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抗命的余甸

2018-11-12庞国翔

红岩春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吏部衙役江津

■庞国翔

余甸被《清史·列传》列为“循吏”。对他的评价是:“刚方清简,以儒术饰吏治,直声震天下。文章书法,亦冠一时。殁后,所历官地,父老闻之,皆群聚哭祭奠焉。”他是封建社会江津的知县中,惟一敢亲手捆绑上峰派来特使的官员。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重庆府江津县衙门前聚集数千县民向知县大人余甸请愿,请求他释放被扣押的朝廷重臣年羹尧派来催征钱粮的特使。余甸本是为减轻百姓负担,才扣押了特使,为何县民们反而向余甸请求将其释放呢?

原来,担任四川巡抚之职的权臣年羹尧受命平定青海叛乱之际,趁机以“平叛”之名对四川各州县加派正额以外的赋税,中饱私囊。四川各级官吏虽知年羹尧以权谋私,但因畏惧他的权势,各州县对年羹尧的加征加收,都惟命是从。在这风口浪尖上,余甸却挺身而出,顶住了年羹尧的非法征赋行为。

此前,年羹尧已三次行文到江津县,要求余甸按他的指令加征赋税,但都被余甸置之不理。这次年羹尧特派亲信一名,并持他的亲笔手令来到江津,以加大力度震慑余甸,可余甸依然不为所动。

年羹尧的特使来到县衙,余甸闭门不见,从早晨等到中午,特使不耐烦了,便大吵大闹。余甸一怒之下,传鼓升堂,下令衙役把特使押上堂,可是衙役们面面相觑,不敢动手。余甸不得已亲自动手,把使者按倒在地猛抽后将其捆绑。这时,县丞和主簿等吏员出面劝阻,说年大人乃以平叛之名加征,拒不从命,已是违抗上司,若再惩办公差,事情闹大了,非但无济于事,连大人的前程和身家性命,也会有不测之祸。余甸根本听不进劝告,连发六签,下令衙役对特使动刑。围观的县民见势不妙,大呼“大人不可”。其中有年老的县民数十人上到公堂,庇护特使,并哀告说:“大人,你不惜丢了一官,这不难,但我等百姓自今以后就失去一个好的父母官的庇护,赤子无依呀。”

余甸被众县民的求告所感动,最后放了特使。但这人不肯离去,气势汹汹地向余甸要回年羹尧的亲笔手令。余甸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可还报年大人,我余甸在此闭门等待年大人向朝廷报请对我的处罚,但大人的文书,我已托人送交我的好友收存。”言下之意,年羹尧违法额外加征的证据在我手里,看你敢把我怎样?特使无可奈何,悻悻离去。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消息传到京城,震动朝廷。年羹尧听了亲信回来的禀报后,无可奈何地说:“此民所戴也,斥之伤众心。不去,百城玩令。”意思是说,处分他,犯了众怒,不处分他,其他各州县都向他学习,那么加征赋税的命令就无法执行。最后只好想法把余甸调离四川。刚好此时吏部要选调京官,年羹尧就把余甸推荐上去。经吏部考核后,余甸被任命为吏部考功司主事,主要是负责考核各级官吏政绩的主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余甸升任吏部稽勋司主事,津邑“民遮道泣送”,并修立一座“去思碑”于义门之中。

雍正五年(1727年),72岁的余甸卒于家中。江津百姓闻此噩讯,群聚江津东门外“去思碑”前哭祭余公。

猜你喜欢

吏部衙役江津
清季改革视阈下吏部官员群体的人事递嬗与结构变迁(1898—1911)
衙役卖画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中华典故一壶酒——瓮间吏部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请领导吃饭
吹牛的衙役
近水楼台
生动有趣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