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黑金刚花生品种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12黄福亮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黑花生倍受市场青睐。在相同栽培条件和同等管理水平情况下,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台湾黑金刚花生比当地朱口小籽花生增产57.67%,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通过试验观察其特征特性,及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供来年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台湾黑金刚;花生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1 臺湾黑金刚试验示范

1.1 试验过程

试验设在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灌下塅。参试品种有台湾黑金刚、山东黑玉珍、河南黑丰一号,对照品种朱口本地小籽花生。试验为简比试验,每小区300m2,起垄、宽垄双行、地膜覆盖。种植密度为:40cm×25cm,4525穴/667m2,每穴播精选种子2 粒。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冬种紫云英,3月10日压青,3月28日机械起垄,施足底肥,底肥每667m2施45%硫酸钾复合肥30kg+12%钙镁磷10kg;4月1日人工整地,4月4日人工播种,喷施丁草胺除草剂、盖地膜一次性完成。4月14日出苗,4月24日进行除草培土、追肥,每667m2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kg+12%钙镁磷5kg,5月22日始花,7月5日喷15%多效唑300ppm液+1%硼砂,7月20日喷施黄金钾,8月11日测产验收。

1.2 产量表现

1.2.1 试验结果

台湾黑金刚花生小区产量为100.28kg,折合每667m2 荚果产量为222.79kg,比对照本地小籽花生每667m2增81.49kg;山东黑玉珍花生小区产量为84.04kg,折合每667m2 荚果产量为186.76kg,比对照本地小籽花生每667m2增45.46kg;河南黑丰一号花生小区产量为83.43kg,折合每667m2 荚果产量为185.41kg,比对照本地小籽花生每667m2增44.11kg;本地小籽花生小区产量63.58kg,折合每667m2 荚果产量为141.3kg。台湾黑金刚比本地小籽花生增产57.67%,增产极显著。

1.2.2 特征特性

台湾黑金刚花生属中间型中熟中粒偏大品种,春季种植全生育期132d。该品种叶片卵形肥大,叶缘有茸毛,叶色墨绿色;茎秆粗壮紫红色,花深黄色;荚果椭圆形,网纹清晰,种仁近椭圆型;种皮紫黑色,无油斑、无裂纹;疏枝、连续开花;株高58.4cm,侧枝长62.7cm,总分枝8.4条,结果枝6.5条,单株结果18.6个,饱果率82.49%,双仁果率79.53%。果数606个/kg,仁数1250粒/kg,百果重170g,百仁重80g,出仁率76.66%。该品种出苗整齐,长势旺盛,株型直立紧凑,生长稳健,一般不疯长,中抗叶部病害,抗逆性较强。经试验示范,笔者认为境内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宜台湾黑金刚花生生长发育要求,可以推广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择适宜地块、实行水旱轮作

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水源清洁,肥力中上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并实行水旱轮作的田块。避免连作,花生良好的前茬是水稻,应防止与豆科植物连作。

2.2 深耕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

实行深耕深翻可加深耕作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性,增强抗旱耐涝能力,提高花生产量,耕深30cm左右为宜;整地要求地上和地下达到“两平”,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排灌,并要掌握生土在下,熟土在上,不乱土层的原则,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要求。同时结合深耕深翻,均匀施入30~40kg/667m2的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2.3 整地起垄,全层施肥

用旋耕机起垄,以利保墒。垄距40cm,垄高30~35cm,垄面宽80cm。花生是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花生应着重施足基肥,提倡全层施肥法,即整畦前一次性全层施入45%硫酸钾30kg/667m2+12%钙镁磷20kg/667m2+硫酸锌1.5kg/667m2,拌入施用,然后整畦开穴播种。

