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传承探析
2018-11-12罗培
罗培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就业,使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巨大的困境,曾经灿若繁星的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的风险。交易和使用决定了传统手工艺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市场需求、产品创新、政策扶持、文化熏陶、多维营销等方面的努力将是其永葆活力的主要途径。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各族人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积淀起来的习俗、信仰、文化。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随着农村大量青年人离开乡土进入城镇就业或城镇青年人异地就业,各个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普遍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符号,是历史长河里生产生活的印记,如何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中顺势而为、有效传承传统手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环境发生改变
一般而言,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是在相对稳定的聚居生活应用中自然传承的,有着很强的地域自觉性及惯性。一旦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受到影响,必定会造成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困难。首先,大量工业化生产的物美价廉商品有着逐渐取代工艺复杂且耗时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趋势,传统手工艺品在工业化产品的冲击之下快速萎缩;其次,从代际传承来看,大量年轻人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就业,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在家乡耳闻目染地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加之受外部多元文化影响及便于融入外部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对使用频率越来越少的传统手工艺产生漠视。因此,传承环境的变化,割裂了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原有土壤。
(二)手工艺人年龄偏大
从各地的实地调研来看,掌握手工技艺的艺人年龄偏大,而年轻人潜心学习及传承传统技艺的积极性不高。2015年《中國传统手工现状调查》显示,从传统手工艺者的分布来看,有86%的传统手工艺人生活在农村;从寻找继承人来看,有近6成表示没有找到传承人;从对年轻人的采访来看,有近7成的表示不愿意学传统手工艺。再从掌握传统技艺者的收入来看,有近7成的年收入低于2万元。由此可见,大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生活在农村,而因农村的收入过低导致众多的年轻人外出就业,造成了掌握技艺的艺人年龄逐渐偏大而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三)对传统技艺文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传统技艺的认知上,很多年轻人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未能很好领悟传统手工技艺所涵盖的历史积淀。人们普遍认为,如今工业流水线生产的物美价廉商品足够满足家庭及个人各方面的需求,没有必要再投入精力去学习和传承。加之传统手工艺本身的工序复杂、耗时长,单体价值虽高但是手工生产数量少及销售渠道不畅造成收入过低的现实状况,影响了年轻人传承手工技艺的耐心。
二、传统手工艺传承面临的机遇
(一)立法上的保护
2011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积淀着人类历史印记并面临消亡境地的非物质文化提出保护性抢救的要求。其从立法上明确了责任主体、实施方案及长远规划等内容,必将有利于抢救和保护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
(二)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的构建
自从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我国的非遗已经建立起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国家级层面来看,2006年5月确定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2008年6月确定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2011年6月确定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项,2014年7月确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其他的省级、市级及县级层面,也加大了对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这为非遗文化的续存及传承奠定了基础。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战略实施,将会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加速农村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青壮年的流失,更多原因在于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的稀缺和收入渠道不畅。在以农村产业发展为主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随着就业岗位的增多及收入的增加,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在家乡就业和生活,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代际传承将得到良好的维系,相对稳定的聚居生活下对传统手工艺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也有利于传承氛围的维护。
三、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对策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品从过去的灿若星云到如今濒临消亡,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人口流动加大,使用群体及频率较少。因此,挖掘和弘扬传统手工艺,首先应该培育现代市场意识,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着手,只有当传统手工艺产品能吸引和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继承此项手工艺,才能在商品交易及使用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
(二)创新才是传统手工艺活力的源泉
传统手工艺濒临消亡境地,除了因人口流动造成的使用人群较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手工艺在传承过程中继承的元素多而创新能力不足,在产品上表现为样式单一、花样陈旧,难以吸引其他消费者的关注。因此,引入外部工艺设计人员加速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各区域的高校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的方式介入本土特色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创新研究中。
(三)实施特殊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传统手工艺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各级政府在非遗保护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促成传统手工艺行业协会的成立及标准的设立,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配套专项扶持资金。在扶持的基础上,构建融汇地方文化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商品品牌。
(四)加大全民的非物质文化弘扬力度
为配合文化遗产的保护,电视、报纸等媒体在特定年度里应该持续、有层次地逐一报道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特别是生动形象地把传统手工艺品展现给观众,在享受文化遗产中勾起观众购买的欲望。同时,也可以把地方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列入各地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感知传统手工艺的美好中成长为地方非遗文化的弘扬者。
(五)拓展多维度的营销渠道
销售渠道决定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因此多维度拓展营销渠道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手工艺的必然手段。首先,借助互联网优势构建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其次,在各地兴起旅游热中培育以传统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再次,通过各区域定期举办的交易会寻求合作的销售渠道。除了面向外部销售以外,本土的居民更应该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心,积极使用本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从而彰显厚重的文化情怀。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