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金一德绘画
——以老年人形象刻画为例

2018-11-12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修班形体线条

赵 阳

金一德,中国当代油画家,中国美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金一德老师在绘画方面一直在努力的探索和追寻着,他追寻的是绘画中更为真切的表现。20世纪90年代他的绘画都以“写”为主。1959年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60年考入“博巴”训练班进行深造和学习,随后毕业金一德被分配给倪贻德做助教,1995年退休。对金一德绘画影响最大的是博巴和倪贻德,他们的绘画风格都是具有表现风格的元素。更是线型的表现方法,打破了当时全国苏派写实绘画的格局,突破了寻常的观察方法,透过了形体的明暗,直接敏锐地抓住物体的实质内在。这些对金一德的绘画影响不只是让他能在形体上有所突破,更是影响着他对于表达物体本身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他的个人独特的风格:概括、坚硬、爽快和舍繁取简、直达本质的观念。

20世纪60年代,因为中苏关系恶化,由苏联单方面决定撤回原计划在中央美院举办的油画研修班的专家。所以国家文化部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根据文化部与罗马尼亚的文化协议,由浙江美院举办罗马尼亚油画研修班,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推荐埃乌琴·博巴及其夫人哈其乌·博巴·吉娜于1960年10月至1962年10月在浙江美院开展油画研修班的教学。后来被人们称作“博巴”培训班。培训班的培训目标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坚实的技术基础、熟练地创作技巧和丰富的文化修养,能够创作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油画作品……”

在博巴油画训练的过程中,金一德的素描也受到了影响,《金一德人体写生步骤图》是金一德在博巴研修班的素描人体写生步骤。博巴借助塞尚的理论,把一切物体的形体总结概括为几何形体,用几何形体和线条来表现对象的结构。金一德同样融会贯通此方法,用线条、形状排除了对象形体上的一些琐碎和偶然形成的因素,在这样条件下能更好地更正确的认识和更快地掌握人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从金一德的素描作品中不难看出来他的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苏式的绘画风格。博巴的要求就是要通过少量的元素来表达更多的东西,线条是不可忽视的表现元素之一,不能只用明暗来表现形体,少量的灰色明暗服务于线条,两者结合起来穿插着形体结构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素描的力量和生机。

博巴认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艺术,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把中国的民族精神融入对西方绘画的探索之中去,要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续发展。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在某些方面相对西方绘画来讲,西方绘画是所不及的,中国本土油画家可以从自己国家丰富的民族绘画中取长补短,寻找新的绘画表现风格和绘画样式,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博巴1977年再次到中国访问时,曾说:“我去过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不少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是伟大的,我认为能从出色的中国绘画中学到很多东 西, 中国画的概括、简练、用线和构图等方法,可以借鉴到油画中来,我希望你们能找到油画和 中国画结合起来的道路,以后你们的油画在国际展览会上能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油画。”

金一德是“博巴”研修班的学员里面沿着表现形式绘画的路走的最远的一位。他从“博巴”研修班毕业后被倪贻德看中,后留任浙江美院当助教,1985年同郑胜天一同指导85届毕业创作,这一届毕业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中国油画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后来汇聚而成影响整个中国的“85新潮”。金一德的油画作品中大部分是以肖像为主,80年代中他的肖像作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讲究“形神具备”的绘画风格,例如作品《倪贻德》画面采用的是典型的“博巴式”线面结合的方法,画面中线条果断有力,突出了倪贻德的形象的剪影,更是突出了刻画对象的神韵,很巧妙地塑造了一代知识分子坚韧不拔的神情。同时更是在绘画形式上突破了以往的苏式绘画的风格,坚强有力的线条打破了传统的阴暗对比的观察方式,更是突破了照相式的造型,同样也表达出了自己对恩师的仰慕之情。这也正是金一德在接受“博巴式”训练和对恩师倪贻德学习的效果,他能突破表象的塑造,从而达到完美刻画内在气质和神韵的地步。

另外一类绘画表现得更为大胆,金一德用尽全力结合中国画的写意性的笔法描绘对象内在的神韵,更是对东方文化的一种完美体现。例如作品《林风眠》,画面中,金一德将林风眠的形象放在画面的右下角,背景确是扑朔迷离的景色,就像是中国画中的大写意一样淋漓尽致。画面的左上角有一只翱翔天际的白鹭,这更是象征着林风眠先生孤独的命运,同样画面隐喻的味道更是浓厚。金一德的画作中,坚强有力的线条来回穿插在复杂的形体结构之上,不仅运用的中国文化的元素更是加强了西方油画材料的表现性,让观者不仅能感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精彩,更能感受到博巴式绘画的风格精神所在。

