采取的是犯罪事实呈现加落马官员忏悔的叙述方式,考虑到案件的复杂性以及对涉案人员的保护性,这类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放弃了对案件侦破过程跟踪记录的拍摄方式,只是对案件产生的后果以及腐败官员如何走向腐败过程加以揭示,并在采访时将腐败分子加以去色处理,另外影片还对受害者、办案人员,国外专家就反腐问题进行了多方面采访,这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制作者的目的、意图明确,影片教育价值突出,但因为对讲述故事的主体—办案人员的忽略,造成纪录片悬念不足。而同样是反腐题材,香港媒体制作的纪录片《廉政公署》,由于把叙事的中心转向了办案者,节目的故事性和悬念性均高于内地同类纪录片。在这方面可以将《廉政公署》中的第二集《契而不舍》与《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加以比较。同样是海外追讨,《契而不舍》为拍摄对一位贪污警察的国际追逃,专门请一位外籍人士作为演员扮演卧底者,并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示卧底过程。而《天网追逃》拍摄“红色通缉令”的嫌疑人迈克尔·程的追逃,则是从两张照片的对比开始,然后讲述红色通缉令的来源,并以迈克尔·程家人在加拿大身份财产的变化显示红色通缉令的威力。对比两部纪录片的不同,可以看到《契而不舍》所突出的正是破案过程中的悬念,而《天网追逃》所追求的则是法律的威严。前者强调纪录片的故事性与娱乐性,后者强调教育性,目的在于产生对犯罪者的震慑。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纪录片类型,反腐题材纪录片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现实题材纪录片表现的空间,从而使纪录片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干预度得以加大。反腐纪录片给当下中国纪录片以启示:纪录片只有反映主流的社会生活才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同时也应当看到,当下中国的反腐纪录片在制作理念与制作水平上依然不足,反腐题材的潜力在纪录片领域远没有开掘充分,与反腐题材电影、反腐题材电视剧相比,反腐题材纪录片的影响力远远不够,这就需要纪录片工作者更深入地投入反腐行动中,以第一视角去捕捉来自反腐现场的真实素材,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纪录片的制作经验,为反腐纪录片创造更为多元的视角与多样的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题材纪录片现实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Rough Cut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