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
2018-11-12冯为为
文 本刊记者 冯为为
拆除旧建筑,建设新楼宇,或者是造、拆其他工程,都难免会涉及到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实际上,近几年建筑垃圾处置情况不尽令人满意。填埋占地、乱堆伤土、抛洒污河、弃置不理的建筑垃圾处理环境弊端逐渐显现。面对大量的建筑垃圾,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业界专家,或者是一部分社会企业都在寻求科学处置的最优解。
2018年3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郑州、洛阳、许昌、商丘、苏州、南通、杭州、深圳、广州、上海等35个城市(区)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通知要求,35个试点城市要合理布局消纳处置、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设施建设,推动资源化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研究制定再生产品(再生砂石骨料、再生免烧砖、再生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政策。此举让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在国内较早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城市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证实之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近一段时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热议话题。业内人士表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保护当地城市的青山绿水,也可有效的、科学的开发城市建筑垃圾这座“矿山”,让放错位置的建筑垃圾变成资源再利用。
资源化利用是消纳建筑垃圾的有效途径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它废弃物。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维持较快速度,拆、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快速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保持高位。据估计,我国在未来10年平均每年仍将产生20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产量惊人。
业内人士表示,倘若有些地方填埋消纳能力不足,这些建筑垃圾得不到合理的处置,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建筑垃圾围城,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破坏。2016年曝出的上海建筑垃圾转运至江苏、海南万泉河部分河床被倾倒建筑垃圾抬高河床等案件表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亟待寻找出最合置的处理方式。
在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建筑垃圾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粗暴的填埋、倾倒、堆积等方式来处理。基于此,很多城市都选择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类可利用资源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来消纳建筑垃圾,不少地方政府更是从财政、土地、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业内人士表示,资源化利用是消纳建筑垃圾的最好选择。
以北京为例,仅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两个月就可以“吃”掉拆除违建产生的建筑垃圾2.5万吨。该项目经理在介绍这一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时说,沙河镇的这套设备,可将成分不管多么复杂的建筑垃圾“吞”下去,将大小不一的各种建筑垃圾投入全封闭式的综合处置线,经过破碎、筛分以及多级分选后,最后“吐”出来最小不到5毫米的再生骨料。然后据骨料直径大小的不同,可用于生产管廊回填、场地回填中使用的再生回填材料,可供二级载重公路底基层使用的再生道路材料,铺路的再生透水砖,以及供海绵城市建设使用的透水铺装。
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既能解决建筑垃圾处置、消纳问题,又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资源化利用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创造价值、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消灭了“建筑垃圾”到“资源”的距离,是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的最有效途径。
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环境解压
由于产量大,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不能及时被合理处置、消纳,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缓解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国内一部分城市从2011年就开展实施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为促进更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市场化运作;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6年)》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建筑垃圾的分类与再生料处理技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关键技术等。为配合国家政策,2016年,我国有10余省167城市相继出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但就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总体项目落地情况来看,不容乐观,真正落地的项目并不多。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95%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我国有很多的建筑垃圾,或保持着初始状态,或掩埋了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亟待提高。
业内人士表示,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90%以上是可以作为资源重新利用的。据测算,若我国每年产生的35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可节约天然砂石30亿吨,节约取材用土和填埋用地80万亩;可生产免烧墙体和地面材料约1万亿块标砖。同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直接污染,改善市容市貌,减排有毒有害气体。与堆放或填埋方式相比,可减少50%的一氧化二氮、99.3%的氮化物和28%的一氧化碳排放,生态效益显著。因此,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创造经济价值意义重大。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多举措有效推进并提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在余泥渣土受纳场附近预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地,并无偿提交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使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像监管报废汽车那样监管建筑垃圾的流向,制止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不合理、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形成建筑垃圾“生产-收集-运输-处置-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那时,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能达到95%,建筑垃圾产量和处理能力就能相匹配,建筑垃圾围城、污染等环境问题将不足为惧,建筑垃圾处理将不再是环境的压力问题,我国环境保护也将从建筑垃圾处理中解脱出来,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也能获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改头换面”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前景广
在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下,建筑垃圾走资源化利用道路,既符合可持续发展,又是落实循环经济的一个很好措施,一举多得。将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改头换面”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现在,国内各省市都在加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如,湖北省正提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17个市州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计划今年完成前期工作,明年建成,后年正常运营。江苏省截至目前,共有7个城市建成了专业化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年处理规模610万吨;南京、无锡、徐州、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和宿迁市等8个设区市将力争今年年底前开工,2019年投入运行。根据省内各地建筑垃圾产量、资源化能力及资源化率现状,河南省在许昌、郑州、安阳、新乡、平顶山、焦作、永城等7个城市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年处理能力2100万吨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铺开。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来看,行业产业还没有形成。虽然很多地方积极性比较高,很多企业积极投入,也有少数企业取得了良好效益,但是总的来说,资源化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政府推动力度应该继续加大,鼓励和扶持政策应该继续加强。
“在加强和推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时,也应协调好整个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业内人士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包括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产品生产、产品应用等环节,涉及至少12个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工程业主、施工企业、拆除企业、土运输企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车辆制造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国家政策在扶持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管,让整个链条上的任何一方都能各司其职,才能让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产业之一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业内的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将达到73.47亿吨,因此现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前景广阔。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驱动催化,各个环节被逐一打通后,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业发展都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相信,在不久的时间里,在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建筑垃圾都能“变废为宝”,我国生态环境也将免受建筑垃圾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