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福利变化测度及其公共政策研究

2018-11-12姚灿基陈金旅杜祺蒙阳蕙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福利

姚灿基 陈金旅 杜祺 蒙阳蕙

摘 要:城中村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转站,在优化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面貌改善的压力倍增,城中村改造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这过程中矛盾和冲突问题时有发生,归根到底是村民的福利补偿问题,只有处理好福利补偿问题,使补偿内容和主体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才可以消除改造的阻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在查阅和总结国内外对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福利变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东省广州市杨箕村为例,运用实地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杨箕村实地进行问卷的发放和访谈,搜集了杨箕村村民改造前后福利状况第一手资料。之后依据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构建了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对所得调查数据进行福利指数测算和变化分析,最终得出应该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相结合的福利补偿的结论。

关键词:福利;城中村改造;可行能力;福利指數

1 引言

城中村是指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心区,土地性质仍然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形式,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和城乡二元体制下,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的原有农村聚落,是乡村城市化不完全的、具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域实体。而城中村改造正是为了解决城市中部分中心区建设用地不足,治理旧村的脏乱差、规划和建设管理滞后等问题,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

伴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中村改造越来越引起各位学者的关注。纵观学术界的研究,大多对城中村问题从城市地理、经济体制、社区文化等角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和思路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观点和建议,但对于现行城中村改造制度下改造前后村民福利变化以及村民内部福利差距的变化趋势的深入研究还比较少。城中村改造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就要求改造后需要时刻关注村民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城中村改造福利补偿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加关注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福利补偿,不仅可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也可以降低政府城中村改造的成本。

2 研究区域概况

杨箕村位于广州越秀区泰兴直街39号,毗邻现代化的珠江新城,广州新中轴线、海心沙、广州塔近在咫尺,处于越秀区东部、中山一路东端南侧,总用地面积约11公顷,拆迁面积34.7万平方米。从2010年7月1日起,被周围“钢筋混凝土”建筑包围的杨箕村开始拆迁,首当其冲的是杨箕村雄镇中街一巷至六巷范围的房屋。杨箕村与富力集团合作对杨箕村进行改造,北侧区域地块建立15栋回迁房,南侧区域的地块则主要建设商品房和写字楼,在南侧区域附近的祠堂则没有进行拆迁而是把它们保存了下来,加以保养。2015年11月中旬,复建安置房A、B区15栋回迁房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全面转入二次结构施工和内部装修阶段,复建安置区建设总工程量完成比例约至80%。此外,公建配套方面,杨箕村小学、复建区幼儿园、融资区幼儿园均已封顶,四大姓氏祠堂复建也基本完工。到了2016年5月,拆迁工作基本顺利完成,大部分村民开始回迁。

3 杨箕村城中村改造村民福利实证研究

3.1 福利测度指标的选取

根据其他学者的文献及德尔菲法,我们把福利分为经济型福利和非经济型福利:经济型福利主要包括经济状况,非经济型福利包括了社会保障、居住条件、发展机会、生活环境、心理状况。

3.2 城中村改造前后福利变化实证测度结果

本研究的实证调查研究选择广州市杨箕村作为调查区域,以杨箕村城中村改造的村民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中村中的村民进行随机调查,并通过居委会发放问卷让村民填写及自身走访发放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74份,运用模糊数学法将获得的样本数据予以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杨箕村改造前后的福利功能性指标的隶属度和综合福利指数。

从表1可知,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福利有较小幅度上升,从0.7272升至0.7387,说明了城中村改造对原住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因为杨箕村地处广州越秀区,经济十分发达,社会保障在改造前就已经实现全面覆盖,就业发展机会也非常多,所以福利总体上没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从指标上来看,总体福利得以提升主要是因为发展机会和心理状况的拉动,而经济状况、生活环境这些物质性福利及心理只有一个微小的变化,社会保障及居住条件这两方面基本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家庭的支出,而房屋质量方面拉低了居住条件指标,绿化情况拉低了生活环境指标。所以物质性福利的补偿总体并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反之,非物质性补偿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从而使总体福利水平得到小幅度的上升。

4 城中村改造福利补偿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城中村改造福利补偿存在的问题

4.1.1 补偿偏物质性补偿,方式一维性

目前城中村改造村民补偿的方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政府根据各个村民的实际损失进行测算,一次性给予村民住房、补贴金、入股等等物质性的福利,而对村民就业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却很少有跟进,没有多维进行补偿。这主要因为物质性福利补偿见效快,可以迅速的缓解村民内心的抵触感和提高村民的满意度,加快改造工程的进度。但是这并非是一件十足的好事,它拥有着许多的弊端。忽略村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使部分文化程度低的村民无法很快把握住就业机会,参加到工作中获得持续性的经济来源,而只能靠已有的物质补偿度日,容易养成惰性,甚至赌博肆意挥霍的陋习,本次调研的杨箕村根据调查了解也是偏向物质补偿方面为主,村民能力提升方面却很少甚至没有,存在有些村民改造后无所事事,每天到保留的祠堂打牌下棋,靠着出租回迁房的租金生活。

