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创新探究

2018-11-12王哲武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创新

王哲武

摘 要: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而我国最为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便是玉米,而且玉米同时也是我国各大农业产品中种植量第一的粮食农作物。然而在玉米栽培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水资源缺乏、肥料资源严重流失以及种植环境较为恶劣等现存问题,以此笔者认为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必须对玉米的产量和水肥的应用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强化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的应用,进而提高我国玉米栽培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针对玉米栽培技术中的水肥应用展开初步的探讨,主要阐述了对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玉米的生物学特征,然后对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的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水肥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玉米在我国是种植量最高的粮食农作物,玉米的栽培质量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玉米的生长情况,并且最终会直接决定玉米的总产量,由此可见水肥应用对于玉米的栽培来说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因素,笔者针对玉米栽培过程中水肥的应用目的以及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不同水肥应用的情况下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的创新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1 在玉米栽培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1.1 选择玉米的品种

一般来说要在玉米栽培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通常会选择茎秆较为粗壮且韧性和抗折能力较好的玉米品种,同时还需要有着较好的耐密性和较高的出籽率,符合这些条件的玉米品种都可以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栽培,例如较为常见的郑单958以及圣瑞999等。

1.2 水肥管理

在播种之后使用微灌带来进行苗水的浇灌,通常来说每667m2浇水量为20m?,在小喇叭口期若是遇旱也需要浇水20m?/667m2,而在大喇叭口期则是玉米栽培过程中最需要肥料和水的时期,同时也是需要浇水的一个临界时期,所以灌水量需要按照当时的降雨量来定,通常情况下使用微灌浇水量为20~30m?左右,而玉米水溶肥的用量则为25kg和硫酸钾5kg,到了吐丝期的时候需要追施水溶肥10kg/667m2左右,灌水量则在10~20m?/667m2左右。相比起普通种植方法栽培出的玉米,水肥管理所栽培玉米时可节约50%~60%的水和20%的肥料,甚至还能够增产10%~15%。

2 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玉米的生物学特征

在玉米生理节水当中,分根区交替灌溉是极为主要的内容之一,笔者将在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展开分根区交替灌溉进行实验,研究其对玉米根系的生长情况、水分生产率和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本次实验将会分为2个部分来同时进行试验,第1个部分会设置灌溉方式、不同时期的灌水水平以及施氮磷肥这3个主要因素,灌溉方式有分根区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这2种灌溉方式,而不同时期的灌水水平则会分为播种后的25~45d、轻度和重度亏水情况,而施氮磷肥水平则会分为低肥和高肥;而第2个部分则是设置灌溉方式、灌水水平以及有机无机N的比例这3个主要因素,灌溉方式和第1个部分的实验设置情况相同,也是分根区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2种,而灌溉水平则是设置为正常灌水和轻度亏水2种情况,至于有机无机N的比例则设为无机N、75%无机N以及25%有机N。

2.1 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玉米根系的生长情况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实施分根区交替灌溉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强玉米根系所产生的养分含量,但却并不能够加强玉米对氮、钾以及磷的总吸收量,而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使用亏水处理则能够提升玉米植株中氮、钾以及磷的含量,却也无法提高玉米对氮、钾以及磷的总吸收量,除此之外,玉米植株在高灌水量的情况下对于氮的总吸收量要高于在低灌水量情况时的总吸收量。

2.2 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对玉米水分生产率造成的影响

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实施不同的灌水水平以及灌溉方式20d,也就是播种后的45d,根据实验结果显示,灌溉方式和灌溉水平会对玉米栽培的耗水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玉米栽培的耗水量会随着亏水程度的加强而减少,但是不同的灌水水平所栽培的玉米,在水分利用率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在播种后的60d,灌溉水平和灌溉方式会对玉米栽培的耗水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然而施肥水平却并不会对玉米栽培的耗水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2.3 不同水肥应用情况下玉米的产量

在不同的水肥应用情况下显示,在播种后的45d,玉米栽培的灌水水平会对玉米总干物质的质量造成十分明显的影响,而玉米总干物质的质量又会随着亏水程度的加强而减少;在播种后的60d,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会对玉米总干物质的质量造成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于玉米总干物质的质量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就说明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实行长期的轻度亏水处理或是在玉米栽培的前期实行中度亏水处理然后则实施正常灌水都无法加强玉米中总干物质的生产。

3 玉米栽培技术中水肥应用的创新

3.1 通过建立模型来对水肥交互作用来进行研究

在对玉米的生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建立起动态产量模型对于整个研究来说都有着极强的意义,并且在对玉米处于缺水情况下制定灌溉方式的优化也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展开对玉米总产量的模型研究的时候应该建立起修正M organ模型,该模型有着极强的适用性,根据研究分析得出,玉米干物质的产量和最终的总产量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还可以有效反映出玉米的生长和水肥交互作用间的联系,而且该模型能够对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的连续动态特性进行模拟,而且所需求解的参数也较少。

3.2 使用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多维时间序列动态神经网络预测模来对玉米的产量动态进行预测和研究,主要对各种影响玉米最终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因素对玉米最终总产量造成的影响,进而有效的得出所有影响因素的动态样本对玉米最终总产量造成的影响。相比起以M organ模型为基础的修正模型,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模型有着更高的适用性,通过该模型研究出的结果能够直接给农业生产中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 强化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模式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当中,水肥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玉米的最终总产量,所以要想有效增加玉米的最终总产量,就必须对水肥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注意的便是強化水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培养水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水肥管理制度,实现清楚的责任划分,这样便能够通过有效的水肥管理模式来实现水肥利用率的提高,只要能够实际提高水肥的利用率,便必然能够提高玉米的最终总产量。

4 结语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水肥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玉米栽培的质量,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量最高的粮食农作物,其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对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水肥应用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水肥能够让玉米在吸收水分的同时进行养分的吸收,有效解决了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存在的缺水和肥料浪费的情况,只有在玉米在栽培过程中强化水肥的应用,才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利用率,在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肥应用的范围已经十分广泛,其在许多的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爱梅,李广华,孔德芳,等.博州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药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6(1):36-37.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玉米创新
收玉米啦!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