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舌尖时代
2018-11-12牟恩东
新农业 2018年20期
文/牟恩东
曾几何时,辽宁制造就是中国制造,建国后几十年无数的第一是辽宁骄傲的标签。输出技术、设备、人才和资源之多,为辽宁赢得了共和国长子的名号。不仅仅是工业,辽宁农业同样辉煌。
八十年代,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做出口植物检疫,一列列的苹果,一列列的花生,从辽宁一个个站台发出,南下从海上出口,北上经陆路口岸直达苏蒙。在那个时代,辽宁农产品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担当。
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种养殖生产均衡,水果、水稻、水产(包括海水和淡水)各领风骚,号称“三水”甲天下。数不胜数的特产、名品各具规模,星罗棋布。若论农产品综合产出实力,无出其右。但在长期输出的自觉中,辽宁农业始终保持着“产品”的惯性,直到舌尖时代的来临,我们才发现有着丰富资源的辽宁。在温饱时代无比辉煌的辽宁农业落伍了。被毛主席一生三次提起的“锦州苹果”,在今天的苹果版图上已杳无踪影;数十年前一度誉满全国、令人垂涎的辽宁大米被新贵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没必要再扼腕了,从胃肠到舌尖的距离,就是从产品到品牌的差距,前者看似相连,后者却天壤之别。尺量不远,跨越则需理性的认知和执着的践行。
还好,这回我们醒得不算晚。大连樱桃的产业腾飞,北镇葡萄的高调崛起,沟帮子烧鸡的网上火爆,让我们看到了辽宁农产品追赶的希望。
后舌尖时代,辽宁重装登场,以品牌和电商为两翼,再度出发。
下一个火爆的大米叫“东港大米”。
下一个火爆的水果叫“鞍山南果梨”。
下一个火爆的螃蟹叫“盘锦野生苇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