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设计审美研究论述
2018-11-12王晓峰
王晓峰
摘要:我国是一个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漫长的文化沉淀,民族文化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山古建筑可以被视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可能不同区域的材料和地质因素等存在差异,但其的建筑形态和审美文化等方面折射出的文化本质是相同的,也对当前建筑设计审美具有直接的影响。故此,文章展开对古建筑设计审美研究,旨在增强人们对形式美与艺术本性的认识。
关键词:古建筑 设计审美 造型美 自然环境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89(2018)04-0048-02
引言
建筑设计不仅包括对具体结构设计,还包括建筑美学设计。古建筑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具体的文化传承是根据地域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文化背景产生的。通过对古建筑的设计审美研究,可促进人们对当时的审美观念的理解,并了解古建筑设计所富含的美学规律。基于此,本文结合浙江宁波古建筑为例,分析具体的古建筑设计审美,详细内容如下。
一、我国古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我国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设计方式,其主要的设计思想可大致分为:虚实结合、中庸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现对上述三种设计方法展开研究,详细如下。
(一)虚实结合设计方法
古建筑在设计中,常选择虚实结合的设计方法,并将古代文化思想充分添加到古建筑设计中。且这种虚实结合的设计方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虚与实,其在具体的设计中,借助一些虚幻的手段实现对现实建筑的补充,促使建筑可以具备良好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中庸”设计思想
古建筑設计中,使用最多设计思想为“中庸”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可以对古代人的高尚平和生活态度进行展示。而且,“中庸”设计思想的体现,使得建筑物的位置主要以正中心的位置为主,促使人们居住时,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给予人们更好的居住环境。
(三)“天人合一”设计思想
“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可以对古人的生活态度,借助这种设计思想展开建筑设计,可使得古建筑设计审美效果良好,符合建筑审美性的要求。而且,“天人合一”设计思想还能够促使古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古建筑的设计审美着眼点
在充分理解古建筑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对古建筑的设计审美着眼点研究,对当时人们的审美只求和古建筑本身所蕴含的美学规律的研究。
(一)古建筑的造型美
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且在造型结合“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现本文以浙江宁波古建筑展开研究。宁波古建筑在具体造型设计中,主要选择粗线条勾勒:分别为结合地形营建,且建筑结构独特;适当引入地方建筑文化,构建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1.造型别致、依山傍水
宁波地区的山地、丘陵较多,且水系较为发达,河道交互错落。这一条件则使得宁波建筑在造型和选址中,依山就势、邻水布局,这样就使得建筑形成既统一却又风格迥异的建筑造型风格。再对宁波地区的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区域气候湿润多雨,这样也就使得区域古建筑多呈现南向且南北开窗,可达到采光、通风等目的。以宁波前童镇为例,其“山环水绕、围而不闭、藏风得水”的特点,其童氏宗祠造型闭式四合院,大厅32根柱,全局像一盘棋子,西厢角楼呈“八”字分开,四角下垂,具明显明代风格。
2.巧构奇筑、依势而建
现以保国寺为例,其结构奇特、气势恢宏,其属于木质结构佛堂建筑,其大殿进深为13.38m,面阔为11.83m,其属于进深大于阔面的平面形式。这种纵向长方形的造型布局方式,在满足宗教需求的基础上,还可达到扩充大殿空间的目的。保国寺“无梁殿”中的瓜棱柱子,每根柱子是由多根原木拼接成功,并选用榫卯的方式展开连接,这类连接方式选择虚实结合的方式,可保障支撑强度,并全面增强建筑的整体造型美观。
(二)古建筑的自然环境美
古建筑在选址上,重视建筑与山水的结合,在具体的古建筑设计中,在具体的古建筑设计中,是遵循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其在具体建筑设计中,充分将天人合一应用到古建筑设计中。其有效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古建筑在自然环境的烘托下,使得建筑的造型更为优美,促使建筑意境美可以得到充分的传达。其在权衡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注意人伦之德的审美文化内涵,并追求古建筑与山水环境的遥相呼应,综合增强古建筑的设计美感。