2018年5月,因为外出考察学习,我们一行很荣幸地在杭州金一德老师的工作室拜见金一德老师,年岁已高的金老师给人的第一感觉不只是和蔼可亲,更是有着对艺术追求的狂热和探索艺术的执着。当时金老师正在画《玉兰花》系列,画室里面放着金老师2005年创作的《暮年系列》 作品,尺幅很大,鲜艳的颜色对比和线条穿插,给人很大的感染和视觉冲击。看到金老师的画作的时候,能看出来金老师对肖像画的探索依然是不断地变换着,他努力地寻找着不同的表现语言来给予他所描绘对象的性格更直观的表现。但是“线”性绘画元素始终贯穿着他的所有绘画中。谈到如何在创作中选取素材的时候,金一德老师指着自己《暮年系列》画作讲道,首先要有过硬的造型基础才能更好地表现形象和场景,其次在选取人物形象的时候,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到有感情共鸣的形象,2005年金一德老师的岳父岳母过世,金一德老师作为子女在岳父岳母病重时去照顾他们,在照顾的过程中,他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年人到了晚年之后那种无依无靠的无助感情,让他深深地产生的共鸣,所以他决定画一批老年人。

这些肖像画比起之前的绘画风格探索显得更加的老辣,从他的画作中更是能感受到一颗孤独行者的毅力和品质。作为一名在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艺术氛围下的学生,“深入生活”是每个艺术家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对金一德来讲,“深入生活”不仅仅是只有下乡或者采风,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可以看成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切入点就是深入自己内心。比如作品《暮年系列》,金一德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民间剪纸的感觉,又有着民间刺绣的风格样式,中国国内目前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表现比比皆是,但是对老年人的“老”无限放大和表现,无疑是金一德画得最入神,在失去母亲、岳父、岳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用画笔记录缅怀他们,他说过老人的脸上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刀刻般的皱纹记录的不只是岁月的沧桑,还有悲欢离合的无助。

金一德的绘画中大多数是“一”,比如一棵树、一束花、一个人等等,他竭尽全力将一个人的形象放大,用一个将1米至2米的画布撑满的形象阐述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内心性格。画作中老人虽然年事已高,皱纹布满面庞,却用着鲜艳的大块颜色表现着他们。老人瞪大双眼,黑色的线条仿佛阐述着老人的经历和倔强,让观者面对老人的形象的时候不仅能看到白发和皱纹,又能感觉到生命的奔放和活力。虽说有凄清的漂泊感,但又不缺失生命的活力。

金一德在画每一幅画之前,都会有大量的手稿,他用自己的本子收集着自己任何情境下的想法的感情,前期也会将老人的形象拍照和自己感兴趣的名作打印出来,集装成册。很荣幸,能亲眼在金老师的讲解下,看到了金老师的手稿,很是感动,他用潇洒又肯定的笔法,将中国的线条、写意的山水和西方的颜色结合起来,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创造和深化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纵观金一德绘画早期或是现在,线的表现和运用是自始至终。在谈到创作形象的选取上,金一德老师提到了兴趣二字,兴趣很关键,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就不能很准确地把握对象的灵魂所在,并非自己画作中出现的老人、小孩、玉兰花是偶然的,而是自己关注的多了,有了绘画的欲望,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多的形象。

金一德的绘画,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他不仅把线的表现和因素穿插在自己的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中,同时又结合着西方现代绘画观念,表现、夸张的风格使得对象的内涵和灵魂得到突出。博巴的教育理念是强调自我和创造,他的画面中无疑是表现的更多的和走的路是最长的,“活到老学到老”,金一德老师自己说道,随着年龄自己虽然不能看更多的书,但是自己却依然会买自己感兴趣的画册和文学作品,学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激情和坚持。金一德用自己的绘画向我们阐述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民族性精神的探索,更是感受到博巴精神的强大。

【注释】

[1] 陈琦主编:降水如蓝——博巴油画训练班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2] 徐君萱、金一德:博巴油画示范教学笔记,新美术,1981,03。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研修班形体线条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研修班“自拍自评”部分作品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烧脑的线条
民营医院的春天何时才会到来
形体与空间