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单元教学中的“读”
2018-11-12胡晓辉
胡晓辉
一位语文老师幽默地说:“老师是个疯子,学生是个傻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一些语文老师教学的实际。他们在课堂上像一个演员一般只顾自己“唱戏”,滔滔不绝地讲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或者是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东鳞西爪,支离破碎地讲析课文,而学生只是痴痴呆呆的听着,或者跟着老师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转着,课后头昏脑胀的,很难说有多少收益。这是为什么?人们忽略了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字:“读”!
一、为什么要读
提高对“读”的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对“读”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形成这种能力,就应该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作足够的训练,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保证学生头脑里有足够的感情的语言材料及运用语言的方法。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哪一个不是年轻时读了大量的书籍才满腹经纶的?他们哪个的学问是从老师条分缕析中得到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小时候读书“口舌成疮”,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读书“衣不解带”。而我们的学生又读了多少书,能背几篇文章,脑子里有几篇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特点,并且是经久不忘的?请问他脑子里有几个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这里应了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提高语文能力的“米”哪里来,我看“读”才是主要的出路。要鼓励学生“读”,要指导学生“读”。
二、读些什么
根据不同要求,选择“读”的内容,通过语文教材夯实基础,通过自读课本培养能力,通过留心生活扩大视野。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是落实“双基的载体。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导读,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教材的程度。我们的基本作法如下。
1.根据“单元提示”,落实导读要点。教材每个单元的开关都有一页“单元导读”,它既是单元导入,又是单元知识提示,根据提示,复习有关知识,讲解有关问题,指导阅读方法,从而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
2.根据“训练重点”,落实教学要求。“训练重点”也是每一课前确定写出来的,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带着老师根据“训练重点”设计的题目去阅读课文。
3.根据“预习提示”,熟悉课文内容。“预习提示”是每课的知识要点,是课文的线索、提纲,主题及写作特点的提示,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对照它去思索、解析、记忆、理解。通过阅读。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的重要一步。接着就进行分篇点拨;对于教读课,真正把它作为“例子”来教,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到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对于课内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自读提示,借助工具书,实现教学目标。
要想真正指导学生把语文学好,自读课必须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即让学生把精读课文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能举一反三,从而扩大阅读量。这是课内的得力补充,它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时统一布置阅读进度,并要求学生阅读必须认真,能边读边想边查,培养自己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使之真正有所收益。
留心处处省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人尚且有“大语文”学习观,现在我们更要从生活中学“语文”。随眼一看皆是语文:深蓝的天空,广袤的大地,浩翰的海洋;太阳、月亮、星星,山水风雨雪,花草鸟虫鱼……一切的一切,皆有颜色、有形状大小、有高低。看了就明白,就豁然开朗。随耳一听皆语文。明朝顾宪成有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谓说尽“听”之奥妙。雷鸣为声,鸟语为乐,人语如歌;风前月下可听天籁,厅外店内可听世情;……凡世间万物,发声可听者不可胜数,学者若为有“耳”之人,何愁“听”不会。随口一说皆语文,或睹夕阳吟断肠诗,或遇知已讲知心话,“嘴巴子”是练出来的。随手一做皆是语文。”“君子动手不动口”的时代已成昨日大梦。学数学,要大量动手解题,学理化要动手做实验,学语文要写日记,作摘录,写心得。一且动手了,实践经验就有了,知识化为行动变成能力了,语文水平自然提高了。
三、怎样阅读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及程序,解决读法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主体作用,教师应着重在怎样阅读上进行指导,提出阅读要求,使他们从“读”中受益,以期达到预期目的。笔者主要采取“识读—说读—精读—疑读—赏读”五步曲指导阅读。
1.识读。即粗读,旨在释文题。扫除语言障碍,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表现形式等。
2.详读。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疑难问题等采用一定的符号勾划眉批,以便“精思”,帮助理解文意。
3.精读。理解文章写作思路及结构,掌握其写作技巧,背诵精彩或有特色的语句语段,比较与同单元课文写作方法上的异同,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4.疑读。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有质疑问难的勇气,对作者遣词造句、文章的结构及脉络等反复比较和推敲,因懷疑而思考,因思考而辨是非,做到叶圣陶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5.赏读。老师引导学生带着鉴赏的眼光去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语感、美感,让学生入境,唤起对课文的深切感受与动情。
四、读得怎样
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或学生设计自测阅读题,检查阅读效果:
1.“一课一得”式的检测。
2.单元课文阅读效果的检测。
3.自读课本阅读情况的检测。
4.选取其他读物设计题目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迁移能力。
5.选取生活中某一热点现象,设计检测题,检测学生参与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五、读的运用
以读带说带写,读与说与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读的同时要组织学生说要求学生动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