古建筑的设计中,长选用大量的木结构体系,木结构的耐久性直接影响古建筑的使用年限。为综合提升木质材料的耐久性,则常选用涂漆和桐油的方式,达到保护木质结构的目的。且这类保护方式,可有效增强建筑独特美感,且坚固、耐用、美观。古建筑设计理念进一步优化,设计者将梁架与柱子进行涂色,并绘制相关图画。此外,为使得古建筑与环境相适应,需合理对建筑的整体色调进行调整。以南方城市为例,其在具体颜色配置中,往往以淡雅色调为主,如白色的建筑墙面、灰色瓦和墨绿色的梁柱,这样的色调搭配,可以给人_种清凉之感,缓解夏季燥热心情,再结合建筑周边绿色植物,使得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从而给予人们舒适静谧感觉。
现以宁波古建筑为例,其在具体的设计上体现顺应天理、安居乐业、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其具体的建筑形式充分展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其主要特征如下:
(1)单体建筑与整体建筑和谐统一,尤其是具体建筑雕刻、装饰等整形强,突出清新和典雅的风格特征。
(2)新建筑与旧建保持和谐,新建筑在设计时,与旧建筑风格结合统一。
(3)个体建筑与群体建筑和谐统一,建筑个体与群体建筑之间相辅相成,突出个体建筑特色,并体现群体的节奏与韵律。
(4)建筑与环境保持和谐。以宁波天一阁为例,其在具体的设计时选择“天一地六”的“水”理,其将水克火的理念引入到建筑形制中。此外,其在具体的布置中,将“水”的利用达到了淋漓尽致,楼前后天井布置、楼板下藻井、水藻纹饰,充分突出了引水意义。此外,为突出天一阁的自然和谐,其将菱池、马眼漕、月湖等相互连通,在与自然水系和谐相处,并达到防火的目的。
(三)古建筑的装饰美
古建筑在具备独特的建筑造型、结构等的基础上,古建筑也具备富含艺术美感的装饰设计。古建筑的装饰设计主要选择精细、隐借等方式,用以突出建筑的装饰美。古建筑的装饰美主要体现在借助建筑自身的结构构件赋予建筑视觉美感。通过工匠的对木质构件的雕刻工艺,赋予木质构件的曲线美,达到装饰的效果。
现以宁波前童古镇为例,其祠堂主要是用于供奉和祭祀祖先,强调道德观念、儒家任孝等思想。其李思宗祠的装饰结合娴熟的施工工艺,简练庄严。庆安会馆的门楣以14幅精致的民间人物故事砖雕装饰,结合石雕勒脚,使之成为凸版立体雕塑,并在周边配置双龙戏珠的图案,其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建筑的主题思想。另外,在具体装饰中,“鱼”同“裕”,象征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其在屋脊设置太极双鱼造型,生动形象,寓意良好。
再以保国寺为例,保国寺的装饰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其大殿的柱头的绘画风格及颜色,有效地与斗拱保持一致,运用水波纹图案,且以蓝绿色为主色调,充分突出保国寺的“水”的主体。另外,保国寺的前槽天花板布置3个镂空的藻井,以圆形为核心,选择8根梁柱构成藻井,在确保通风效果的基础上。另外,保国寺还设置稳巧的斗拱结构、瓜棱柱子有效地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装饰美感。
此外,宁波古建筑的装饰中,存在大量的龙纹装饰,如庆安会馆的双龙戏珠、大殿龙吻、奉化萧王庙的盘龙柱等,在起到装饰的同时,也突出古建筑的龙文化。
(四)古建筑的韵律美
建筑可以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其不仅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可借助高低的视觉调剂与形状搭配,促使建筑散落的节点与其他建筑的点线面相互勾连,形成和谐、节奏明显的视觉享受。以天一阁近旁的书画馆为例,其是江南民居院落布局,有—层层的漏窗,配合曲径通幽的回廊,在充分展示韵律之美的同时,营造了一种意境。游人随着布局推移,游离在布局中,富有规律和节奏感的设计,可以给予人们一种音乐美感,感受曲径通幽的意境。
三、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在设计中,充分地将区域文化内涵赋予到建筑设计中,在表现设计思想的同时,全面突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宁波拥有“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美称,具有优美的山水,其城区、郊区及乡镇均覆盖大量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充分的对人文主义色彩进行展示。
寧波古民居建筑一般择取院落式,并具备一个或多个天井,这些天井多以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有助于院落采光。此外,建筑多具备马头墙,高低错落、缓慢起伏,具有浓厚的乡村民居特色。这一特征以前童古镇表现最为明显,其马头墙对称、并辅以“鱼化龙”的造型,可充分突出儒家思想,部分建筑为追求功名人家的体现。建筑通过精细的雕塑和彩绘图案,彰显民族文化,如:古建筑通过雕刻民间故事装饰,突出区域民间生活习俗而且。
同时,宁波古建筑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中西文化结合建筑设计。比如教堂的内部结构选择木柱和木屋架,并选择中国攒尖为结束的半圆圣室。这样的设计方式,充分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西方建筑中,达到中西合璧的文化交流形式。
古建筑的文化特质中,其不仅彰显区域民族文化,还将天人合一、中庸等思想,充分融入到古建筑设计中,突出古建筑的文化美。
结语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的瑰宝,其在给予人们审美的享受,还带来了历史文化的熏陶。本文主要对古建筑的设计审美展开研究,分析其具体的古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再从多个着眼点对具体的古建筑设计审美进行论述,这些着眼点包括设计造型美、设计自然环境美、设计装饰美和韵律美等,主要以宁波古建筑为例,分析其具体的文化内涵,分析古建筑的文化特质与文化美。从多个角度研究分析古建筑的设计审美,对未来建筑设计审美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