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辅助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教学研究
2018-11-12秦菊英包佳玮岳伟岸
秦菊英 包佳玮 岳伟岸
摘要: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是设计教育的基石,它的内涵发展与外延拓展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近来提出的“互联网+”理念,运用当前大学生中高使用率的微信软件进行移动辅助教学,探究、完善微信中的公众号、朋友圈、群聊等功能对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教学起到辅助与提升作用,以此来充实设计基础课程传统课堂的教学,并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创新与有意的尝试。
关键词:设计基础 微信 移动教学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69-03
引言
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是设计教育的根基,对设计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刚进入大学的艺术设计类新生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人文素养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他们大多在进入大学前,疲于应付繁重的专业技能训练,忽略了文化素养的积淀,以致进入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对设计文化类基础教育课程选择性逃避,其最显著的贻害就是其设计缺乏人文关怀和设计伦理,设计内容空洞乏味,随心所欲想当然。奇怪的设计、过分的设计为所欲为,逾越最基本的规矩和设计伦理。
为丰富设计类新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其设计创新软实力,解决高中应试教育与大学专业素质教育间的衔接问题,构建大一新生的设计基础教学平台已成必然。鉴于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性,结合近来提出的“互联网+”理念,我们通过利用当前在大学生中具有高使用率的微信进行辅助移动教学,以此来增强设计基础课程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扩散力,丰富课程体系的内涵和教学形式。
一、微信辅助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高,因其简单的操作,公眾号、朋友圈、群等功能的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在最近几年,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也逐渐被学者们关注与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以“微信”作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检索,2012年仅有2篇,而截至2016年3月10日检索到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献共有830篇之多。学术论文在数量上的几何增长,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信平台作为一种移动教学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与应用。移动教学也顺势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相关教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相当数量的成果。而在微信中以“设计基础云平台”为关键词搜索公众号时,截至上述日期,尚未有结果。综合上述在知网与微信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学者们的相关教改和研究还没有比较系统地落实到对设计基础平台课程的实践当中去,实践探索和理论指导意义均显薄弱。
二、微信辅助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征,所以本教改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展开具体设想和尝试实践。这种尝试是建立在之前相关教改研究基础上的,既脚踏实地,又集成创新,稳扎稳打,推进教改。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路
1.以移动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虽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学生接受知识相对被动,重难点讲解稍纵即逝,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有效地消化等。对于传统课堂的这些局限,微信所具备的快速传播、即时互动、信息精炼、形式多样以及可重复再现等特点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结合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优势,运用微信等移动教学手段辅助传统教学,是保持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提升现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和丰富设计基础教学平台的一大途径。
2.以微信软件平台为依托,拓宽更自由的专业成长空间
传统的设计教学体系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关注不够,学生从一入学较为被动盲目地接受既定专业,整个大学学习生涯无法很好地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缺乏问津真正喜爱的专业平台。如何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促进艺术设计类学生相对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横亘在设计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设计基础教育平台的建设应运而生,这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权,而且更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说设计基础平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专业选择平台,那么设计基础云课程的建设则为学生拓宽更自由的专业成长空间。设计基础云课程所提供的分门别类的信息、知识,让我们有更好的渠道问津感兴趣的专业,深刻透彻地了解什么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什么是自己最想学习的知识。换句话说,设计基础平台课程的搭建,设计基础云课程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学生专业取向外在的所属条件和内在的认知途径,这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互动,完善了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适应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引领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夯实设计基础教育,提供更自由的专业成长空间。
3.完善教学环境和教学结构,培养与时俱进的师资力量
在保证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师运用新媒体教学的能力,完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整合相关课程移动平台,组合强力有效的移动平台课程教师团队,对设计课程集思广益、切磋交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此为契机,适应时代脉搏,培养与时俱进的师资力量;关注社会进步,启领设计力量发展。
(二)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大一新生在入学前所能接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往往较少,而目前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不大可能会对课外其他一些重要的设计知识花大量时间去讲解。为此,微信公众号“设计基础云课程”应运而生,旨在建立一个推送知识、自由交流和互动学习的平台,更好地辅助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基础云课程”总共分设四档栏目,分别是“造物有灵”、“名匠大师”、“古代手作”、“现代设计”,从设计文化、设计思维、设计技能、设计眼界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夯实学生的设计基础。加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传统手工艺心手相应的设计文化的学习,对相关学者名人匠师的瞻观,对最新前沿设计的实时关注,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设计氛围,开拓学生的设计眼界,提升学生的设计修养。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
