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11-12肖水连
肖水连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多为学生营造有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学生通过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来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仔细思考和反复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目前教师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意义
针对小學生来讲,学习好数学知识可以使自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中学,这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好数学的意义。虽然考上理想的中学比较重要,但学习小学数学不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而是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与考试相比,学生的理解不再是机械的,而是让学生主动学好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一)设置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合作,进而使其教学发挥最终效果。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在上课之前设置一些悬念,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圆形公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随意地画出一个圆形,然后让其用直尺测量圆形的半径,也就是圆点到圆上的任意一点距离,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圆形的周长大概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软尺测量,看是否准确,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很想知道教师是如何知道圆周长,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一内容的讲解,来消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进而对这一部分内容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了培养数学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比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记忆深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通过思考,主动参与思维活动,所以,自身的记忆才会比较深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在课前看书思考,发现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上提问,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学知识,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以外,还可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感受数学知识,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使数学思维能力渗透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为形象的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数学基础知识的有效构建,包括数学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学习,为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第三,学生也要主动观察生活,然后与知识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如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几个小段,或是将苹果进行平均分配的方式等,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自主创新教学方法,不断通过教学活动,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耀忠.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26):44.
[2]黄明华.“六大解放”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生活教育,2006(10).
[3]谢月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J].中华少年,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