4.1.2 补偿重速度轻质量,措施执行不公开

补偿的措施执行在改造过程中是重中之重,许多改造中的矛盾和冲突都是因为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只求速度,忘记了要保质保量造成的。执行不到位,往往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补偿过程没有体现公平公开。在进行补贴物质性福利时往往会因为某些利害关系、灰色交易等等没有做到公平公开,透明度较低。在我们实际调查杨箕村的时候,也存在对钉子户有额外补贴,但是具体的补贴内容和数量没有透露,这种保密的好处是可以加快改造工程的进度,但严重违背了“阳光拆迁、和谐拆迁”,而这种隐蔽性的补偿可能还对部分村民产生影响,引起村民的猜疑、甚至不满。第二,没有注重物质性补偿的质量、只求速度。在实际调研杨箕村时,我们了解到许多村民对富力承建的回迁房十分不满,房屋的漏水情况十分严重,有的新房墙壁甚至出现了掉漆、软化的情况,内部设施包括厨具、油烟机、消毒柜等等出现损坏的现象,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富力在赶工程而做成豆腐渣。福利的补偿不仅在量,更在质,不仅在补偿的速度,更在补偿的质量。不注重质量的提升只会造成村民内心的不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第三,在补偿中重物质轻能力提升,在补偿过程中重速度所以經常采取见效快的物质补偿而主观意识的转变、能力的提升这种对村民后期影响深远的补偿却往往被忽略,这会使改造后村民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4.2 完善福利补偿的方法

城中村改造后的福利补偿问题永远是热点话题,对村民来说,福利补偿的质量好坏直影响到了村民改造后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对社会来说,福利补偿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城中村改造的进度。目前,城中村改造福利补偿在物质性福利补偿上已经没有过多的上升空间,特别像是杨箕村这种坐落大城市的城中村。更多应该转向提升村民的能力水平和观念转换,村民才可以真正的获取稳定经济来源,解决改造后未来的生活。以下是对福利补偿调整的方法:

4.2.1 转变主观观念,改变固有传统补偿思想

当今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固有的传统补偿思想是只重视“硬福利”即物质性福利,而忽略“软福利”即非物质性福利。然而,硬福利具有诸如持续时间短等弊端,在当今也已没有多少上升空间;“软福利”则符合森可行性理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需要我们能力的提升,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无疑是提升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思想,提高内在价值,转变主观观念。

(1)提高福利补偿的覆盖面,重视非物质性补偿

根据前面章节的测算分析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经济的收入等物质性福利的补偿有不小的提升,但实际中非物质性的补偿却非常少,主要还是把重心放在了物质性的补偿上面去,这有可能致使村民过度依赖物质性补偿,忽略对自身能力提高,形成惰性循环,不利于村民改造后的生活,转变主观观念,重视非物质性补偿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就业配套服务体系,改变租金经济

城中村改造后部分村民过着无所事事,每天不用工作等着收租的生活,租金经济在他们改造后的生活收入中中占主体的地位,出现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住房补偿较多,除了自住之外还略有空置的房子得以出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杨箕村的村民大部分住房面积较大,许多户主除了自住之外都有住房进行出租,租金是他们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是因为改造的物质性补偿丰富,可能足以村民在改造后的一段时间都无需对生活担心,导致村民们无所事事。长期来看,这对村民们未来的发展不利,需要进行调整。

4.2.2 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加强改造后社区管理

一旦村民开始进行回迁,到回迁结束,城中村的改造整个过程就算告一段落。但是后续对改造后社区的管理仍十分重要,他关系到是否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氛围,能否提高村民对改造的满意度和生活的幸福感,所以后续的社区管理也是必要的。

完善社区的公共服务。包括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社区广场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了物业管理、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只有完善了社区的公共服务,丰富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村民的生活才能更为便利,生活的幸福感才能得以提升。

第二,重视邻里关系,营造独有的社区文化。城中村改造后邻里关系可能因为地理原因被打乱,许多村民可能对环境感到些许陌生,归属感降低。而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发展和谐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诸如户主面对面,亲子活动,茶话会等等加强社区内村民的感情,使村民融入社区,促进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以此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村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自身独有的社区文化。

5 研究结论和展望

总体来看,杨箕村大部分物质性福利都处在一个高水平位置且往正向发展(除了生活环境因为绿化情况指标拉低而导致下滑),而且因为杨箕村处在了广州这个发达的一线城市,社保全面覆盖,消费水平较高,所以经济状况指标上升不是非常明显,社会保障没有变化。这种物质性福利在短期内的提升见效会非常明显,满足村民短期的需求但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有可能产生了肆意挥霍和依赖租金的现象;在非物质性福利方面,发展机会和心理状况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往正向发展,但发展机会指标仍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非物质性福利可以后续对村民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引导改变村民依赖租金,肆意挥霍的现象。根据森的可行性理论,人的本质是自由,而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个人能力,才能保持持续性和竞争力去自由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大限度去创造财富。非物质性福利的内容根源就在此: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提高可行能力就是在扩展个人的选择。因此,重视非物质性福利,发展以人为本的非物质性福利和物质性福利相结合的福利补偿,才是可持续发展最正确的选择。

5.1 未来研究展望

5.1.1 样本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的样本取自坐落在广州市的杨箕村,得到的结果较能代表发达城市的城中村改造,要进行进一步的推广需要对进一步的提升样本的质量,比如拓宽研究的区域、延长研究调查的时间,在可行的前提下扩大样本的数量,来取得更好的样本代表性。

5.1.2 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本研究指标的选取到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在这一个过程中,因此,前人的研究和德尔菲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个人的主观性比较强,难免会遗漏部分指标,而这些指标又会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要使研究的效度进一步提高,需要继续对福利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并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潘聪林,韦亚平.“城中村”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9,(2):23-25.

[2]王林盛.广州城中村改造实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3]聂超.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村民福利问题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曲少杰.广州“三旧”改造中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J].城市观察,2011,(10):25-27.

[5]潘聪林,韦亚平.城中村”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09,(2):25-27.

猜你喜欢

福利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快递员的“公司福利”
清明雨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员工心理福利诉求研究
丹麦儿童福利多
诸子百家的“福利思想”(上)
《福利中国》点亮了我生命的灯
努力把儿童福利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