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兴我理想之中华
2018-11-1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前有先驱,后有来者,伏涌延绵,越代相师。”1847年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随勃朗牧师赴美留学,成为开启中国近代留学篇章的先驱。25年后,作为第一位进入耶鲁学院的中国人,容闳条陈清政府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革新社会。1872年中国首次派幼童赴美求学,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四十多年。
一部百年中国留学史,既是一部推动中国近现代化的变革史,也是一部“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近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历史性跨越,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负笈求学,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他们学成归来,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
从光绪初年的海军留学生到20世纪初的留日学生、庚款留美学生、留法勤工俭学学生、20年代的留苏学生……在救国的焦虑之下,背负着一代有志青年救亡的使命,一个国家图存的希望,他们的归来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以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留学人员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留学人员远赴苏联、东欧学习,成为我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经过多元文化的熏陶、全球化视野的历练,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愿,是全新的国际化人才群体。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号召,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而此时此刻,中国正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的“归国潮”。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对海外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新时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千人计划”“人才签证”“留学生创业”等不拘一格招才引智,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本期专题我刊特意推选出施一公、饶毅、周洪宇、傅志寰、肖永亮、刘家恩六位当代海归的杰出代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从“索我理想之中华”到“兴我理想之中华”,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的真实范例。他们的事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以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广大留学人员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