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的强音
——评陈齐贵散文集《圣地寻芳》

2018-11-12焦凡洪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军人

文/焦凡洪

铁流滚滚,动若风发。今年新年伊始,习主席向全军发布了练兵备战的训令,一时间呼号震天,战尘飞扬,全军将士迅即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热潮,这也标志着人民军队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向了开创强军伟业的新征程。开新要固本,强军要强基,因而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部队,便成为了全军将士践行强军目标的重要任务。陈齐贵是一位一手握枪一手执笔的作家,是部队“一线指挥部”的指挥员,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于是他以超出常人的刻苦与勤奋坚守于军事和文化两个阵地,一方面靠知识强心益智,领兵带兵,为固基培元尽力;一方面用作品立言抒怀,写兵、唱兵,为强军文化增色。由此在读到他新的散文集《圣地寻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时候,便感到一种兵营气息的鲜活和时代脉搏的激扬。这既是作者军旅自强心音的引吭,也是广大官兵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铿锵步履的合鸣,充盈着高昂的旋律。

一支军队的强盛首先是思想的强大。在党的旗帜指引下,我们这支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已经跨越了90年历程。在这条连绵似锦的红飘带里,是党的思想理论铸就了其辉煌灿烂。而党的建军思想、战争理论、治军方略无不产生于脚下的土地,因此那些被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革命队伍用鲜血浸透的土壤,便成了这支队伍发展壮大的生命之基、动力之源,就是在当下改革强军的新征途上,也无疑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从红色老区走进绿色营区的作者,深知那些革命圣地里有着无尽的宝藏,于是他以“朝圣”般的虔诚和执着进行着“红色旅游”的行走,从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到武昌的毛泽东旧居;从湖北的红安县到河北的西柏坡,去回望我们党带领人民军队为追求真理而开天辟地的信仰之光、为坚持斗争而星火燎原的理想之炬、为夺取胜利而百折不挠的信念之旗;去聆听我党我军运筹帷幄的电台的“嘀嗒”声、广大官兵浴血拼杀的枪炮的“隆隆”声、人民群众奋勇支前推车的“吱呦”声;去重温草鞋的故事、红星的故事、军号的故事;去破解我们前辈用大刀长矛和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制胜密码。不忘初心励斗志,鉴昔思来著华章。依此,作者写下的一篇篇红色游记,像《红安为啥这样红》《再谒七里坪》《丰碑》《凝聚力量谁能敌》等,便底蕴厚重、寓意深邃、激情饱满。这些作品从现场回忆战场,以真实抒发真情,使我们党关于革命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理论有了生动的形象感、质地感,使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彰显着鲜艳的色彩和弥漫着醇厚的芳香,从而深接地气,温暖可人。我想,这些红色记忆在当代军营的“刷屏”,必将丰富和美化广大官兵的思想谱系,因为这些从红色土壤中生长的传统基因已经澎湃成了滋养我们这支军队精神骨骼的血脉,在新形势下对它的赓续和传承,一定会使其焕发出兴军强军的巨大能量。

