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用豆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2018-11-12周俊玲张蕙杰
周俊玲,张蕙杰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北京 100081)
食用豆是世界三大食用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食用豆生产和出口大国,多年来一直是净出口贸易格局。但自2013年以来,中国食用豆一反以前延续很多年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是顺差的状态而开始呈现贸易数量逆差、贸易额顺差的贸易格局,出口贸易形势日渐严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贸易形势?与其他出口大国相比,近些年来中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究竟怎样?制约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中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目前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中常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考察中国食用豆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结果,并进行国际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 世界食用豆生产和贸易形势
世界食用豆的主要种植区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主要种植品种是普通菜豆、鹰嘴豆、豌豆、豇豆、扁豆、木豆等。世界食用豆的生产大国有印度、缅甸、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根据FAO的统计数据,2016年世界食用豆的收获面积为8 238.20万hm2,总产量为8 180.00万t。其中,普通菜豆收获面积为2 939.28万hm2,产量为2 683.33万t;鹰嘴豆收获面积为1 265万hm2,产量为1 209.30万t;豌豆收获面积为762.57万hm2,产量为1 436.31万t;干豇豆收获面积为1 231.69万hm2,产量为699.12万t;扁豆收获面积为548.11万hm2,产量为631.59万t;木豆收获面积为541.00万hm2,产量为448.99万t。
近年来,世界食用豆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贸易品种以干扁豆、干豌豆、干芸豆、鹰嘴豆等产品为主。2016年世界食用豆进口贸易额为111.60亿美元,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美国是世界食用豆的主要进口国。食用豆出口贸易额为115.47亿美元,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中国等是世界食用豆的主要出口国。
2 世界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本文选取1992—2016年间来进行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计算。长期以来,世界食用豆主要的出口国家为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阿根廷等,所以本文主要比较以上几个国家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
2.1 主要出口国食用豆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
某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越高,则表明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可用来分析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动态变化,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则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在增强;反之,则说明其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该指标在国际竞争力比较中被广泛采用,表示为式(1):
MSij=Xij/Xwj
(1)
式(1)中,MSij是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是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1]。
UNCOMTRADE的数据显示,世界食用豆的最大出口国是加拿大,其国际市场占有率20多年来虽有波动起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13.99%提高到2016年的26.86%。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较高,2016年分别是12.64%、8.77%和6.06%。与1992年相比,澳大利亚的食用豆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而美国和中国则下降明显。中国1992年食用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20.42%,是这几个国家中最高的。但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中国食用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尤其是最近几年下降得比较厉害,2016年仅为6.06%。阿根廷的食用豆国际占有率在1990年还在6%左右,但2015年已经下降到3.69%,2016年又回升至4.39%,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美国食用豆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1992年还高达16.35%,但2016年已经明显下降到8.77%(表1)。
表1 世界主要出口国食用豆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计算而得
2.2 主要出口国食用豆贸易竞争指数的比较
贸易竞争指数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出口国家的该产品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用以衡量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同种产品的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式(2):
(2)
式(2)中,TCij为贸易竞争指数,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Mij是i国j产品的进口总额。TCij值大于零,表示i国的j产品为净出口,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TCij值小于零,表示i国的j产品为净进口,说明其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绝对值越大,越缺乏国际竞争力。一般而言,贸易竞争指数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竞争优势:TC≥0.6、中等竞争优势:0.3≤TC≤0.6、低竞争优势:0 目前在食用豆的几个主要出口国里,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食用豆的贸易竞争指数都很高,在0.9左右或以上,表明其食用豆具有很强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其中,阿根廷在20多年来一直保持很强的竞争优势且变化不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贸易竞争优势则有所增强。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食用豆的贸易竞争指数很高,1994年曾高达0.99,但此后逐年下降,到2016年就已经降为0.25,表明其只有较低的竞争优势。美国食用豆的贸易竞争指数也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0.68下降到2016年的0.44,目前只有中等竞争优势。(表2)。 表2 世界主要出口国食用豆贸易竞争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计算而得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是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用来表现一国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程度。计算公式为式(3): RCAij=(Xij/Xit)/(Xwj/Xwt) (3) 式(3)中,RCAij是i国j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一般认为,若RCA>2.5,则表示该国某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1.25≤RCA≤2.5,则表示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0.8≤RCA<1.25,表示该产品具有中等比较优势;RCA<0.8则表示该产品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明显[3]。 从总体来看,24年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食用豆比较优势得到明显提升,阿根廷和中国食用豆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美国食用豆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部分年份在1.25左右或以下,表明其食用豆具有中等比较优势且变化不大。