设计基础课程由于其课程特性,需要一定的时日积淀,方能观见对学生的深层益处,这种未能立竿见影的内化式文化教学,往往就会让一些文化素养积淀尚浅的艺术设计类学生却步,甚至部分教师的盲目短视。他们认为学习基础课程吃力不讨好,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不大,甚至认为占用设计实践课程的时间。这种对文化理论课程的忽视,严重阻碍其设计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意能力的良好形成。缺乏设计创新原动力的学生难以成为真正的设计大师,而只是重复劳动着的设计工匠而已。这对于我国设计人才的成长显然是很大的障碍。
设计只是手段,设计作品所承载的文化思想才是表达的核心。纵观各国的经典设计,无不体现着各国的设计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我国设计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设计中民族文化缺失严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巨大的文化宝库为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我们应该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设计底蕴,这是下一代设计人,也是中国设计形成具有本土特色设计风格的必经之路。一个设计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他所设计的作品的内涵性和价值性。所以,需从大一开始就重视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教师需要除了在传统课堂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外,还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在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为学生营造起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微信公众号“设计基础云课程”中的“造物有灵”栏目就是本着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一目的建设起来的。比如其中一篇文章《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如图1)就是为了辅助“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而推送的,文章从传统“五色观”角度把颜色分为“正色”与“间色”,并结合“五行学说”,对每种颜色所蕴含的含义与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旨在加深大一新生对于色彩的理解,提升色彩感知度,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引導学生的思维方式
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在众多繁复的资源中,整合自己需要的资源不单依靠灵感的,它更多依靠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来完成。艺术设计类新生从大一开始接受设计基础教学,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其设计思维的培养过程。但凡如今知名的设计师,都有着各自的设计理念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对于设计类新生设计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京都的百年老店,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微信公众号“设计基础云课程”中的“名匠大师”栏目里的—篇介绍日本众多手工艺人设计理念和对待传统技艺态度的文章,文章向学生传递的不仅仅是日本各种传统技艺的介绍,还有日本传统艺人对待设计的虔诚态度。“名匠大师”栏目通过对各个不同设计领域知名设计师的推荐、采访等,在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形成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价值观。
3.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
从徒手设计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手段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对于设计基础的技能教学,虽然在与时俱进,但我们在适应与应用新设计手段的时候,却从未向后反思,向古代借鉴那些心手相应的设计智慧。学生学习手绘,学习各种设计软件,与之相应的设计操作能力却越来越弱化。通过了解与学习那些古代的最朴素的设计智慧,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改善艺术设计类新生的设计方案浮于表面,不切实际的现象。微信公众号“设计基础云课程”中的“古代手作”栏目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设立的,通过对于各种传统设计技艺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现代设计技能的同时,了解传统设计技艺,鉴古明智,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比如其中一篇《中国古代书籍装订》介绍了古代书籍装订的各类形式,如简策装、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纷繁复杂,形式多样。虽然随着书籍制作材料的变化、制作工艺的发展,在如今的平面设计书籍装帧课上,早已不再教授学生这种装订古法,但如果学生要是能了解其书籍装帧的古今演变,掌握多种装订技巧,对于学生未来的设计发展,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设计基础云课程”公众号的价值所在。
4.开阔学生的设计眼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同文学,设计也需要不断见识新事物,学习新理论,开阔新眼界。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创造需要有“活水”的源源不断注入。为了开拓新生的设计眼界,“设计基础云课程”公众号中的“现代设计”栏目,会定期推送一些当代设计作品与设计时讯,培养新生对设计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设计眼界。这其中包括网络上搜集来的资讯,也有学生投稿分享来的资料。像《武重义的竹穹顶,尽显结构美感》一文就是一位去越南旅游的学生在旅游途中看到几个大小不一的竹棚屋耸立在公园茂密的树林里,觉得新奇,从而去深入了解整理来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与移动教学相比,是一种相对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如今移动教学已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可取其长处,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利用当下超高使用率的微信辅助教学,对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以一般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如图2),对于以往需要在课堂上播放的较长的教学视频和音频文件,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群聊功能,在课程群中发送网址链接,先让学生自行观看,预习课程内容,以此来节省课堂时间。学生预习课程后,可直接在群中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课后教师可在群聊中随时发布课程任务,也可通过课程的公众号向学生推送与所布置任务相关的文章资讯,以此来间接辅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可通过朋友圈选择“部分可见”上传作业,来进行课程内同学间的作业交流,教师也可在作业下方留言点评,学生间也能互相学习。另外,在平时,学生也可在课程群中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也可在教师群中交流教学经验。
教师还可通过课程公众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图3)。教师可把学生按专业进行分组,备注姓名,单对单答疑解惑;可适时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按分组定向推送设计文章。并可利用公众号的“统计”功能,以图表形式查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情况。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提出的普遍问题,设置自动回复,若再有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时,公众号可自动回复为其解惑,这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在微信平台上的初步教学探索,拓展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教学实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了良好的趣味性、互动性的学习关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以更好实现。随着微信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尝试,以微信等移动终端辅助设计教学的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