思想是心灵的火焰。我们要燃亮人生理想的灯塔,必须塑造光明的心灵。“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曾这样说过:“三百六十行,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服务的。”这就需要当兵的人具有博大的胸襟、忠贞的肝胆、壮美的心灵,富有家国情怀、战斗品格和牺牲精神。我军一直有着革命 “大熔炉”“大学校”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恒久地保持并不断地发展着昂扬的政治生态、激越的军事生态和纯美的人文生态,以此净化着官兵的心地,培塑着军人的成长。对此作品作了精彩呈现。《槐花魂》《寻访北门闩》《高寒禁区春意浓》等篇章,表现了驻守在黄海前哨和北极边陲的军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读到此,我的耳畔不禁响起了在军营久唱不衰的那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这些散文作品以与此声乐作品的同频共振,表达了战斗在边海防线上的官兵的共同心声。那些置身于条件最艰苦、形势最复杂的环境下的军人,如海礁磐石般地铸牢着听党指挥的军魂,任风吹浪打毫不动摇;似塞外洁雪般地守望着忠诚祖国的责任,任千难万险绝不懈怠。像在边境战事中牺牲的19岁的战士任久林、在海岛演习中献身的指导员郑合等烈士,更是把鲜血和生命融入了祖国海疆的航标和边境的界碑,大写了军人的操守和国家的尊严。海水潮起潮落,边关四季更新,哨位的钢枪永远睁着警惕的眼睛。一代代戍边人,不仅在哨所旁种下了树的种子、花的种子,还在心底里扎下了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因此才有了国旗下万木葳蕤、莺歌燕舞的一片繁荣景象。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军队是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人所面对的生态只有战争和战争准备,特别是处于和平环境中的军人,必须把自身置于未来战争的氛围之下,在模拟的战场上为企及打赢目标而进行不懈探索和永远进击,而这种无以终极的临战姿态,随时经受着灯红酒绿的影响和各种利益的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时期的军人首先要战胜的对手就是自我。《嗜枪》《老兵情怀》《亮剑需砺剑》等篇什,深刻反映了广大基层指战员的这种自省、自励和自强精神。那位曾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表哥”,操场上练兵精武打先锋,战场上英勇杀敌称英雄,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就是后来转业到地方依然保持着军人品格和战斗情愫,在另一个“战场”上建功立业,8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工作者”。还有作者所在的新兵连被官兵们称为“军事大拿”和“枪王”的连长及老班长,他们抓训练是那样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不但教给战士过硬的军事技术,还引导战士强健自身的心理素质。那位新兵连指导员更是对军人的职能作了形象概括:“真正的军人要靠枪杆子立身,让子弹说话!否则,打赢就是一句空谈。”在这些作品所展现的军营生活里,处处充贯着一种霸气和血性,洋溢着战斗精神。由此我们对当代官兵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能打仗、打胜仗充满着信心,因为这应对了作者所引用的军事名家的那句名言:“心胜则兴,心衰则败,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

作品还用一些篇幅书写了官兵爱、战友情,像《入门的饺子味》《信守诺言》《雪原·血缘》《山沟又响军歌声》等,反映了军营一种独特而盎然的人文生态。我们这支被冠名以人民的军队自组建以来,平等的官兵关系、亲密的战友之情,构成了其鲜明的精神特质和政治优势。因为这种纯粹的情感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是经受了血火考验的,所以才牢不可破、历久弥坚。文中所讲述的那位从边境战场下来转向地方市场的指导员,坚持30年用自己积攒的财富救助伤病残战友和烈士父母的故事;那位从雪域高原退伍的老兵,50年痴心不改一直寻找曾经挽救了自己生命的战友的故事,就是这种“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情感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固然,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这种用鲜血结成的友谊以及对此的守望是摄人心魄的;而在和平的军营里、平常的生活中,一餐由连队干部亲自包制并为新兵送上饭桌的“入营的饺子”、一个由复转老兵离别时向战友致以的最后的军礼以及对此的经常回味,同样也暖人肺腑。这些炽热的文字是对我军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尚大义、重真情的真实写照,正如此,这支军队才凝聚成了上下共欲、戮力同心的铜墙铁壁,永远坚不可摧。

足音是心音的回响。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我军以壮阔的足迹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展望未来的强军之旅,我们必须开新图强迈出崭新的步伐。作为基层官兵来说,就是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要把岗位当战位,立足本职强素质,聚焦打仗练硬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意志砥砺前行。书中的 《人生路上三盏灯》》《心若平衡》《军旅,因嗜书而进取》《钢枪》等篇节,就映现了广大干部战士这种坚实的脚步。像那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人公道、办事公平的孙政委;那个面对亲人屡遭不幸、家庭生活雪上加霜,依然挺直腰杆、忠职尽责、在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的士官小刘;还有那个痴迷训练、苦练技能,成为军事比武场上 “金牌王”的班长小姚等等,他们只是战斗在军事一线的无数普通官兵的代表。这一个个迷彩群阵的步履的强劲,必将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延伸着新时代我军强军兴军的康庄大道,因为他们踏响了一个共同的强音:“向前,向前,向前……”★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军人
军人母亲
我的科技强军梦
强军战歌
祖国我是你的军人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赞强军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