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修文县退耕还林情况浅析

2018-11-12周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修文县荒地荒山

周娟

一、自然地理情况

1.位置与面积。修文县位于贵州中部,县城距贵阳市中心区38km,地跨东经106°22′~106°53′和北纬26°45′~27°12′之间。北与息烽接壤,东北及东与修文相连,南与贵阳市白云毗邻,西南与清镇市隔猫跳河相望,西及西北与黔西、金沙以乌江为界。全境南北宽48.5km,东西长51.8km。全县土地总面积1075.7k㎡(含扎佐林场37.2k㎡),辖7镇3乡、2个社区服务中心、有113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2.森林资源。修文县国土总面积107570.0hm^2,其中林业用地50313.73hm^2,占国土地总面积的46.77%;非林地面积57256.2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3.23%。

全县2015年林地变成后的林地面积50163.4hm^2(含省扎佐林场),其中有林地面积32437.87hm^2(乔木林地面积32426.68hm^2,竹林面积11.19hm^2)疏林地面积8.96hm^2(全为省扎佐林场),灌木林地面积16776.57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0371.5hm^2,其他灌木林面积6405.07hm^2),未成林地面积565.86hm^2,苗圃地面积49.88hm^2,无立木林地面积232.59hm^2,宜林地面积为0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91.67hm^2。森林覆盖率45.86%。

二、退耕还林情况

修文县自2002年度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工程营造林8.58万亩,涉及全县10个乡(镇)152个村1189个小班。其中,退耕地造林4.88万亩,涉及10个乡(镇)114个村776个小班13761户55009人;荒山荒地造林3.1万亩,涉及10个乡(镇)93个村373个小班;封山育林0.6万亩,涉及7个乡(镇)16个村40个小班。按林种分为:生态林7.7万亩,占工程总面积的89.7%,其中退耕地还林4.09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83.8%;荒山荒地营造林3.61万亩,占荒山荒地营造林面积的97.6%。经济林0.88万亩,占工程总面积的10.3%,其中退耕地还林0.79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16.2%;荒山荒地造林0.09万亩,占荒山荒地营造林面积的2.4%。

2017年修文县被纳入省级图斑内和图斑外25度以上坡耕地均实现退耕还林全覆盖示范试点县。2012年国土二调图班内25度以上坡耕地资源数为3.24万亩,图斑外核实25度以上坡耕地资源数为0.79万亩,2014-2016年已安排任务数为1.20万亩,剩余可退耕资源数(含图斑外)为2.83万亩,黔发改农经[2017]1121号文件下达2017年修文县2.83万亩退耕还林任务。

三、生态效益

工程实施后,到2020年将增加林地面积28300亩,成林后增加森林面积28300亩,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1.29个百分点(其中7496猕猴桃未计算森林覆盖率)。将使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有效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自我恢复,提高流域内生态承载力,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修文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完备,对保证主要水利、水电枢纽的安全运行,保障下游地区及修文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经济效益

在不考虑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国家资金补助基础上,各类树种及林产品初产期(5~7年)预计年均增加产值2801.4万元,按50%的经营成本测算,有1400.7万元通过退耕农户劳动转化为其直接收益,增收500.0元/亩;达盛产期(7年后)后,预计年均增加产值7798.1万元,按50%的经营成本测算,有3899.0万元通过退耕农户劳动转化为其直接收益,增收1377.0元/亩(详见表1)。

五、坚持原则

1.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带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退不退、還什么、种什么,由农民自己决定。退耕农户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和一线工作者,要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治理认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当地群众自觉参与退耕还林工程中,使惠农与生态建设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2.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实施。严格监督规划作业设计调查标准,积极配合省级、市级层面关于退耕还林规划总体布局和安排,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生态经果林种植,积极提升退耕地的立地产出,最大效益发挥退耕地的价值。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区位及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3.坚持生态优先,发挥规模效益。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既要解决生态问题,又要优化资源利用,发展经济;要重视后续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把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在树种选择、营造林措施、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优先扶持大户、公司、合作社、家庭林场等规模经营,鼓励土地流转或参股入股,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4.坚持突出重点,示范推广带动。优先布局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江河两岸、库区周边以及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的地区,按轻重缓急、有序分步推进;充分发挥相关科研院所及科研成果在退耕还林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用性高、经济产出大树种进行推广、示范带动,为下一步退耕还林和项目实施成果巩固积累经验。

5.坚持加强监管,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退耕还林工程检查监督机制,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建档建制基础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紧密结合修文县自然地理实际情况,按照适地适树,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区划退耕还林造林地。共划分4个造林类型。

猜你喜欢

修文县荒地荒山
独登南山
新春情暖童心 关爱助力成长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珍爱地球 修复矿山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修文县开展少年儿童走进检察机关活动
荒 地
修文县企业关工委关爱孤独老人
对外发包的荒地为何被判无效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