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8-11-12杨光刘敏敏
杨光 刘敏敏
【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包括书写习惯、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等。要养成这些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树立榜样、强化训练以及家校配合等养成。但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坚持,需要持之以恒。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习惯方法一、小学阶段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作用,是能知道新知识中有多少似曾相识,有多少自己不理解,这正是在上课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前有意识地关注,突破难点的可能就非常大。预习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准确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教师上课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预习还可以借助工具提前解决部分疑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听课实现。离开了课上学习,课下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顺畅。在课堂上,教師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情感交流、方法指导。因此学生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否则因为精力分散很可能造成学习中知识的脱节,理解产生困难。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精力集中,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3.记笔记的习惯
教师在讲课时,可能涉及很多知识点,如果不做笔记,课下所能回忆的东西会很少,收获就小得多。通过记笔记,可以对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对疑难问题找机会解决。通过整理笔记,不仅能使知识脉络清晰,而且能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但是记笔记不要影响听课,重要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忆,否则对于知识的学习就可能出现偏差。最好能通过预习减少记笔记的内容,重要的内容一定要记下来,但是通过预习已经理解的可以省略。
4.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很重要。复习的过程可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形成知识体系,可以防止遗忘。复习要及时,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然后再做作业。新学知识点一定要当天复习,章节学完后还要认真复习,以便形成系统知识。复习不只是笼统地看书,要整理知识点,找出知识内在联系,建立结构,最后达到记忆和运用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1.通过表扬和批评强化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反复训练。一些重要的习惯可以作为制度建立起来,需要教师经常强调。根据学生表现,还要表扬和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在教师那里会得到不同结果,他们就会趋利避害,努力去做教师要求的事情。进而通过强化和条件反射,逐渐养成某些好的习惯。比如教师经常表扬那些认真听课的同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2.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都有向师性,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他们喜欢模仿。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养成的习惯,就要自身首先做好,不能让学生看到言行不一的教师。但是教师作为榜样有时对学生来说高不可攀,所以这时候教师还应该从学生中树立榜样,身边的人就让他们感觉可以模仿,甚至可以超越。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榜样的力量。让榜样的能量潜移默化影响每个人。但是完美的榜样却很少,不能因为学生的个别缺点就对他吹毛求疵,要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对于参与活动还是比较积极的,他们大部分人都很重视活动,喜欢活动。所以利用搞活动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组织书法比赛,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严格要求,姿势不对的直接淘汰,他们就会重视姿势,要参加比赛,需要学生平常就要认真练习书法,书写也就会有很大进步。为了鼓励大家利用工具书,可以组织查字典比赛,让一些同学讯速地找到评委规定的字。
4.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多方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既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会影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所以需要多方努力、共同配合,对学生严格要求,共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家长和学生怎样配合等。
三、结语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更要持之以恒。良好习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是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的源泉。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有责任为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占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6,(8).
[2]郭颖.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