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麻籽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12许志兴尚文艳赵鹏飞徐丽娜朱佳奇张毅崔旭姜淑侠
许志兴 尚文艳 赵鹏飞 徐丽娜 朱佳奇 张毅 崔旭 姜淑侠
摘 要:麻籽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果实既可油用、食用、保健,油渣又可饲用;果实、花及叶可药用,茎皮纤维可造纸或纺线等。麻籽是一种多功能富集一身的特色油用保健经济植物,随着利用途径的拓宽,油用麻籽发展前景广阔。为满足农户对油用麻籽栽培技术的要求,现总结油用麻籽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种植经验。
关键词:麻籽;多功能;特色;经济植物;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麻籽又称火麻籽,是麻籽的果实。东北又叫线麻,也叫野麻、北麻。即是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也是一种油料植物,属桑科麻籽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1]。雌雄异株,雄株叫枲,开花不结子,称“花麻”,雌株叫苴,授粉后能结子称“子麻”[2]。原产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零星栽培,几乎是在地头、田埂作为标志性植物进行种植。其茎皮纤维长而坚韧、耐腐蚀,是极具经济价值的天然植物纤维,可用以织麻布或纺线,制绳索,编织渔网和造纸;果实含油量30%~35%,可榨油,成为“长寿油”[3],因麻籽油富含亚油酸和亚麻油酸,有排毒养颜、输导血管等功效;同时,麻籽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即是很好的食用油,又有很好的健康养生的作用,油渣可作饲料。果实大小似高粱粒,外壳为灰色,去壳后就是中医称“火麻仁”或“麻籽仁”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润肠,有轻度泻下作用,主治大便燥结。花称“麻勃”,主治恶风,经闭,健忘;果壳和苞片称“麻蕡”,有毒,治劳伤,破积、散脓,多服令人发狂;叶含麻醉性树脂可以配制麻醉剂[4]。麻籽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少,是一种容易种植的麻用、油用、食用、保健、饲用、药用价值富集一身的多功能特色经济植物,使用量大,应用前景广阔[5]。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麻籽油的食用与保健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栽培,初步掌握油用麻籽的关键栽培技术,现将油用麻籽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为进一步推广提供种植经验,也为进一步利用提供充足的货源。
1 特征特性及生长习性
1.1 特征特性
麻籽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m。茎直立,茎表面有纵沟,灰绿色,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复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微被粗毛,背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细长;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绿色,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雌蕊,子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为宿存黄褐色苞片所包,果皮坚脆,扁卵圆形,灰绿色,表面具细网状纹。
1.2 生长习性
麻籽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大气干旱而不耐土壤干旱,生长期间不耐涝,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且土质疏松肥沃、含有机质,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粘质土壤为宜。
2 麻籽栽培管理要点
2.1 选地
麻籽喜温暖湿润、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的田块为宜,忌选择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田块。
2.2 整地施肥
秋季或播前人工清除根茬或机械灭茬,翻耕30cm以上,结合翻耕,施有机肥2000~2500kg/667m2,整细耙平,达到土壤细碎、无残茬、无土块的良好播种状态。播种时,按行距,开沟施三元复合肥25~30kg/667m2。
2.3 播种
2.3.1 种子精选
精选种子是保证齐苗、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播种用的种子,先经风选和筛选,除去杂草种子、瘪籽、破碎粒、嫩籽等杂质,使种子清洁率达到95%以上,再挑选饱满、千粒重高、大小均匀、色泽新鲜且发芽率高达85%以上的种子,方可作种用。
2.3.2 播种方法
麻籽可以采用条播、点播2种方式。因麻籽用途广泛,以油用为主时,需要稀植,有效增加分枝数,提高籽粒产量,一般依据土壤肥力,按一定株距进行点播。
2.3.3 适期播种
