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潜在优势 培养朗读能力
2018-11-12舒春发
舒春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鼓励学生诵读,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具体的过程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内化、吸收、领会的过程。充分强调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关注到了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却往往出现“反复诵读的手段”,为读而读。无视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一味硬着头皮应付着读,效率低下,学生乏味,师者茫然。如何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朗读的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读内容感兴趣,有读的“胃口”,就愿意去读,乐意去读。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入情入境,掌握文本的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范读激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清新、流利、富有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从中能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学生也会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尝试欣赏、品味、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语感。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教师以舒缓、轻柔的语气,将学生带到美如画卷的秋天的意境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融入到美丽的秋天中。同时小学生可塑性强,易于模仿,易于感染,很容易会产生“露一手”的欲望,而且这种展示,无论是语调、表情,都将会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完美的自我体验。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老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展示”自我。
2.图片激趣
现行的小學语文课本中,大多配有色彩鲜明的配插图,且紧扣教学内容。在学习时将插图以多媒体的方式出示给学生,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随机让学生给图片配音或解说,在入情的欣赏、体验中,从而激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学会有感情的朗读。《纸船和风筝》一文的三幅图画,松鼠、小熊的表情和神态栩栩如生,引导学生进行解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遵循了低年级以直观教学主的特征,使课文学习变得轻松,朗读训练水到渠成。
3.语言激趣
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无可比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往往会令学生激动不已。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激情。孩子们在表扬和赞许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到师爱,在以后的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投入,有更好的表现。
二、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总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朗读教学也不例外,一些难点对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是教学中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另一些在理解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指导。
1.揣摩词语,突出重点
在《小小的船》一文,为什么把月儿比做小船,不比做香蕉、镰刀?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认识到:小朋友是可以坐在“小船”上,而不能坐在“香蕉”、“镰刀”上的,从而得出了用“小船”来比喻“月儿”是最恰当的。由表及里、感性到理性,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对月儿的喜爱不溢言表。
2.引导比较,反复诵读
比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更好的进行读。如教学《酸的和甜的》时,出示两句话:猴子爬上葡萄树,猴子迫不及待的爬上葡萄树。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问学生能不能去掉“迫不及待”?经过探讨明确:不可以去掉。有了这个词,写出了小猴子只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教师可趁热打铁:该如何读?用什么语气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一只可爱令人喜欢的小猴子着急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既理解了语言,增强了语感,又锻炼了口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给方法,学会朗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重迁移,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都强调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朗读教学亦如此。
1.选择方法
例:学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一句。首先使学生感受到月儿的可爱,然后告诉学生:“弯弯”、“小小”一类的叠词可读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尖”不能使劲,声音稍微提高一点,轻轻读。让学生开火车读,小组读,入情入境。
又如:“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这是一个长句子,先指名读,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长句子先要画上小节线: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再指名读就不觉得拗口,而且清晰明了,经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就懂得迁移,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课内到课外,懂得举一反三了。
2.注重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对象。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评价标准修正得近于标准化,那也就是从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了方法。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指名朗读后,可请其他同学评价。先评评读得正不正确,通过发言使学生意识到正确即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再评评读得流利不流利,目的是要明确读准停顿,语气轻重缓急;最后评评读得有没有感情,懂得要在读中融入自己所体会的情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潜在优势,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朗读技巧,从细微处抓起,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