2.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种花生,一般播种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前晒种1~2d,有利种子萌发。剥种时要防止种皮脱落和损伤,剔除虫蛀、破损和霉烂籽仁、选子粒饱满的种仁,确保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合理密植,“行、穴距配制合理”是花生高产稳产的基础,行穴距40cm×20~25cm,每穴播2粒,每667m2种植4556~5667穴。播种深度3cm并覆盖细土,厚约5cm。播种覆土后先喷施除草剂,然后盖膜,花生出苗后揭膜。除草剂用60%丁草胺150mL/667m2或丙异甲草胺75mL/667m2或禾耐斯30mL/667m2,兑水50kg/667m2,均匀喷湿畦面和畦沟,防除杂草。

2.5 加强田间管理,建立健壮群体

2.5.1 查苗补种,确保全苗

播种10~15d后,当花生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及时揭膜,以防灼伤幼苗。同时查看苗情,发现缺窝时,及时用备好的种子催芽(粉嘴露白)补种,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和平衡生长。

2.5.2 适时中耕,培土壅蔸

中耕培土可缩短果针与地面的距离,为下针和结荚创造松软的土壤条件,提高结荚率和饱果率。中耕培土一般进行3次,在始花期完成。第1次在齐苗后进行,即播种后20d左右,这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2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即播种后35d左右,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5cm左右;第3次中耕在始花期,大约播种后50d左右,大批果针入土之前进行,结合中耕把行间土壤壅向植株根部,使果针容易入土,同时注意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

2.5.3 科学肥水管理,促进群体健壮

2.5.3.1 科学水管

花生是较抗旱的作物,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其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是花针期和结荚期。在花生下针和结荚期若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切忌大水漫灌;结荚期若遇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涝,防止烂果。

2.5.3.2 配方施肥

為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籽仁品质,花生施肥应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原则,重施基肥、合理追肥,巧施叶面肥。每667m2可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kg、45%硫酸钾复合肥20kg+12%钙镁磷10kg,混匀沟施。齐苗后结合中耕松土,667m2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kg+12%钙镁磷5kg,在花生始花时,每667m2追施硫酸钾10kg,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钼酸铵、黄金钾等,一般喷施2~3次;为防止花生早衰,必须保证花生后期的养分供应,适当增施微肥,可有效地提高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使得植株健壮,饱果率提高。

2.5.4 调节生长,控高促壮

在花生花谢2/3后,只看到零星花出现时,可叶面喷洒15%多效唑300ppm溶液+0.2%硼砂液40~50kg/667m2,控高促壮,减少郁闭,改善光合作用,提高饱果率,增加产量。

2.5.5 根外追肥,防止早衰

为了加强茎叶功能和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增加产量,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次0.2%硼、锌、镁肥,0.1~0.2%磷酸二氢钾;在花生收获前30d左右,每667m2喷施黄金钾液+0.2%钼酸铵50kg,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饱果率。

2.5.6 绿色防控病虫害

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生物、物理防治措施,例如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等,在关键时期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尺蠖等。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枯萎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等。防治蚜虫、小地老虎、尺蠖,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三氟嘧啶、毒死蜱等农药;防治叶斑病、锈病、枯萎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可用三唑酮、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乐斯本等农药。

2.6 适时收获,确保品质

花生是无限开花,无限结荚的作物,收获贵在适时。收获过早不仅影响荚果的充实饱满度,从而降低产量,影响品质;收获过晚,果柄干枯易折,果荚脱落,不仅收获费时费工,而且可能导致果实腐烂和发芽,降低产量和品质。

花生成熟标准。当花生上部果枝叶片变黄,果壳网络清晰变硬且果仁紫红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晒干储存,以防霉变。

参考文献

[1]刘丽青.花生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5):46-47.

[2]孙玉,刘军民,洪娟.花生新品种泰花8号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2016(5):42-43.

[3]徐民,王宗芳,张祥海.春花生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 [J].花生学报,2014,43(2):18-26.

[4]徐风,吴利民.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2(19):31-32.

[5]徐春艳.花生宽垄双行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69.

[6]朱书伟、张中敏、王清华.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种业导刊,2010(3):17-18.

[7]金庆春.黑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3):28-29.

作者简介:黄福亮(1963-),男,中专,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