到2016年,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食用豆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依然都远大于2.5,表明它们仍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此时中国食用豆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已经下降为0.45,小于0.8,表明其竞争力已经很弱了(表3)。中国的食用豆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目前无论是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还是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都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相比而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食用豆出口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其竞争优势还在继续上升。阿根廷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很强。美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则比较弱而且还略有下降。 表3 世界主要出口国食用豆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UNCOMTRADE数据计算而得 我国食用豆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低、采摘甚至剥籽均需手工,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因此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但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工成本也不断上升,使得食用豆的生产成本也在逐年上升,生产者价格不断提高,导致出口价格也不断提高,进而严重地影响到其价格竞争力。 以蚕豆为例,我国蚕豆国际市场份额锐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相对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说我国蚕豆出口已经丧失了价格竞争力。根据FAO数据,澳大利亚作为中国蚕豆出口的强劲竞争对手,其2013年、2014年蚕豆的生产者价格仅为296美元/t和253美元/t,比中国和加拿大的蚕豆生产者价格都低很多。再从芸豆看,芸豆作为我国食用豆出口创汇的第一大品种,其生产者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相对于世界芸豆的其他主要出口国阿根廷、加拿大、美国来说,中国芸豆的生产者价格在近些年上涨得很厉害,到2013年时其绝对价格比其他国家高出450美元/t左右,相比而言,其丧失价格竞争力是必然的(附图)。 可以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所带来的生产者价格乃至出口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导致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附图 世界主要芸豆出口国的芸豆生产者价格比较数据来源:FAO 目前,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以往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全方位竞争[4]。中国食用豆多种植在高海拔、远离工业污染的偏远不发达地区,没有土质和空气污染,在生产中又极少使用农药和化肥,所产食用豆产品多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因而品质较好,深受国外客商的青睐。但是,我国食用豆的出口产品基本为原粮,很少有食用豆加工产品出口,导致食用豆出口的附加值低,而且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市场风险较高,也因为我国目前的很多食用豆产品品质如品种、大小、色泽等还不能完全满足食用豆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导致国内食用豆加工企业大都选择进口的食用豆产品来进行深加工。因此,培育适合加工专用的食用豆品种并保证食用豆产品的整齐度,是提升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国外食用豆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食用豆市场带来了冲击。世界食用豆产业发展较快,无论是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呈较快发展势头,贸易量更是连续20多年呈现年均24%的高速增长率,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近年来发展绿豆、蚕豆等食用豆生产的势头较猛,加拿大发展豌豆生产保持稳定对中国出口,而且食用豆规模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对中国食用豆产业形成挑战,中国食用豆长期以来的传统优势生产、出口大国地位受到威胁[5]。 近几年,我国食用豆进口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10年的68.43万t增长到2016年的106.97万t,进口的主要产品是豌豆,从2010年的55.26万t增长到2016年的100.16万t,主要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 以干豌豆为例,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豌豆种植主要采用大农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单产水平高,豌豆质量稳定,并且单位生产成本低于我国水平,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导致我国豌豆加工企业大量进口加拿大、美国等国的豌豆,而使我国豌豆产业则表现出高度的竞争劣势[5]。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我国食用豆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影响了我国食用豆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食用豆生产的人工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但通过加大对食用豆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和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还是可以从总体上降低食用豆的生产成本的。在研究方面,要重点加强开展多抗、高产、优质、专用食用豆新品种选育,特别是要加强培育适合市场及加工需求的新品种。强化食用豆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研发,在有条件的主产区推广食用豆种植的机播、机收和机脱,缓解人工成本的高企对食用豆生产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加快东北区芸豆、小豆、绿豆机械化生产示范,深化西部旱区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耕作栽培方面,以减本增效、轻简化管理、高产优质等为中心,加强机械化耕作栽培、除草剂应用、冷季豆类免耕等技术的应用。抓紧食用豆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研究,控制病虫害,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加大深加工研究,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精深加工产品在食用豆出口中的比例。 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保证良种的质量和数量,在食用豆优势产区建立良种繁殖和商品生产出口两大基地是提高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基地建设中,要加强对基地农户的科技培训,为农户提供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新品种及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使良种繁殖基地和商品出口基地以此提高我国食用豆的产品品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食用豆种植面积小且分散,大面积连片规模难于形成,种植大户较少,难以与发达国家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相抗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推进我国食用豆的适度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为此,需尽快加快食用豆优势区域建设,可以在黑龙江、内蒙、吉林、山西、云南、江苏、四川等传统食用豆生产大省内的部分区域以食用豆出口贸易为主要目的,以主攻单产和提高品质为主要方向,完善食用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推进食用豆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升食用豆产业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2.3 主要出口国食用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
3 影响食用豆国际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生产成本变化所导致的生产者价格乃至出口价格的涨跌,是影响食用豆国际贸易价格竞争力的直接因素
3.2 食用豆品质发展满足加工工业的要求,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3 国外食用豆产业发展对中国国内市场带来冲击
4 提升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4.1 加大对食用豆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
4.2 建立商品生产出口基地,提高商品品质
4.3 适度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