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初报
2018-11-12梁玉全孙秀春黄梦希
梁玉全 孙秀春 黄梦希
摘 要:本文主要对江苏南京高淳早竹产区的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规律进行阐述,竹秆褐色条斑病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降雨量、立地条件密切相关,基本弄清了早竹秆褐色条斑病的病原及其生物生态学习性、危害竹种及发生状况后,本文对该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早竹;竹秆褐色病;发生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33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本研究调查区域选择南京高淳区。
1.2 试验方法
1.2.1 早竹生长季节与病害发生发展关系观察
在南京高淳竹林地内设置3个样地,每个样地5m×5m,每个样地内设样株20~25株。
1.2.2 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发展关系观察
以南京市高淳气象局的气象资料为参考,取其月平均值,根据以上所设3个样地的观测数据算出各月份平均发病率和感病指数。计算感病指数与温度、湿度、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相关显著性检验。
1.2.3 立地条件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调查
结合病害分布与危害调查,分别在高淳区的不同坡向、坡位设置样地,隨机抽样30株,调查立地条件与秆褐色条斑病发生流行的关系,取其的平均值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竹生长季节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早竹生长季节与秆褐色条斑病的发生发展是紧密关联的。调查发现3—5月是早竹新竹生长和秆褐色条斑病感染的时期,竹子生长季节是在4—10月,而此时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侵染竹秆,当年侵染不易发现,第2年症状明显。
2.2 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
南京高淳地区一般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平均530.4mm,占全年的43%;年日照时数1983.6h;相对湿度达80%以上,正是秆褐色条斑病病菌生长、繁殖、侵染最适宜的温度、湿度,也是秆褐色条斑病发生发展的大高峰期。在10月份,高淳县的温度、湿度仍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能满足秆褐色条斑病病菌发生发展的条件。观测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的感病指数与降雨量关系较大,与温度、相对湿度极显著相关。
2.3 立地条件与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的发生发展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林缘较林内严重;密林较稀疏林严重;小溪旁、山涧地、马蹄形山凹地的竹林先发病(病情最重),然后逐渐向上、向左右扩展蔓延;从地形上看,不论谷地还是脊地,上坡均较轻,中坡稍重,下坡最重。
2.4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调查发现,南京高淳地区的竹林经营中,为了提高竹林经济效益,避免病虫害的侵染,林农每年6—7月份都会给新竹注射农药,注射后留下的针孔也是病害传播和发生的重要途径。
3 结论与讨论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6月下旬—8月中旬的温度、湿度及降雨量最适宜早竹褐色条斑病病菌的生长、繁殖、侵染,是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季节。病害的发生流行还与早竹生长期以及立地条件密切相关,密林、林缘、溪边、凹地、下坡的竹林先发病且病情最重。
高淳早竹林人工覆盖砻糠技术,虽然提高了新竹的出笋率,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覆盖砻糠的高温加大了对新竹基部的伤害;砻糠中可能已有大量病菌存在,砻糠的重复利用,也加快了早竹秆褐色条斑病以及其他病害的发生、流行。据官森研究,同一片竹林连续覆盖时间不能超过2a。第3年必须停止覆盖,并加强培育管理.使竹林恢复元气。待正常生长2~3a后,才能继续覆盖。因此,在人工提早出笋栽培中应科学合理地覆盖砻糠。
参考文献
[1]薛振南,文凤芝,全桂生.毛竹丛枝病发生流行规律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5,24(2):130-135.
作者简介:梁玉全(1970-),男,大学本科,南京市高淳区林业工作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