麻籽種子能在1~3℃的低温条件下发芽,其幼苗又有忍耐短暂低温的能力,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播种。承德地区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种较适宜。
2.3.4 播种密度
当土壤肥沃,播种密度一般按行距80~75cm,条播或按株距50~55cm点播,667m2保苗数1500~1600株;若土壤肥力中等,播种密度一般按行距70~65cm,条播或按株距45~50cm点播,667m2保苗数2000~2100株;若土壤肥力瘠薄,播种密度一般按行距60~55cm,条播或按株距35~40cm点播,667m2保苗数3000~3100株。一般面积较小时,可采用人工播种,沟深4~5cm,条播或按规定株距点播3~4粒种子,因种子顶土力弱,宜浅覆土,一般覆土2~3cm,并及时镇压。当面积大时,采用机械播种,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
2.4 田间管理
2.4.1 补定间苗
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在苗高5~8cm时,先进行补苗,再进行第1次间苗,按株距拔除弱小苗,留2~3株健壮幼苗;待苗高12~15cm时,进行定苗,按规定株距,留雌苗1株,每隔5株,留雌雄苗各1株(雄麻苗多为幼苗叶片尖窄,叶色淡绿、顶梢略尖;反之,雌麻苗多是叶片较宽,叶色深绿,顶梢大而平),若经验不足,无法区分雌雄苗,在定苗时,按规定株距多留双苗,在雄株现蕾时,适当拔除部分雄株,有效增加雌株数量,也能增加麻籽籽粒产量。
2.4.2 中耕除草
中耕是苗期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具在松土除草、散湿增温、促下控上,使幼苗主根深扎及早生快发侧根的作用。一般中耕2次,结合定苗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10d后封行前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生育期间随时拔除杂草。
2.4.3 追肥培土
结合第2次中耕,追施幼苗肥,在距离幼苗根部5~6cm处开沟追施或穴施尿素25~30kg/667m2;15~20d后进行第2次追肥,开沟追施或穴施三元复合肥15~25kg/667m2,然后适当培土;当苗高100cm左右时,进行第3次追施,开沟追施或穴施硫酸钾15~20kg/667m2、三元复合肥15~25kg/667m2,然后起垄培土。
2.4.4 排灌水
麻籽生育期耗水量较大,尤其是现蕾至开花期间,耗水量达全生育期的50%,一般在苗期、封垄期、现蕾期、开花期各浇1次水,尤其花期干旱,浇1~2次水,可有效防落花。同时,麻籽生育期间不耐涝,麻田若积水2昼夜则会引起麻株死亡。因此,雨季若涝要及时排水防涝。
2.4.5 拔除雄株
油用麻籽的收获产物是籽粒,因雄株只开花,不结籽粒,为增加籽粒产量,一般在雄株散粉结束后,及时拔除雄株,减少养分消耗,提高通风透光和肥水供给,有利提高籽粒产量。
2.5 病虫害防治
麻籽植株的叶、根系排泄物有一种特殊气味,一般病虫不易侵害,很少发生病虫害。偶有麻籽霜霉病、秆腐病、斑枯病及麻籽小食心虫、天牛等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油用麻籽主要是食用和药用,因此,防治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利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方法防治病虫害,为预防病虫发生,常采用轮作、增施有机肥、开沟排涝,清除田块四周的杂草,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原则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若必须使用,发病后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斑枯病发生初期,可用60%虎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发生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的杜邦克露、或68%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秆腐病发生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麻籽小食心虫可用50%亚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麻籽天牛,挖出烧掉麻根、麻杆;在成虫盛发期清晨人工捕杀,或用50%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2.6 收获
当植株中下部叶片枯萎,籽粒成熟时,收获全株,在备好的场地及时晾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销售籽粒、或榨油、或去皮药用或入库贮存。
参考文献
[1]房郁妍.麻籽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38-40.
[2]李晶忠,谭维福,赵金,白杨.火麻仁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3(21):50-51.
[3]谭冠宁,李丽淑,唐荣华,王晖,湖泊.广西油用火麻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03):87-90.
[4]吴凤霖,王立军.麻籽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11):14.
[5]吴发明.火麻仁种质资源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