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8-11-12秦海妮
语文素养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呢?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立足课堂教学。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1.搜集信息,整合信息
成功始于良好的开端。因此,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应从课前入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如在执教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课外资料或借助工具书等途径来搜集资料,从中了解到地球上一切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都必须从自然界中摄取能量和营养,从而形成了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如猫头鹰以蛇为食物,蛇以麻雀、青蛙、田鼠等为食物,麻雀、青蛙、田鼠又以蚂蚱等昆虫为食物,蚂蚱等昆虫又以稻谷等农作物为食物,稻谷等农作物以土壤中各种有机物为食物,土壤以各种动物,如猫头鹰等的尸体补充有机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了解到文中狼以鹿为食物,鹿和狼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明白了生物界中存在的互相依附又相互制约的共生共荣的客观规律,从而对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物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为课堂上再来体会文章题目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开课时,我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导入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因为这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要注重它在每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这一课时,我先利用PPT播放与本课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再让学生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中畅谈自己的感悟,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这样一来,便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入文入景的情境,使其学习兴趣高昂,爱国情感高涨,为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中作者的爱国情怀刻下深厚的烙印。
3.巧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1)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由此可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教师在开课的时候就课题让学生进行质疑,可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为走进文本,更好的领悟文章内涵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执教《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后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围绕课题提出如下疑问:①课题为什么用“唯一”来修饰?②这“唯一的听众”指谁?③这听众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便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其从文中自读、自悟、自觅答案,从而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就越丰富。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此课时,我抓住文章第7自然段让学生从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等不同方位接触文本语言,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语言实践和感悟入情两者之间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热闹、喜庆,又感受到了作者老舍先生通俗直白、出神入化的语言魅力,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言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陆放翁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感悟到,单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不够的,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文本,让他们加强语文实践。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才能不断拓宽学生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另一种途径。例如在指导学生学完《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等几篇课文后,学生便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借机点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潮汕民俗文化是潮汕文化最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的文化总和。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點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布篮等民俗用品;也有吃丁酒、出花园等喜庆习俗;既有赛花灯等游艺民俗;也有潮剧等民间曲艺文化;还有潮汕功夫茶等。”通过我精心地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自豪感被激起,写作欲望被激发,写作激情被点燃,一节具体、生动的习作课便由此轻松完成,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有物可写,有情可表,有感可抒,且水到渠成,乐在其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习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标理论下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在平凡的土壤中开出更为绚烂的花朵。
作者简介
秦海妮(1970—),女,广东普宁人,大专,小学语文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