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飞播种植研究

2018-11-12高艳霞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高艳霞

摘 要:航空飞播造林是加快我国造林绿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防止林区沙漠化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我国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航空飞播种植技术在我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利用航空飞播种植技术开展飞播造林,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凸显生态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航空飞播造林技术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开展航空飞播造林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加快本地区森林面积恢复,强化生态保护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航空飞播;造林技术;种植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01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存在乌毛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沙漠化土地面积4.3万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地区荒漠化危害相当严重。进入21世纪以来,鄂尔多斯为了进一步改善本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长期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由于地区幅员辽阔,劳动力资源较少,使得造林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地区沙漠化和水土严重流失现象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抑制。因此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造林技术,就成为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防沙治沙需要攻克的难题。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鄂尔多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家财政和各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开展了飞播造林尝试。由于当时该项技术还一项新技术,在整个地区缺少成功经验,最终导致了示范推广失败。但在失败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下一次推广该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鄂尔多斯飞播造林面积超过6.67万hm2以上,全市飞播造林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1 航空飞播造林技术分析

1.1 飞播造林区条件

鄂尔多斯市属于典型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时间长,夏季炎热时间短,日照充足,气温年际变化较大,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鄂尔多斯是沙漠区,主要以放牧为主,常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草场动物超载放牧,优质牧场呈现严重退化趋势,现有草场已经不能够满足畜牧产业发展要求。而实行圈舍养殖,需要增加额外经济成本,农民群众急需寻找轮封、轮牧与圈舍养殖相结合的高效养殖方法,因此开展飞播造林,是实现沙漠地区生态快速恢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

1.2 树种选择

要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地理条件、航空飞播造林技术的适应性,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和树种来源广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或草种。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本地乡土树种。采用大小粒种子混播的单飞造林方式,飞播目的植物种选择为籽蒿、扬柴、花棒和沙米[1]。这些树种中,杨柴具有很好的固沙能力,便于覆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能够正常生长。播种出苗后,死亡率较低,保苗率较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成成年植株。并且该种树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次播种,能够依靠根蘖进行繁殖,逐渐扩大覆盖区域。因此该种树种适合在沙丘坡面生长,是防止风沙移动的较好牧草,是鄂尔多斯市,沙漠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物种。籽蒿生命旺盛,在干旱地区依然能够正常生长,耐风蚀沙埋,流动沙堆的先锋造林树种,是一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出苗后保苗率高,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防风固沙效果好。但由于该树种不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将其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搭配。该树种和杨柴搭配能够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花棒种植之后容易发生位移,适合在流沙环境中造林,耐沙埋能力相对较强,但该种树种不适合在固定沙地种植。播种后出苗率较高,是航空飞播造林的优良树种,但该树种自然更新能力较差。沙米又称为沙蓬是固沙先锋植物,在防沙治沙方面,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饲用植物。在沙漠地区开展沙米飞播造林,能够提高沙漠地覆盖率,还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1.3 合理选择播种期

结合鄂尔多斯市气候特点,正常年份降雨分布,航空飞播造林播种日期一般控制在6月初—7月上旬,这个时期正好是季风期,东南风与西北风交替出现,播种后能够完成种子覆盖工作。且播种后逐渐进入到雨季,外界温度较高,能够为种子萌发提供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情况下,只要充分利用一次有效降水,就能够满足航空飞播造林要求。植物播种出苗后到10月份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较长,能够实现枝条木质化[2]。在飞播造林之前,一定要和当地气象部门取得有效联系,结合雨季到来的早晚,根据气象预报及时调整播种时间。

1.4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航空飞播造林之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所有种子必须进行风吹筛选处理,要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确保所选择的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同时为了避免航空飞播以后,种子遭受到鸟害和鼠害,以及在大风条件下发生位移,还需要将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

1.5 科学播种

经过不断试验总结,要确定科学播种量,因为播种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近些年,通过广泛试验得出,每公顷播种量维持在6kg比较合适。其中树种播种量维持在3.75kg,草种播种量维持在2.25kg[3]。种子播种之前必须对播种地进行有效处理,提前进行检验。播种区域处理要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到远的原则进行。检查过程中要对整个播种区域的位置面积、播种条件、进行全面确定,然后确定最佳播种方案。该项工作要具备乙级资质以上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负责完成。航空飞播造林作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要使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本次造林的航线、轨迹进行有效规划,避免出现重复播种和漏播现象,要确保种子发生位移时,也能够控制在同一条播种范围内。

1.6 做好航空飞播造林后的管理工作

航空飞播造林之后,禁牧是保护飞播造林成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飞播造林的前几年,禁止到飞播造林区域放牧。在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造林工程实施之初,主要采用了围栏封禁和人工管理的方式禁止放牧。鄂尔多斯市也下达了全面禁止放牧的命令,并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航空飞播造林区域放牧现象得到有效抑制。但最近几年又出现新的情况,随着植被覆盖量逐渐得到恢复,在农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火星通过空气传播到造林区域造成飞播造林区域火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大部分飞播造林区域远离主要交通干道,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水源不足,一旦发生火灾,将难以控制。因此,防控航空飞播造林区域火灾和病虫害就成为当前造林工程管理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建议以自治区和省级林业局为主,构建防火预警体系,增强对火灾的反应能力和预警能力。保障地区出现火灾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同时还要加大飞播造林区域病虫害防控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对飞播造林区域林木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全面调查。对于植被覆盖度较大的飞播造林区域,为了有效预防在极干旱年份出现严重缺水而导致大面积植物死亡,要开展轮封轮牧,合理利用植被资源,并科学合理规划飞播造林区域畜牧承载量和放牧时间。这样既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能够控制飞播造林区域植被覆盖量,对降低火灾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

2 航空飞播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2.1 大胆创新,增加科技含量

飞播用种利用保水剂和复合剂拌种包衣;飞播时将电脑与GPS导航系统连接,提高了地面指挥实效;对地表植被较多的播区,由过去的牲畜采踏覆沙改用覆沙耙覆沙,为种子快生少害提供了保障;协调气象部门,对播区进行人工增雨,提高了播区成苗率。

2.2 严密组织,加大工程管理力度

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的飞播造林指挥部,负责建设期间的宏观管理;林业局成立了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飞播造林的组织与实施。聘请鄂尔多斯市林工队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踏查,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块确定播区,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植物种,并通过公开招標择优选购飞播用种。同时,飞播、围封施工均签定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旗林业局按照作业设计严格验收。

2.3 加强管护,巩固飞播成效

管护是巩固造林成果的第一要素。飞播造林结束后,旗林业局及时组织对播区进行全面围封管理,并与播区的农牧户签定禁牧合同。播区全部落实专职护林员,签定责任状,明确管护范围、职责、工资待遇、奖惩条件。

3 展望

我国是一个人均林地面积占有量少,人口数量多的国家,平均每人占有森林面积只有0.128hm2。并且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林业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现有林地面积呈现缩小趋势,荒漠化和沙漠化现象加重。通过开展航空飞播造林,能够提高我国偏远地区和沙漠地区森林覆盖率覆盖地区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关于航空飞播造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项技术的适应性大大提升,对有效发挥该项技术的造林作用有着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佰珍,张玉兰,张月显.古浪县腾格里沙漠人工模拟飞播造林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8).

[2]苟文龙,李元华,李开章,等.若尔盖飞播种草治理沙化草原成效显著[J].草业与畜牧,2010(4).

[3]张斌,王锁怀.多级分层抽样法在飞播造林成苗成效调查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10(3).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